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系统网络优势延伸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

2012-09-15 11:32:32冯礼荣方建平
中国合作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餐厨深加工供销

文/冯礼荣 方建平

建国以来,广东省广州市供销合作社一直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并履行市政府对行业管理的职能。随着广州市对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工作的日益重视,市政府明确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的副主任单位之一,结合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对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方面的探索实践,本文就如何发挥供销系统网络优势,延伸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的问题作一些探索。

广州市餐厨废弃物的基本情况

餐厨废弃物是指饭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厂、家庭等加工、消费食物过程中形成的残羹剩饭、过期食品、下脚料、废料等废弃物 。这些餐厨废弃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水、碳水化合物 (淀粉、食物纤维)、蛋白质、脂肪和盐分。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的餐饮服务网点约5万家,每天产生的餐饮废弃物在1000吨左右。居民日常产生的厨余废弃物,约占整个广州市生活垃圾总量的50%,按照2011年城管委生活垃圾物理组成的测算,厨余类废弃物占生活垃圾比重是54.24%。当前广州市生活垃圾日均产量近2万吨,到2015年将突破2.2万吨,而目前日均处理能力仅为1.4万吨。按这样的比例保守估计,广州市日产餐厨废弃物近1万吨。对处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广州来说,随着城市人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尤其随着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餐厨废弃物数量将明显持续增长。如不妥善合理处理,将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造成极大压力。

目前,餐厨废弃物的主要处置方式有焚烧、填埋、生化处理。其中,焚烧和填埋是餐厨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中的一种辅助处理方式,生化处理技术是现阶段规范化处理餐厨垃废弃物的主流处理方式。生化处理是根据餐厨废弃物有机质含量高和易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堆肥或发酵产气是实现餐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较安全可行的方法。目前餐厨废弃物生化处理技术中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是迄今为止技术较成熟且研究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处理技术。但生化处理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前端和后端情况较为复杂。前端环节由于来源分散,组分多样,居民产生的厨余废弃物混杂了废纸、金属、塑料等各类废弃物,加上分类意识不到位,混合收运成本高,进入处理系统后影响处理效果。后端环节由于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的深加工处理系统缺乏产业链的有效支撑,加之缺乏相应政策和技术支持,影响了资源化产品的市场应用和商品销路。

无论是哪一种处理模式,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后产品的出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化后的产品仍为粗堆肥,未进行深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料;二是资源化后的产品仅用于城市绿化种植,未能开辟更大的农村有机肥料市场。

发挥系统网络优势 延伸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按照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除解决当前餐厨废弃物生化处理的设施和技术问题外,还需要解决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的出路问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出路是关系垃圾分类处理成败的关键,也影响到餐厨废弃物生化处理的可持续运行,所以需要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确保源头收集、分拣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由于源头分类效果不理想,堆肥原料仍是以混合垃圾为主,杂质太多,产生的肥效差,并存在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问题,造成产品销路不畅而陷于停产或半停产。源头收集的不到位,除了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会大大增加处理和运营成本。二是确保后端资源化、无害化有效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仅仅通过城市花卉、市容绿化的使用是不持久的,因此,必须将餐厨废弃物粗堆肥加工成商品肥销往广大农村市场,并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需要完善的网络支撑,而供销合作社正具备了这方面的网络优势。

通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优势,实现 “餐厨—农田—餐厨”的绿色循环。广州市供销合作社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经营服务体系。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领办2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超过3.7万户。建成 “农超对接”的平价商店70多家,建立全市性和区域性农产品采购与配送中心3个。市社受政府委托承担了广州市农资化肥储备任务,农资销售服务网点500多个,5年来供应化肥215万吨。这种产业链后端的支撑,是目前我国任何社会组织和产业集团难于做到的。可以说,供销合作社系统是解决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深加工出路的重要力量。

把握好前后端环节。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进行深加工,把粗堆肥精制成有机肥要注意,在前端环节,依托有资质、技术稳定的资源利用处理企业(项目),确保粗堆肥的有机质来源稳定,各项指标符合处理的基本要求。在后端深加工环节,按照有机肥的使用对象,一是根据不同使用范围对粗堆肥的有机质、养分含量进行调配。二是根据不同作物与土壤类型,制定有机肥料系列配方。三是对盐分、重金属等指标在前端有所选择,中端设置门槛把关,后端做好跟踪检测,保证粗堆肥的稳定性、可靠性,确保有机肥安全、无害地回到农田。真正实现 “餐桌—土地 (农田)—餐桌”的生态循环。

延伸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几点思考

广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出路问题如果得到有效解决,假设按照每天生产30吨有机肥的规模测算,预计每年可集中收运并加工1.8万吨的餐厨废弃物粗堆肥,相当于1年处理12万吨的餐厨废弃物。据了解,这种模式目前国内还没有,如果探索成功,并用专利加以保护,实行复制,前景非常广阔。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延伸后可以解决三大问题。一是餐厨废弃物粗堆肥的统一收运与集中深加工成有机肥料,防止这部分堆肥产品再次进入填埋场,降低给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二是有效解决城市垃圾生化处理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餐厨废弃物的出路问题。三是餐厨废弃物生化处理产品是有机质原料,通过生产商品有机肥料重新应用到农业生产,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施用,有效促进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延伸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优势外,仍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同心协力,共同推进。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全年施肥量近5500万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但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地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过度使用肥料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近郊农业产值占市GDP总值比例较小,但也存在同类问题。近期国家提出 “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形成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的再生有机肥是新兴事物,农民、市民的认识和使用习惯改变仍未能立刻到位,市场推广有一个适应过程。考虑到再生有机肥的公益属性,建议采取 “Build—operate—Transfer”的BOT模式建设,即 “建设—运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使用政府划拨土地,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对再生有机肥企业实行销售补助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

加强科研技术攻关。市社充分依托广州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围绕提升资源减量和有机肥深加工配置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科研攻关,逐步提高资源化深加工处理能力。

加强源头资质管理。在推进餐厨废弃物收运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配合支持,建议市城管委等主管部门明确生化处理和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要求,确保粗堆肥的原料指标和质量符合深加工要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用合同法与有资质、能保证粗堆肥质量稳定的单位建立契约关系,从而保证再生肥质量稳定与可靠。

完善监督机制。在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要对有机肥调制过程中各个环节认真检测,确保添加辅料符合商品有机肥的养分、有机质的各项指标,做好重金属等指标检测,并且设立数据跟踪监督机制。发挥供销合作社力量,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有机肥应用试点,实施定点投放和技术跟踪服务。

强化宣传教育。站在高起点上把餐厨废弃物加工利用、肥料使用、绿色产品销售等环节实行全过程宣传引导。比如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深加工设施建设成工业观光旅游点,或者打造成教育示范基地,提高社会各界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认识度和支持度;在农资网络、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的消费环节加大宣传推广,使农民、市民了解到餐厨废弃物资源加工的有机肥使用是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市民饮食健康。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需要整个产业链前后端的紧密配合,尤其在产业链后端的支撑。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后端所具备的优势是我国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通过政府大力支持,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组织网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实现餐厨废弃物由 “餐桌—农田—餐桌”的真正循环。

猜你喜欢
餐厨深加工供销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2021年1期)2021-02-06 06:43:22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分析
农产品深加工 亦喜亦忧谨慎前行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