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的128排CT血管成像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

2012-09-13 11:02张鹏举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0期
关键词:复合体变异大脑

张鹏举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48

颅内小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三支主要脑动脉,而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A1、A2段等构成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1],临床研究提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血管变异较常见,并且该部位是脑动脉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而血管变异极易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因此研究血管变异及类型对脑血管瘤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选择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6例,进行CT血管成像,探讨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情况及其对血管瘤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CT颅脑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6例为研究组,无交通动脉瘤的患者3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3.5±12.3)岁,对照组男 21例,女 13例,年龄(52.3±11.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怀疑动脉瘤行CT脑血管成像检查,排除存在多处脑血管动脉瘤患者,排除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粥样硬化者,排除急性脑出血、脑缺血、脑水肿患者,排除对造影剂过敏患者。

1.2 仪器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 128 排螺旋CT,造影剂为碘比醇注射液,购自法国Guerbet公司。行CT扫描前经肘静脉注射碘比醇造影剂(350 mg/mL)50 mL,注射速度为5mL/s,随后以5mL/s的速度推注生理盐水20 mL,采用Sure start扫描方法,以颈内动脉中央为监测点,以鼻咽水平为兴趣层,以120 HU为增强扫描的启动阈值,扫描基底动脉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分。增强扫描参数为层厚0.67 mm,层距0.2 mm,电压为 110~120 kV,电流为 250~300 mA,矩阵为 512 ×512,扫描时间为7.5~8.5s。扫描完成后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

图像评价由至少2 名同职称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判断。记录前交通动脉瘤的位置形态、记录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A1 段血管情况,判断有无血管变异及左右侧优势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脑前动脉A1 段形态

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1 段均呈锐角发至同侧颈内动脉末端,并沿额叶底部与前交通动脉吻合,后延伸为A2 段,两组A1 段形态表现主要为直线型和成窗形,其中直线型共54例,成窗型6例,两组A1 段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直线型表现为A1 段起始自额叶部,然后沿丘脑,终末段沿视交叉,均呈弧形分布,并且最终和前交通动脉连接,并延伸出A2 段。成窗型则表现为A1 段血管腔被分割成卵圆形或三角形区域。

表1 两组A1段形态表现比较[n(%)]

2.2 大脑前动脉A1 段变异情况

两组共发生A1 段变异21例 (研究组12例, 对照组9例),其中左侧优势14例,右侧优势7例,研究组A1 段变异左侧优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本组右侧优势发生率(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情况[n(%)]

2.3 前交通动脉变异情况

以前交通动脉单支动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A1 段为前交通动脉正常。以两支及以上动脉平行或交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A1 段为前交通动脉变异。本文研究组患者出现前交通动脉变异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表3 两组前交通动脉情况比较

2.4 典型病例

本院2011年10月收治1例男性患者,56岁, 入院后怀疑颅内动脉瘤,于入院3 d后行CT颅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左侧明显前交通动脉瘤,但大脑前动脉A1 段及前交通动脉走向及血管本身无明显变异,行手术夹闭后,CT血管显像清晰显示血管瘤消失(图1~4)。

3 讨论

人体基底动脉环是颅脑血供主要的血管群,除基底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外,其余血管均为两侧分布,其中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A1 段(水平段)构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3-4]。研究显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域的血管变异发生情况较多,其中A1 段单侧优势最常见[5],本文研究组单侧A1 段变异的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也达到26.5%。本文中A1 段变异(单侧优势多见)与患者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研究组A1 段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单侧优势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1 段形态均为直线型或成窗型,且在两组内的分布无差异 (P>0.05),由此可见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形态对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前交通动脉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主要部分,其是调节血压平衡的主要通路,当前交通动脉发生血管变异时,会导致复合体一侧血流动力学改变(减小或增大),而另一侧发生对应改变(增大或减小),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加大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危险性[6]。有国外学者实验研究显示[7],正常状态下基底环两侧血流量无明显差异,但是当前交通动脉A1 段变异时,优势侧的血量会明显增多,优势侧血管分叉处就会成为血管瘤的高发部位。本文研究组A1 段及前交通动脉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

关于不同影像手段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及交通动脉血管瘤检查方面的应用,有学者研究显示64 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单侧A1 段变异的检出率与DSA基本相同,但是A1 段缺如的检出率低于DSA,原因可能在于CT血管造影的分辨率较高,检查中可以显示出细小的A1 段血管[8],本文128 排螺旋CT性能与64 排CT相仿或略高,更能清晰显示细小的A1 段血管。虽然目前临床将DSA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其有创性和复杂操作会限制其应用,而多层螺旋CT的血管成像,创伤小,仅需通过静脉快速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方便快捷,一次成功的数据采集即可获得任意角度、任意方位的图像,而且多层螺旋CT具有薄层、速度快的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128 排颅脑CT血管成像扫查,可以清晰显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及动脉瘤情况,并且本研究显示复合体的变异确实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重要关系,至于具体的变异类型与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等的量化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Karazincir S,Ada E,Sarsilmaz A,et al.Frequency of vascular variationsand anomalies accompany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J].Tani Girisim Radyol,2004,10(2):103.

[2] 阮利江,甄云,孙淑娟,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变异的血流动力学检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4):191-195.

[3] Ren WD,Liu CM,Chi HF.Microsurgical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1,11(2):35.

[4] Xie YL,Jin CL,Zhang ST,et al.Variation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 and the risk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development and bleeding:A correlation study using 64-detector CT angiography[J].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11,30(8):42.

[5] Huang YH,OUYANG zubin,Huang YS,et al.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eurysms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d dominant blood flow of horizontal segment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2004,33(12):1819-1820.

[6] Wang Z,Jin J,Sun XO,et al.The clinical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ominance of A1 segement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d the aneurysms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2009,8(6):525-528.

[7] Hendrikse J,Raamt AF,Graaf Y,et al.Distribu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willis[J].Radiology,2005,235(1):184-189.

[8] 袁亮,邹利光,李玉伟,等.前交通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A1 段缺如相关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25(6):605-608.

猜你喜欢
复合体变异大脑
变异危机
变异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变异的蚊子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
日本西南部四国增生复合体中的锰矿分布
Polycomb Group蛋白复合体与干细胞的发育调控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