刘龙田
(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
在机械加工中,通常把长度与直径比大于20的轴定义为细长轴。该类型的轴在机械零件中比较常见。然而在细长轴的车削加工中,由于其长度与直径的比值大,在切削力、重力和顶尖顶紧力的作用下,横置的细长轴极易产生振动,从而导制弯曲和变形,所以细长轴的车削加工在机械加工领域一直是个难题。解决车削加工细长轴变形问题,传统加工中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这势必影响到加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寻找一套系统的加工方法,规范细长轴的加工工艺,应该是机加行业急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系统解决细长轴的加工,我们有必要将以往在细长轴加工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该类零件加工的工艺族谱,使工艺设计能高效、规范、系统。
在细长轴车削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加工理论及实际方法,并解决了许多实际生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细长轴的车削加工可以采用反向走刀车削法。一般车削走刀方向是从车床尾座向车头箱进行车削。但是,加工细长轴时,宜采用反向走刀法,即进给方向是由车头箱指向尾座。这样一来,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的轴向切削力由车头箱指向尾座,对工件产生起了拉伸作用,减小了细长轴的弯曲变形,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2]。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支承装置等措施,使车床尾座套筒中心与主轴旋转中心在同一中心线上,其次,调整主轴间隙,使主轴旋转平稳,大、中、小滑板配合间隙适当,提高了细长轴的刚性,满足了加工要求[3]。细长轴的车削加工还可以采用一夹一顶装夹配合跟刀架等措施,减小了因切削力产生的加工误差。细长轴的车削加工还可以通过车削细长轴时的尺寸误差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切削用量达到对变形量的控制[4]。
如果在投入正式生产之前就能准确预见细长轴车削加工的尺寸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削弱甚至消除,那么对于细长轴加工的变形误差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为此,本文通过我公司一个转包零件加工中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后对该类细长轴的加工进行一个总结。首先对细长轴在切削力作用下的退让量进行测量,然后基于进刀量补偿的方法,通过改变进刀量以达到抵制尺寸误差的目的。
车削细长轴比普通轴困难,主要是因为它的径向刚度低,在切削力、重力和顶尖顶紧力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车削普通轴类零件时,尺寸误差是由车刀与工件的偏移共同造成的[1],而细长轴的尺寸误差则主要是由工件弯曲变形造成的,此时车刀的偏移量可忽略不计。由切削原理可知,车刀的进给方向垂直于加工表面,该方向亦即误差产生的方向,而细长轴在该方向的刚性很差,因此产生尺寸误差ΔD的直接原因就是细长轴在车刀径向力作用下产生退让,该退让又使进刀量的实际值小于其理论值,最终产生尺寸误差 ΔD。
图1 细长轴加工示意图Fig.1 Thin axis processing schematic diagram
图2 细长轴加工误差分析图Fig.2 Thin axis processing error analysis chart
图1是细长轴车削时工件、进刀量、工件变形量的示意图。图2是细长轴车削时产生误差尺寸的分析图。Dw圆为细长轴在车削前的直径尺寸和轴圆位置。De圆为车削加工后细长轴的实际直径尺寸和轴圆位置。Dm圆为细长轴车削时的理论直径尺寸和轴圆位置。t为预先给定的进刀量。由于细长轴刚性差,零件在加工中受切削力作用在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均产生了退让,Uwx是细长轴加工后沿X轴产生的误差值,Uwy是细长轴加工后沿Y轴产生的误差值。
如图2所示,车削后细长轴的实际直径的误差ΔD为:
如果受力均匀,Uwx和Uwy的值可以看成是相等的,且远远小于 Dm,将(3)式代入(1)式可以得:
假定径向切削力Fy不变,这时的误差主要是沿水平方向的移动,根据材料力学的有关计算公式,其切削点的变形量:
式中 E— 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5Mpa
I— 工件的截面惯性矩,I=лd4/64
L— 工件的长度
d— 工件的直径
x— 切削点距离车床头架的距离
又根据径向切削力经验公式
式中t—切削厚度
其中CFy、xFy、yFV、nFV、KFV对于一定的加工条件为常数,可由参考文献[5]、[6]确定。当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确定后,加工中的实际切削力
系数M=574用于粗加工,M=307用于精加工[7]。
