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东, 郭新玲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建设
董海东, 郭新玲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以典型塑料件为载体,按照塑料件与模具类型构建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实例引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制定了强化能力、过程考核的考核办法,开发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塑料模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过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按照“专业服从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和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1]。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开展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正在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学的课程体系已经由过去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向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2],而专业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教材的开发建设。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建设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的新型教材尤为重要[3]。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是模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的教材不少,但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不多。本教材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在确定职业岗位活动领域、典型的工作任务之后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相匹配的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将复杂的知识理论、职业技能简单化,并且融入到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
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32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规划,“3个阶段,设计与制作2类模具,积累2年工作经验”,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第1学年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和依托工业技术中心完成行业通用能力训练,由校办实习工厂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常见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感受企业文化和氛围。
图1 模具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体系Fig.1 The ability system and course system of mold specialty
第二阶段,第3~5学期利用一年半时间,在校办实习工厂和塑料成型与模具实训基地的制件外协企业,结合塑料成型与模具实训室的产品——塑料衣架、轿车轮毂盖等的生产过程,开发出基于塑件生产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开发配套教材。
第三阶段,最后半年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加强学生进行质量、成本、效益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按照“361”思路开发《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选择典型塑料件作为载体(如图2所示),“361”是指3个主学习情境(三大主要就业岗位),生产6个塑料件(典型载体),培养1个核心能力(注塑模具设计)。
图2 典型载体Fig.2 Typical Carriers
如表1所示,3个主学习情境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大方法构建,主要包括入门、主导和自主三大项目,6个塑料件主要是指钥匙扣、塑料瓶、塑料衣架、塑料口杯、瓶坯、瓶盖,通过以其为载体开发教材使得实训过程工作化、实训作品产品化,教材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通过本教材应用于教学实际,使得学生注塑模具设计技能得到提升。
表1 “361”设计思路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总体框架Tab.1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textbook“Plastic Mold Design and Production”based on“361”design scheme
2.1 创新性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的开发以塑料制品厂注射成型、注射-拉伸-吹塑成型的真实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依据工作任务所需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选取瓶坯、瓶盖、衣架、钥匙扣等为载体,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上机试模等环节设计学习情境,并充实进教材中,以便充分体现创新性要求;将教材开发的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教材在内容编排和体系结构上,实施专兼职教师授课,扬长避短,课程的教学主题内容由学院教师担任,而绝技传授,动作示范,点评,综合应用等关键技术的教学由模具行业兼职教师担任或参与,充分发挥了兼职教师的作用,强化了“注塑模具设计技能”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
2.2 实践性
由于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培养的,因此《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在内容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做到学以致用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以利于项目任务教学的需要。强化能力、过程考核。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水平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最终以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习成果的检验,考核方案见表2。
表2 考核方案Tab.2 Appraisal scheme
2.3 科学性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及时反映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如无流道凝料注塑模、双色注塑模等是塑料模具新结构,通过教材的案例教学,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材在内容体系上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上要切实可行,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选择具体的载体自主学习,去完成调查、实验、设计、研究[4]。
2.4 发展性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的开发利用做到了: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选材时反映最新、最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让学生了解,让学生思考,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教材;二是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从终身学习角度出发,为学生自学、继续教育、深造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
3.1 教材的特色
教材的结构体系以真实的塑件为载体,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有力保障了“注塑模具设计技能”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
(1)开发《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按照“361”的思路,同时依托“塑料成型与模具实训室”,突出塑料制品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把该实训室建设成为“教学车间”或“教学工厂”,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从而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使用和再发展。
(2)如图2所示用典型产品引领工作任务,教材选择通过典型产品的制作来实施具体的教学,从产品的原材料选择与分析,到工艺方案的制订、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材料选择、成型设备选择、产品的加工,让学生在体验整个工作过程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
3.2 教材的内容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材采用按三大主要就业岗位(车间工艺员、注塑模具设计员和其他塑料成型岗位)设计学习情境,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表3 衣架为载体的教学任务设置Tab.3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task with coat hanger as carrier
按照模具企业组织生产的真实流程,设置教材内容,以衣架为载体教学任务的设置如表3。以此模式将整个教材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见表1),每一个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又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从知识准备;任务实施;完成学习工作页;知识拓展;小贴士;教学评价等方面具体入手,以典型塑件为例,从项目1到项目3共10个教学任务,将塑料基础知识的掌握、塑件结构设计、注塑成型工艺的编制及典型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贯穿全书,学生通过完成这一工作任务设计出模具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该课程教材按照“361”思路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教材结构,序化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并能选择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改进塑件工艺方案的能力,具备从事编制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塑模具的能力,具备其他塑料成型生产现场的操作能力。即能满足主要工作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2] 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70-75.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于玲,于小飞.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教材开发建设[J].教育研究,2010,17(6):89-90.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Textbook of“Plastic Mold Design and Production”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DONG Haidong, GUO Xinl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develop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Taking the typical plastic mold as carrier,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plastic parts and mold,designs the examples and activity-oriented materials,devises the appraising methods which emphasize ability and process.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Plastic Mold Design and Production”developed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learn the methods of plastic mold’s design and production,combining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orking process;plastic mold;design and production;course book development
G 423.3
A
1671-7880(2012)05-0037-04
2012-04-21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GZYLX2011219);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
董海东(1979— ),男,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