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峰
乳癌化疗时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
丁金峰
目的对比乳癌化疗时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乳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颈外静脉给药,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前臂静脉给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5%;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40%。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癌患者进行化疗的时候,采取颈外静脉给药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乳癌化疗;颈外静脉;前臂静脉;静脉炎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但是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患者的静脉以及淋巴回流等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静脉通道,以降低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及损伤,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所收治的乳癌患者,分别采取颈外静脉用药和前臂静脉用药的方法,以寻找出良好的输注方法,具体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乳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1.4± 1.2)岁;对照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2.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的4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40例患者均进行7个疗程的化疗,共进行常规穿刺14次,观察组的患者选择的是由美国BD公司所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用规模是10 ml的注射器,首先抽取生理盐水10 ml,然后接上头皮针(7号),将其插在留置针的肝素帽中,以备排气所需。安置患者,取患者的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旋转的角度为45°,肩下用软枕略微垫起,压迫点最好是选择锁骨上缘部位,由护理人员进行按压;穿刺点最好是选择颈外静脉上段的1/2处和下段的1/2处的交界处,操作人员的右手拿着和注射器相连的留置管进行穿刺,角度控制在30°~45°,一边进针,一边往回抽注射器,直到有回血现象出现后,则放低角度,然后再进行进针1 mm或者是2 mm,确保外套管也同时能够进入到血管内,在撤出针芯之前,再回抽一次,以保证套管针是在血管内,然后连接输液器、肝素帽,等到输液通畅之后,可以使用透明敷贴将其固定,但每天的输液进行完毕之后,用肝素溶液50 IU/ml,用量3~6 ml进行封管,注意留置后的护理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留置管的留置时间为3~6 d,在观察组的患者中,统一留置管的时间是3 d,并且观察颈部、针眼的情况,在每天的输液结束之后,除了要进行常规的封管,还要用输液胶贴将肝素帽妥善固定在颈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无菌敷料是不用进行更换的,但是如果出现了污染的现象,或者是患者出汗量较多的时候,要随时给予更换[1]。
观察组的4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经过7个疗程的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5%,其均为Ⅰ级静脉炎患者。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40%,其中Ⅰ级患者8例,Ⅱ级患者3例,Ⅲ级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具体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对照表(例)
颈外静脉穿刺具有成功率大、刺激小以及血管不易脱出的特点。颈外静脉的位置表浅,并且还固定,当患者平卧的时候,颈外静脉的充盈水平大多是控制在了锁骨下颌角与上缘距离的上1/3内,穿刺的范围较广。管腔直且粗,这样穿刺的成功率会比较高;管径粗,并且颈外静脉的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静脉的走向比较直,这样当化疗药物流入血液中,当循环起来的时候,会很快被稀释,由于颈外静脉离上腔的静脉较近,这样就避免了浓度高的化疗药物进入周围的静脉,从而有效防止出现静脉炎;颈外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软体的硅胶管,所受到的活动限制少,并且比容易将血管穿透,若不是大幅度的转动头部,一般情况下,导管室是不容易被脱出的[3]。
事实证明,实施颈外静脉用药的观察组和实施前臂静脉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在乳癌患者进行化疗的时候,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给药的方法。
[1]潘爱君.提高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问的探讨.护理与康康,2007,6(3):781.
[2]陈少明,许秀容.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的对比研究.现代护理,2005,12(11):905-907.
[3]颜菱,李建芳,李新萍,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7,22(5):46-47.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内五科
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穿刺的时候,选择又直又粗,弹性好,并且在最近的7~14 d内没有进行过穿刺的血管,选择事先消毒好的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当成功进针后,将其固定住,严格按照要求而滴注药物。
1.3 静脉炎判定标准静脉炎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其中Ⅰ级表现为穿刺点有疼痛感,皮肤发红、肿胀,或者是皮肤发红和肿胀,静脉没有条索状的改变,没有硬结;Ⅱ级表现为穿刺点有疼痛感,皮肤发红、肿胀,或者是皮肤发红和肿胀,静脉有条索状的改变,无硬结;Ⅲ级:表现为穿刺点有疼痛感,皮肤发红、肿胀,或者是皮肤发红和肿胀,静脉有条索状的改变,有硬结[2]。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