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常艳 于晓红 张春燕 王玉柱
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1],笔者也曾经观察到RDW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2],近来有研究报道肾功能损害与血脂异常及心肌梗死的远期预后有关[3-4],而关于RDW与肾功能的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RDW与血肌酐浓度的观察,以探讨RDW与肾功能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者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1.1 对象 2008~2011年在我院因高血压和健康体检住院的患者111例(均为男性),年龄 50~98岁,平均(75±11.3)岁。高血压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66例,健康体检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服用1~2种降压药物[寿比山、拜新通(或硝苯地平缓释片)、洛汀新(或依那普利)和氨酰心安(或美多心安)],使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
1.2 方法 RDW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进口血液分析仪SYSMEX EX2100操作按常规法检测。同时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并依据血肌酐水平分为3组:1组(血肌酐 <90 μmol/L)44例;2组(血肌酐90~120 μmol/L)32例;3组(血肌酐>120 μmol/L)35 例。
体质量指数(BMI)的测量:用专用身高计和杠杆式体质量秤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体质量/身高2(kg/m2)。
1.3 统计学处理 各观察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RDW与其他各因素的相关性用Linear regression回归分析,所有统计结果均在SPSS 16.0分析软件包上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间各变量比较 RDW、血红蛋白、年龄、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在不同水平血肌酐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1。
表1 3组各变量的比较(±s)
表1 3组各变量的比较(±s)
注:与1组比较,*P<0.05,**P<0.01;与2组比较,△P<0.05,△△P<0.01
项目 1组(n=44) 2组(n=32) 3组(n=35)RDW(%) 12.94±0.49 13.19±0.57* 13.72±1.45**血红蛋白(g/L) 130.00±14.60 134.00±16.70 124.00±15.90△年龄(岁) 73.96±9.85 72.94±10.80 82.29±11.50**△△BMI 39.88±6.90 38.86±5.90 36.37±9.25总胆固醇(mmol/L) 4.20±0.78 4.56±1.42 3.91±0.96△三酰甘油(mmol/L) 1.32±0.96 1.45±1.86 1.78±1.20血糖(mmol/L) 5.98±1.69 5.66±1.92 6.05±1.91尿素氮(mmol/L) 5.13±1.33 6.07±1.43** 9.09±2.27**△△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Linear regression分析发现血肌酐和三酰甘油是RDW的相关因子(P均<0.05)。
RDW是描述红细胞体积变异的指标,常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指标一起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RDW增高,表示红细胞之间的体积差异变化较大,多见于营养不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人群,此时红细胞降解加快,不成熟的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造成了红细胞大小不一,RDW因此增高。近年来几个大型的研究相继发现,RDW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RDW增高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5]。由于RDW的检测较为方便、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这一古老的实验室指标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6]。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肌酐和RDW相关。正常情况下肌酐在肠道的分布不足1%,大部分经肾脏排泄,还有一小部分经呼吸道排泄。在老年患者由于肾脏的排泄功能减退,可能会导致肠道排泄的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解肌酐[7],肠道细菌可以产生肌酐酶。肌酐在肠道细菌分泌的肌酐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肌酸,肌酸再经甲基甘氨酸代谢为甲胺[8]。肌酐在体内被氧化为氢氧化肌酐,氢氧化肌酐再水解为甲基胍。甲胺和氢氧化肌酐在体内可以使氧化应激增加,从而消耗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或减少了GSH的生成,致使红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
GSH是氧化物质清除剂,它可以与活性氧反应,清除自由基,使二者介导的氧化反应不进行,切断其瀑布效应。GSH含有巯基,该巯基在氧化的环境中首先与氧化物质结合。转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磷脂、膜蛋白免受氧化损伤,所以不出现溶血[9]。此外,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细胞保护作用还与其降解产物甘氨酸有关,甘氨酸具有强大的稳定细胞膜的功能。GSH提供还原性巯基,使含巯基的酶和蛋白质巯基稳定。细胞内各重要代谢通路许多关键酶为含巯基的酶。或以巯基为活性中心,酶的活性对巯基的变化十分敏感。红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特异性载体,即葡萄糖转运子。红细胞经其摄取葡萄糖。这些载体往往是些膜蛋白,这些膜蛋白被氧化失去转运葡萄糖的功能,即红细胞在这种条件下存在葡萄糖利用障碍。红细胞内Na+-K+-ATP酶又称钠泵,其被氧化,ATP无法利用,也可发生红细胞破坏。同时红细胞中还存在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己糖激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类和血红蛋白等物质。这些酶类和血红蛋白都可不同程度的被氧化。会出现葡萄糖、能量利用障碍,磷酸戊糖旁路受抑。以上情况均可发生红细胞破坏导致RDW增高。
在本研究中血红蛋白、尿素氮、年龄和总胆固醇在各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其原因可能为随着肌酐的升高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和尿素氮的升高;肌酐与年龄和总胆固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随着年龄和总胆固醇的升高肾动脉硬化更加严重所致,这和文献报道的相一致[10]。
总之,本研究显示在老年人中RDW与血肌酐水平相关。但由于本研究所观察的例数较少,还需要增加样本量,并对其发生机制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1]Perlstein TS,Weuve J,Pfeffer MA,et al.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mortality risk in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cohort[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169(6):588-594.
[2]Yang W.High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Exp Clin Cardiol,2010,15(3):37-40.
[3]万槐斌,唐良秋,周婉明.中老年人轻度肾功能减退与血脂异常[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4):327-329.
[4]Amin AP,Spertus JA,Reid KJ,et al. The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during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longterm mortality[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0, 160(6):1065-1071.
[5]Ani C,Ovbiagele B.Elevated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predicts mortality in persons with known stroke[J].J Neurol Sci,2009,277(1/2):103-108.
[6]Lippi G,Filippozzi L,Montagnana M,etal. Shortcommunication:clinical usefulness of measuring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on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lin Chem Lab Med,2009,47(3):353-357.
[7]胡白瑛,蒋云生.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肠道细菌利用肌酐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4,6(2):160-162.
[8]胡白瑛.肌酐产物导致红细胞溶血机理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385-386.
[9]Whillier S,Raftos JE,Sparrow RL.The effects of long-term storage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on the glutathione synthesis rate and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J].Transfusion,2011,51(7):1450-1459.
[10]李翠芬,赵冬,王薇,等.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血清肌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24(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