设工件轴线上选定切削点的实际变形量为Uwxw,这时工件上切削点的实际切削厚度
由公式(5)、(7)、(8)可得:
在公式(9)中,可以欲先给一定理论值t,可以通过公式(9)计算出实际值 t′。
从上面公式(4)可知尺寸误差ΔD与切削点的变形量Uwx有一定的关系,从公式(5)可知,切削力Fy又影响着变形量Uwx,由公式(8)可知进刀量t′又与变形量Uwx有一定的关系。于是,提出控制和修正进刀量,就可是控制了变形量,同时也就控制了切削力和误差尺寸。
依据公式(9),试着提出把细长轴车切削控制系统改进为一个进刀量的补偿部分。细长轴车削进刀量补偿系统如图3所示,它由5部分组成:计算机、微进给系统、车刀以及测量退让量大小设置以及进刀补偿计算装置。在给定的进刀量补偿系统中,首先计算机根据理论计算一个进刀量t,微进给系统控制车刀沿工件轴向走刀,此时有个切削力和尺寸误差,实际背进刀量也发生变化,测量实际背进刀量,进行补偿计算,输给微进给系统控制车刀沿工件轴向走刀。补偿系统中,计算机控制误差尺寸大小,修正变形量,这样循环进行,使得数控机床能够按照新的路线运动,加工出接近理想尺寸的细长轴。
图3 进行误差补偿实际模型Fig.3 Error compensation model
为验证补偿法的效果,将其应用于细长轴的车削试验。试验所用零件的有效长度为150 mm,直径Dw=8 mm,长径比约为20,属于细长轴类工件,且已经过粗加工,工件材料为12CrN3A钢。试验用切削参数:主轴转速v=300 r/min,进给量f=0.2 mm/r,进刀量t=0.5 mm,因此车削后工件的理想尺寸应为 Dm=Dw-2t=7 mm。
第一次切削试验时不采用误差补偿措施,车削完成后对零件上沿轴向均匀分布的9个点处的直径De进行测量,并根据式(1)求出各点的尺寸误差ΔD。第二次试验中各点的ΔD控制进行微量进给从而调整进刀量t,使得t的调整正好可以弥补细长轴在径向力作用下产生的退让。车削完成后同样对9个点的直径进行测量。两次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细长轴加工试验结果Fig.4 The thin axis processing test results
由图4可以看出,当不采用进刀量补偿措施时,细长轴尺寸误差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化趋势,最大误差值约0.08 mm,这是因为细长轴中部刚性最差。当采用进刀量补偿措施时。细长轴沿轴向各点的尺寸误差大小相差不多,最大值约0.02 mm。这说明通过进刀量补偿的应用,不仅使尺寸误差的变化趋于稳定,而且尺寸误差的最大值减小了大约0.05 mm。
通过该文对细长轴尺寸误差产生原理的分析,尝试找到了确定其大小与切削点的变形量的关系式。接着运用材料力学理论,得出了切削点的变形量与切削力的关系式,最后依据径向切削力经验公式,得出了理论进刀量与实际进刀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进刀量补偿方案对细长轴加工进刀量进行修正。切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补偿零件的变形引起的刀具的退让量,提高细长轴车削的加工精度。
[1]郭建亮.用误差补偿法提高细长轴车削加工精度的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09(5):52-54.
GUO Jian-liang.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turning accuracy of slender shaft test research[J].Tool technology,2009(5):52-54.
[2]邱炎儿.细长轴的车削加工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9):56-57.
QIU Yan-er.The turning of slender shaft[J].Inner Mongolia electrical University Journal,2005(9):56-57.
[3]王华云.细长轴车削加工探讨[J].金属加工,2008(4):33-34.
WANG Hua-yun.Discussion of turning of slender shaft processing[J].Metal processing,2008(4):33-34.
[4]姜广美.车削加工细长轴的方法研究[J].硅谷,2010(11):49-50.
JIANG Guang-mei.Study on the method of turning of slender shaft[J].Silicon Valley,2010(11):49-50.
[5]杨淑子.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陈窦钧.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李玉玲,李志峰,魏伟锋.车削加工细长轴的理论误差分析[J].煤矿机械,2008,29(10):108-109.
LI Yu-ling,LI Zhi-feng,WEI Wei-feng.The slender shaft of the theoretical error analysis of the turning operations[J].Coal mining machinery,2008,29(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