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2012-09-13 11:02张立娟董士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0期
关键词:心源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张立娟 董士民

1.河北省隆化县县医院内三科,河北隆化 06815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30%[1],其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150例,男 92例,女 58例;年龄 30~78岁,平均(59.1±6.3)岁;梗死部位:前壁33例,前间壁23例,下壁31例,广泛前壁35例,正后壁并下壁28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0例,Ⅱ级63例,Ⅲ级3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AMI诊断标准[3],并经心肌酶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无合并心、肺、肝、肾等全身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全部日常生活由护士照料,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 AMI发病突然,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极易引起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4]。笔者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此病,消除顾虑和抵触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亲属、朋友多探望、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心理负担。

1.2.2 活动干预 研究表明[5],早期活动可促进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利于远期预后。笔者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心肌梗死发生后24~72 h,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开始进行早期活动。首先进行肢体、关节被动活动,鼓励患者自主翻身,逐步进行自行进餐、洗漱、床边小便、散步等活动,活动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在第15~20 天时达到生活自理。患者活动前注意吸氧,活动时监测心率,如有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3 用药干预 AMI用药复杂,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科学给药。利尿剂白天给药,以免影响患者夜间睡眠;地高辛和倍他乐克在清晨觉醒后服用,以获得最佳药效[6]。对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准确、及时、安全用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1.2.4 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食谱,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提供高蛋白、低盐、低脂肪、易消化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1.2.5 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平和心态,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感染,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大便,控制各种诱发因素。

1.3 效果评价

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其他并发症(便秘、压疮、肺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分类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比较[n(%)]

2.2 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便秘、压疮、肺炎、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AMI患者逐年增多。AMI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常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据文献报道[7],AMI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发病率为15%~25%,心力衰竭发病率为32%~48%,心律失常发病率高达93%。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护理预防AMI并发症是降低AMI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所在。

由于AMI病情凶险,并发症严重,以往医院多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全部日常生活由护士照料,单纯的围绕疾病,机械地完成任务,往往忽视患者生理、心理的实际需要,引发或延迟治疗各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性化理念日益深入,护理模式越来越强调物质、社交、功能、交流、感觉和行为的整体改善[8-9]。我院采用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减轻了心脏负担;活动干预不仅可促进血液循环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而且还可降低便秘、压疮、肺炎、静脉血栓等因长期卧床而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用药干预使药物疗效最大化,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不适感;饮食干预增强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诱发因素。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相比常规护理有显著优势,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 晋军,王航,钱得慧,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心血管学进展,2011,32(1):67-68.

[2] 宋东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后心脏猝死102例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8(12):1632-163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3.

[4]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预测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1):70-72.

[5] 王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部分自理活动安全性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726-2728.

[6] 王冬梅,乔云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心率震荡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38-1739.

[7] 辛燕,常智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2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11):1745.

[8] 张海红.急性心肌梗死24例院前急救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68-69.

[9] 阙景芳.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3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6-77.

猜你喜欢
心源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