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瑛 Lin Ying
住区活动场地是儿童生活最为密切的场所,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在从前人们描述的儿时记忆中,虽然没有游乐场,但是上树抓鸟,下水摸鱼,天蓝水清,童年生活依然美好。现在的儿童们居住条件虽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自然的情趣却逐渐从他们的生活中淡出,有的只是人为设定好的游乐环境。纵观中国目前的住区儿童游乐环境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发展,家庭结构的调整,年龄结构的变化, 使得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概念亟需更新。
场地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住区,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年代稍早的或者价格偏低的住区,根本没有儿童活动的场地,至于婴儿活动的场地更是匮乏。
场地简陋是另一大问题。也有不少住区机械地安插了一些儿童活动场地,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某种需要,场地并不是在设计之初专门为儿童考虑,位置选择、设计风格、设施状况均过于“简陋”。这样的场地小,婴儿使用的时候更是不便(图1)。
场地商业化也是一个显著问题。很多黄金地段的场地节假日期间被一些盈利团体占据,经营项目的出发点是利益驱动,而不是儿童本位。
正由于这样的种种原因,使得住区这个本应该成为儿童乐土与净土的场所面临一系列尴尬。住区的婴幼儿活动场所更是随着观念的更新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好的场所的设计离不开对这个场所使用者的研究。
依据西方心理学家长期对儿童的研究结论,儿童与抚育者之间存在依恋与照料的两种动态力量,一岁以内的婴幼儿更为强烈,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与社会意识上仅仅停留在尚未进入游戏情境的闲逛状态,同时与其他小朋友的协作上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无合作意识的独自游戏阶段。婴幼儿的成长阶段以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形式出现[1]。具体来说各月龄孩子又各有区别。
(1)一两个月的小婴儿仅能感光,选择性地听见某些声音,由于太小很少抱出来活动。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家庭相信早教的力量,刚出月子就抱出来感受外面的世界。
(2)三四个月的小婴儿头能自由转动,开始对大体量、快速移动、色彩丰富、光亮的物体有兴趣,喜欢看跑动的汽车,涌动的喷泉,溜冰的小孩,色叶的树,悬挂的红灯笼,商店门前的霓虹灯等;而对小鸟,被抱着的别的小孩,躺着晒太阳的小狗等则不感兴趣。
图1 儿童场地设施简陋
(3)六个月的婴儿可以坐着观察世界,开始对小鸟、周围的小孩、小狗等事物表现出兴趣,目光开始可以追随手指的方向望去,但意识不是非常强烈。喜欢水,流动的水,喷泉、落水、小瀑布往往怎么也看不够,喜欢时刻变换的广告牌,喜欢开来开去的汽车,飘动的彩旗、气球、灯笼。
(4)八个月左右的小婴儿开始喜欢热闹,喜欢人多的地方,看别人活动,比如游乐场里的花花世界,公园里学旱冰的小朋友,转陀螺的叔叔(个大彩色的陀螺更喜欢),喜欢颜色鲜艳亮丽新颖的事物,看见霓虹灯就兴奋。八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有参与游戏的愿望,去游戏场地咿咿呀呀的要妈妈抱上去体验,要摸摸滑竿,坐坐秋千、小木马、跷跷板。
(5)七八个月到一岁的小婴儿开始能爬(也有不会爬直接走路的),很多也开始蹒跚学步,甚至个别能跌跌撞撞的走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总喜欢爬来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爬几步扶着东西自己站起来走几步又继续爬。也开始明白很多事情,听得懂很多话,所以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
当然,由于婴幼儿对于成年人的绝对依赖性,使得活动场地很多时候也体现成年人的意志,尤其30岁左右的年轻妈妈或者50岁左右的奶奶外婆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格外应该关注。
