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雯霞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高职商务类专业“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薛雯霞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随着网上商务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商务类人才的需求成急速上升趋势。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代表的商务类专业作为与机械电子等理工科“硬专业”相对应的“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为了解决这些困惑,笔者经过五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 “三面一轴”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高职院校商务类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意见。
高职;商务类专业;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务领域的扩展,特别是网上商务的发展,企业和市场对商务类人才的需求成急速上升趋势。但当前社会面临了另一种困境,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也给我们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疑惑。甚至有社会人士提出:机械类“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商务类工作,而商务类“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可以从事机械类工作。
为此,我国电子商务相关学者开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但目前仍未能提出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解决方法。如何构建整个教学体系,整合校企资源,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是我们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
笔者经过2007—2009年的摸索,高职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清晰。在2010年初,提出了高职院校商务类专业“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的人才培养效益。
“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商务类人才为核心轴,立足于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从而构建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商务类专业面向的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全面设置出了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构建3个面:基础课程教学面、第二课堂扩展面和真实项目实践面,结合综合素质培养和认证工作,培养商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在以上三个面中,基础课程教学面由专业教师来进行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扩展面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的形式来进行;真实项目实践面由企业和学院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这就确立了商务类专业所承担的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二者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如下图1所示。
图1 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Fig.1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the“three Faces,one Shaft”talents training model
1.1 以课程为核心,构建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完成基础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差,未能和企业实际应用接轨,导致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投入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经过对无锡十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实地调研,确定了主要的核心课程和工作任务,将企业的工作任务直接引入实际教学中,并设计了以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每次授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现了基础理论到专业应用的完美结合。
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企业的实际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先针对子任务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进行该任务的实践操作,也可以先进行任务的实践操作,然后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作出评价。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单独或组队操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显著提高,让学生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教师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团队协作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2 以学生为中心、开辟第二课堂构建大学生实践平台
第二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专业或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以大学生实践项目为载体,通过组建各专业优秀学生团队,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在大学生实践平台搭建中,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学院专门审批了2个办公室,并提供电脑、网络、桌椅和参考书等配套措施,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走进企业,承接企业的部分业务,实现校企的无缝链接。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国家、省级和市级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和技能竞赛,拓展了教学时空。
第二课堂的技能竞赛和创业项目的开展,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突破了校企界限,拓展了教学时空。在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学院构建的营销服务中心实践平台,目前每年都有30名学生参与企业业务操作,更好的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项目化课程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以学生为中心、开辟第二课堂构建大学生实践平台,为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商务类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引企入校、构建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高职教育商务类专业要把商务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结果统一起来,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商务应用能力为目标,这就需要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尽可能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相联系。因此笔者坚持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引企入校,让学生在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即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它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联合江苏电信共同投资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无锡电信呼叫服务中心,融满足企业需要与教学需要于一体,既是学院的重点实训基地,又成为无锡市外包服务业务代表之一。实训基地包含了针对企业实际的实训内容和专业技术训练内容。目前建立的“呼叫中心实训平台”,有“市场营销、客户管理、企业管理”三个项目方向,并根据专业特点形成分级结构。
“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上以任务为导向,在教学阵地上实现校企无边界;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构建螺旋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打造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务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经过前期的实践,目前主要有三大实施方式。
2.1 建设项目化课程
根据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我们确定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营销策划、物流信息技术和ERP原理与应用为商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进行了项目化改革与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通过电子商务项目化课程课改,学生学会了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开设电子商务网店并通过网络成功地营销网站及网店,这样就提前了解了企业的部分业务,为后续的学习作相应的铺垫。
2.2 开辟第二课堂
2008年以来,我们重视第二课堂的开辟,构建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团队,一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及市级的各类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为无锡非凡之恋制衣公司、无锡爱迪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无锡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进行了网页制作、网站推广、营销策划和产品推广等服务,并获得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直接和真实企业接触,让学生提前进入了“社会”。
2.3 引企入校,构建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江苏电信合作,在校园中共建无锡电信呼叫服务中心,把企业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方便和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他们的推销等外呼能力。自从呼叫中心建立以来,承接了江苏电信、无锡电信以及无锡和扬州部分呼叫公司的外呼业务。呼叫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企业入驻学院,教师参与企业实战操作运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推进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学院完整的教育体系、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展有效的外呼业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如:在呼叫服务中心,第一阶段,对大一的学生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和电话营销等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并进行“真实的项目,虚拟的操作”二周的外呼实践运作;第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大二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操作”一年的外呼实践运作;第三阶段,对大三的学生采用“真实的项目,单独和组团操作”模式,这种按“职业功能”和“学习功能”实现了原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使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情境和学习方式”等组织结构不但适应了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了外包业务服务,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实施方式Fig.2 The main implementation way of the“three Face,one Shaft”talents training model
实践表明,高职商务类专业推行“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基础课程教学面——第二课堂扩展面——真实项目实践面,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面一轴”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商务类专业教育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创业团队管理技能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具有明显的任务性,有的课程属于理论性比较强,应用性较弱,比如电子商务法和信息安全等课程,我们也在思考对这些课程如何进行改革,融入“三面一轴”模式之中,目前提出了情景型和仿真型改革思路,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来推动高职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将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不难,但如何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既能突出专业特色又能承接到企业真实项目?如何行之有效地运用?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才是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多元化时代,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结构产生了新的需求,对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1] 张彦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论坛,2010(9):159-160.
[2] 崔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1):74-88.
[3] 周大农.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J].教育与职业,2006(23):6-7.
[4] 梁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时代教育,2011(8):236-244.
[5] 万平.“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2):11-12.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three Faces,one Shaft”Training
Model of the Busines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UE Wenxi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214028,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business,the demand of business talen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market is rising into rapid trend.The“soft profession”,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siness majors i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marketing professionals lack of innovation corresponding with the“hard profession”as the mechanical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 the mode of fostering talent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author put forward“three face,one shaft”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fter more than five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establish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jors in busine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usiness majors;“three Faces,one Shaft”;personnel training mode
G 710
A
1671-7880(2012)04-0013-04
2012-03-26
薛雯霞(1982— ),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