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杰夫·怀斯 李耀和 编译
2003年2月的一个早上,北加利福尼亚的道门酒庄迎来了一群外国游客,他们正在等待观看热气球升空。将近8点,地面工作人员开始调整气球,其中有一名游客—33岁的苏格兰人布赖恩·史蒂文森,也许是想帮忙,双手抓住了篮舱。
气球腾空而起,虽然众人大声催促,但史蒂文森并没有松手。气球很快上升,10英尺,20英尺,40英尺,100英尺……史蒂文森的脚离地面越来越远,形势危急。很快,他支持不住了,同伴们眼看着不幸降临,史蒂文森由空中坠下身亡。
像这种意外事件,悬吊在篮舱下的人往往陷入致命的逻辑中:离地一两英尺时他会想,嘿,这算不了什么,如果有必要跳下去就行了;升至6英尺时他就想,现在跳下去会把脚扭伤的,最好待着别动,等气球降低点再说;很快,气球就升到25英尺的空中,这时他明白,跳下去怎么也得受重伤了……
人们不能理智地评估风险和得益,为了并不确定的得益,我们倾向于尽可能避免风险,但为避免损失又会主动选择拥抱风险。比如说,面对两个选择,一是绝对会损失1000美元,二是有一半可能损失2500美元,也有一半可能毫无损失,大多数人将选择风险大的后者以避免那肯定会发生的损失。一个被悬吊在20英尺高的空中的人进行的是相似的赌局,绝对会摔断双腿或者有可能安全返回地面。他认为后者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此时他对倘若失败要付出的代价总是失之计较。
也正是由于许多人错估风险系数,世界上各个赌场日进斗金。赌客进入赌场后就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本能地将赌注越押越大,因为他希望以更大的风险挽回先前的损失。对于精通心理学的人,这样做的结局是可以预料的。诚如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亚特·马克曼所说:“我总是这样告诫学生,你与其去拉斯韦加斯,不如直接写张支票给我!”
高海拔山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在极端寒冷和氧气稀薄的环境下,人体的承受力实在有限,而且天气变化之突然常使人措手不及,逗留过久的话,等于一脚踏进鬼门关。因此登山者在出发前,必会设下须严格遵守的返回时间。1996年5月10日发生的事残忍地证明了这一点。
那天,登珠峰的人数前所未有地多,其中有一些人为此次登山各自支付了6.5万美元。这天他们正准备征服最后一段路。洛波·霍尔是此次登山的领队,以他的专业眼光来看,为保证安全,下午2点就得折返营地。但直至4点,在最后一个人登上峰顶后,霍尔才带领大家下山,但为时已晚。
暴风已起,风力超强,挟带着茫茫白雪,如鞭子般抽打着山峰。8名登山者受困风雪中,无处藏身,依次死亡,霍尔是最后一个。因寒冷和缺氧,他瘫倒在离峰顶几百英尺处。生前他用无线电接通大本营,再经由卫星传输讯号与新西兰家中的妻子通话:“亲爱的,睡个好觉,不用太担心。”直至今天,他的尸体仍然留在原处。
命丧珠峰的霍尔犯了个看似不起眼的错误,埋下的却是非常危险的种子。我把这种错误称为“越线”。做某些事情时,定下一条安全防线必不可少,但事实是,我们总有踩线的冲动,比如当潜水员在潜水表允许的深度之下发现了失事船只残骸时,比如,当飞行员操控的飞机已下降到限制高度还是看不清跑道时。
就踩一点点线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滋生。但后果是,在误入歧途时,就没了提醒你要警惕的信号。先是越过1米,然后是2米、3米……最终远远地越线了,此时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安全防线不可轻越,登山人须谨记,虽然看似并非生死十字路口,一脚踏出却可能要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