住区规划中各类分级绿地里相应的活动场地设计已有很多研究,例如宅前宅间活动场地,组团活动场地,住区活动场地的设计由于其步行距离的远近,视线可达程度,场地面积的大小等各有不同,这里不以此为分类方法论述。本文从各种活动场所的共性,以及各级活动场地之间的便捷联系入手,探讨婴幼儿友好型场地及设施设计。
住区商业街的中心地带,那里并不是专门给儿童活动的场所,但是每天傍晚这里却聚集了各年龄阶段的人。这里用地相对宽敞亮堂,周边楼高6层,下层商业店铺,上层住户,场地二三十平米见方,尺度适宜,物业在这里设置了很多活动桌椅,仿藤制,材质亲切,甚至还购置了3个仿藤制的秋千椅,孩子们挤在秋千椅上,你推我攘,大人们坐在旁边围着圆桌的靠背椅上聊聊天喝喝茶,场地中间还有音乐奏起,阿婆们在这里跳跳集体舞,锻炼身体,很多孩子参与观看,很多妈妈奶奶也跟着活动活动,热闹非凡(图2),人们一般晚上都不太去道路尽头专门的儿童游戏场地,因为那里光线不太亮,场地功能也太单一,大人们无事可干。由此,活动场地的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活动场地尽量位于小区商业街或者生活性干道附近,同时又与干道保持一定距离。这样的场地可达性强,各种人流易于集聚,小婴儿基本不能自己玩耍,更热衷于观看别人玩耍,而家长几乎与其捆绑在一起,不能有自己单独的休闲活动,也只能以观看别人活动和与同龄家长或逗小孩的人交谈为主。一岁以下的婴幼儿的活动场所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人的喜好与意愿,而大人们喜欢儿童活动热闹的场所,尤其同龄儿童活动的场所,方便交流育儿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婴幼儿间的沟通能力,小婴儿也乐于观看,活动场地不用单独设计,往往在其他场地中或旁边添设以静态休闲为主的设施,如设置一定数量座椅、安排可停放小推车的场地,家长抱着孩子坐着或扶着孩子站着,进行诸如闲坐、观看、交流等活动。
(2)活动场地尽量做到联系便捷,使用方便,安全。道路相对平坦,活动场地相对光滑、柔软,照顾到抱婴儿的家长,推婴儿车的家长,尤其是带孙子出来玩的老年人体力需要。条件许可可分区,局部地方可有适量微地形,利于攀登爬越(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最喜欢爬坡),但要考虑安全因素,而且需要相对平坦的区域安置儿童器材。
(3)活动场地尽量多功能复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而言,由于可参与的活动,家长的陪护程度不同,场地多功能复合的意义往往不尽相同(图3),对于婴幼儿而言,多功能复合意味着提供简单能参与的娱乐活动场地与设施,提供各种人群集聚与活动丰富的场所环境,提供冬日暖暖的阳光与夏日浓浓的荫庇还有春秋两季树影斑驳中绝好的补钙条件,等等。
图2 儿童活动场所
(4)活动场地的环境内容尽可能声情并茂,鸟语花香,色彩丰富,满足婴幼儿的好奇,为婴幼儿提供认识世界,身心健康发展的户外活动场所。例如各式流动的水景:喷泉、瀑布、跌水、流水等;各种各样的声音:墙上的风音洞,埋在地里的老式电话一样的喊话桶,背景音乐广播,叽叽喳喳的小鸟,芸芸大众的讲话等;各不相同的气味:桂香,荷香,桃李飘香;还有火红的枫叶,镏金的银杏,飞舞的蝴蝶,飘落的树叶,舒展的彩旗,晃动的红灯笼,旋转的店招,滚动的广告,等等。
图3 多功能复合活动场地
(5)盛夏的午后,隆冬的时节,还有大风大雨的日子都不适宜出门活动,但是小婴儿不知道这些,所以应尽量提供相对遮风避雨的半室内游戏场所,同时也能帮助小婴儿感知自然状态。
(6)住区各级各类婴幼儿活动场地之间如有条件宜设便捷的联系通道,便于婴儿车推行。某些为了美观的广场砖铺装(毛石表面的,有嵌缝的等),还有汽车减速带,人行道缘石等都可能是不舒适的障碍,如有可能,统一设计连续的,贯穿各集聚场地的“坦途”。
由于婴幼儿对游戏器材的兴趣在于观看大孩子的玩耍而来,所以可以不用单独设计婴幼儿活动场地,但是由于其还不能独立使用游戏器材,需要家长的帮助,现有的很多游戏器材如果小婴儿想参与,家长往往比较累,所以可以在现有的儿童游戏场地器材上增加一些简单的设计改变这一状况。
(1)场地现有的供儿童攀爬的坡地、山地多考虑到行动自如的大孩子玩耍,坡度较陡,殊不知刚会走路的小婴儿最喜欢的就是爬坡或者走坡,尤其看见大孩子冲上冲下更是跃跃欲试。因此,可适当在旁边角落增加一两道缓坡地带(坡度与残疾人坡道坡度可等同1:12),坡道边缘可设计高30~40cm的小矮墙(扶手),供抓扶,也可两侧均有,单留40~50cm的通道。矮墙、扶手一定要注意光滑平坦,有条件最好软性材料饰面。另外要在旁边留出看护人通道(图4)。
图4 婴幼儿攀爬坡地
(2)跷跷板,如果没有其他小孩的参与(能独立玩耍的小孩往往不愿意与家长抱着的小婴儿玩耍),一个家长就没办法帮他玩,如果跷跷板的一端稍稍改进,增加可以固定小婴儿的绷带、撑杆等设计,家长就能比较放心地在另一头陪同玩耍。
