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亮,辛宝东,郭高轩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00195,北京)
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在北京市的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供水量占全市总供水量的2/3。尤其是在近年持续枯水的情况下,地下水在保障城市供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区内碳酸岩层出露广泛,约占山区总面积的70%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水含量高。区内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仙栖洞等大型溶洞。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著名的有万佛堂泉、马刨泉、河北泉、黑龙关泉、甘池泉群、高庄泉以及马安泉。
区内岩溶泉相较其他名泉研究程度较低,一些地质工作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本区部分岩溶泉域进行过研究,划分了泉域边界,一些学者对泉域所属单元进行了划分,但对泉动态研究较少。加强对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与探讨,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高庄泉群位于大石窝镇高庄村西,在霞云岭—龙门台复向斜的南翼,雾迷山组含水层广泛分布,地下水沿地势自北向南径流,出露于山前。
河北泉位于河北镇政府门前一级阶地前缘,该泉口地处大石河背斜核部,来自西部及西部下寒武统府君山组豹皮灰岩中裂隙岩溶地下水,由大石河河道侵蚀而出露以上升泉形式出流。
1959年以来,房山区城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6mm,年最大降水量为1 037.5 mm,最小降水量为263.1 mm。多年降水的标准差为175.1 mm,变异系数为0.3。区内有两个降水偏多的时段:1959—1979 年和 1985—1998年,降水偏少时期有1980—1984年和1999年至今。将整个房山区分为山区和平原两个部分,山区降水量较平原区多,房山区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3.7 mm,多年降水的最小值为205.1 mm,最大值为1 177.9 mm。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6 mm,多年降水的最小值为312.9 mm,最大值为1 096.9 mm。同时山区各监测站降水量也不同,其中河北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5 mm,霞云岭降水量为620.4 mm,显示出房山空间降水量不均。
分别计算了丰水年 (P=25%)、平水年(P=50%)、枯水年(P=75%)和极枯水年(P=95%)的降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1。
降水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七八月易产生暴雨洪涝。区内3个测站的月降雨量对比可以看出,在7月降雨量均超过了200 mm,而在1月和12月降雨量约为3 mm。
根据高庄泉20世纪80年代的泉流量与时间曲线(见图1),最高泉流量可达7万m3/d,出现在每年的8—10月,即雨季后1~3个月。最低值为3.6万m3/d,出现在每年的6月左右,平均流量为5.7万m3/d。
2005年以后,泉流量逐年降低(见图2),虽高庄泉最高值可达7.4万m3/d,但最低值为断流,且从2005—2007年6月虽然有周期性变化,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泉流量恢复至6万m3/d,但从2008年年末开始,泉流量急剧下降,到2011年8月有断流现象。高庄泉与张坊应急水源地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水力联系密切。2005年,富水区开采地下水,导致泉流量减少,2006年6月,张坊应急水源地开始抽水,但已值雨季,泉流量减少不明显。随着抽水量增加,泉流量急剧降低,在2008年9月张坊应急水源地抽水量急剧降低,同时2008年属丰水年,降水量为655.5 mm,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575.6 mm,补给条件好,泉流量恢复快。之后水源地抽水量持续增加,2009年抽水量为2 298万m3,至2010年抽水量为2 641万m3,同时2009—2010年为枯水年,导致泉流量锐减,至2011年出现断流现象,断流达40天。从泉流量来看,年际变化较大,高庄泉稳定性较差。
从周期性角度看,虽然泉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但泉流量也呈周期性变化,泉流量动态曲线显示,在雨季过后1~3个月泉流量达到峰值,而且峰值可延续到次年1月,根据这种特点,泉流量动态曲线每年都显出峰谷迭起的形状,每年泉流呈周期变化,与降水量呈滞后1~3个月相关。
据河北泉20世纪80年代泉流量图,最大泉流量1万m3/d,最小泉流量3 500 m3/d,平均泉水流量为7 200 m3/d。2003年以后,泉流量逐年降低,至2011年3月发生断流,且断流时间长达135天。通过分析泉流量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两者关系不明显,泉流量周期性较差。
图1 高庄泉80年代初泉流量
图2 高庄泉2003年后泉流量
表1 房山区降水量统计分析表
通过两泉流量动态特征的分析可知,泉流量受大气降水、集中取水等因素的影响。大气降水:降水入渗补给在岩溶区分为直接入渗补给和间接入渗补给两种方式。高庄泉的补给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的裸露区,降水通过裸露区裂隙岩溶通道进入饱水带补给地下水。河北泉主要靠其西部及西北部寒武系地层降雨入渗获得补给,大气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当流到中奥陶系地层的裸露区时,下渗进入岩溶含水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两泉的流量均比较大,2005年以来,泉流量逐年减少,分析原因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①1999年后,房山地区为持续枯水年,近10年平均降雨量为473 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82%,降雨的减少使得入渗补给锐减,造成了泉水流量减少;②泉域范围内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袭夺地下水,致使区域水位持续降低,上升泉眼处的水头逐渐降低至泉口高程,甚至发生断流。下降泉则只在雨季流出,其余时间干涸。
综上所述,由于每一个泉的补给面积大小、径流途径长短及排泄条件不同,造成泉水流量动态特征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泉流量稳定,2005年以来高庄泉、河北泉群流量逐年降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大量使用地表水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泉流量的减少甚至断流。
建议在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大力度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结构,在此前提下再进行资源量开采。此外,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对房山区内新建井进行保泉评价,以避免房山泉群消失。
[1]王晓青.中国水资源短缺地域差异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6).
[2]马腾,王焰新,郝振纯.神头泉流量衰减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J].中国岩溶,2001,20(4).
[3]郭清海,王焰新,武全胜,等.神头泉流量变化规律研究——灰色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 [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1).
[4]宁维亮,高红波,张江华.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J].水资源保护,2002(4).
[5] 孙连发,王焰新,马腾,等.应用泉钙化环境纪录和地下水流动系统探讨娘子关泉群演变历史 [J].地球科学,1997,22(6).
[6]宁维亮,鲁岚,岳鹏翼.山西神头泉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区划分[J].中国岩溶,199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