(3)小木马,往往是小婴儿最能参与的活动,家长可带着他一同摇晃,这种木马需要适当加长,能容下一大一小两个人的坐位。
(4)秋千,也是小婴儿最喜欢的运动之一,要求家长坐上秋千,将双臂绕过两侧缆绳抱牢婴儿,靠肘关节抓牢秋千防止摔落,这样肘关节摩擦生疼,如果能在秋千座椅后增设一软皮靠背,家长能有个支撑,同时软皮靠背附带一个类似于婴儿背带一样的设计,则可以很好地减轻家长的负担。或者干脆在普通秋千一侧增设一个婴儿秋千。
(5)缆绳结网的吊桥,由于经常有孩子跑来跑去,小婴儿很感兴趣,跃跃欲试的要进去爬爬走走,但是小婴儿自己站不住,需要大人的帮助,而且大孩子跑来跑去的也嫌堵路,所以可以在外面设计一个附带的简易小平台,平台底部也用同样的缆绳结网,没有外檐,家长方便把孩子抱上去,让孩子在吊桥外面抓住吊桥的缆绳看着里面大孩子游戏。
(6)很多大的儿童游戏组合器械可适当增添抱小婴儿体验的家长进出上下的台阶与通道。
(1)忌被车行道分割,来回穿越,妨碍交通,同时带来不安全因素,汽车尾气还导致空气质量差,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
(2)忌恐怖的事物。婴幼儿对世界还不了解,会有恐惧,而且恐怖的事物会对小婴儿世界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张牙舞爪的大树,骷髅图案等都不应该出现。
(3)忌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小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跃跃欲试,喜欢到处摸一摸,看一看,踩一踩,但是他们皮肉细嫩,而且各方面发育不全,尤其容易受伤、被蚊虫叮咬和皮肤过敏,所以尖利的边缘、座凳上的刺纹、有毒有刺飘絮落毛的植物等都能给他们带来伤害。通常认为座椅的设计可在后面设置绿篱来分隔空间,形成私密空间或者限定空间领域,但是小婴儿的停留区域尤其座椅不需要私密,附近最好不要有灌木丛、垃圾设施等,易招引蚊虫。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小婴儿场所并不是都不需要私密,尤其3~6个月的小婴儿吃饭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吃不到就哭,尤其要睡觉的前夕,虽然喂奶的妈妈们尽量避免,还是可能被迫需要在室外喂奶,这就要求场地附近应该提供相对安静私密的场所,可以用矮墙、建筑角落,甚至树篱等隔离[2]。
一岁以内婴幼儿由于身体机能的发育状况,生物作息时间存在独特性,月龄越小的孩子一天之中睡眠时间越多,越不规律,三个月以后大部分孩子一天两觉(白天),上午一觉(9、10点),下午一觉(2、3点),接近一岁的孩子部分转变为一觉(下午1点左右),这对于他们出来活动的时间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四季阴雨都对他们活动状态有很大的制约。
春天、秋天是婴幼儿补钙的好季节,太阳不太强烈,空气新鲜,气候凉爽,易于户外活动,但是春天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小婴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很多易过敏体质,防花粉飞絮等过敏,而且春秋气候变化要防止感冒等疾病的侵袭。
夏天婴幼儿需要荫庇通风空气新鲜的室外场所活动。小婴儿细嫩的肌肤是蚊虫的最爱,所以场所要注意驱蚊,自动喷灌的水龙头处往往是小孩们集聚戏水的场所,小婴儿们也乐此不疲。
冬天小婴儿需要阳光充足的草坪、广场,充分享受冬日阳光。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因素。
儿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认识的进步,让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尊重这些不会说话的孩子的权利与自由,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为其提供必要的保护、教育和成长的条件,在游戏之中启发他们的人格精神,强化学习能力和自然的教化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也为社会纳福。
[1]孙瑞雪.捕捉孩子敏感期.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45-116.
[2]谭玛丽著,周方诚译.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中国园林,2008(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