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川 徐 荔 王 娟 卯明霞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景洪 666100)
傣药扁担藤为葡萄科植物十字崖爬藤Tetrastigma cruciatum Craib et Gagnep.的干燥藤茎,西双版纳傣医将扁担藤称为“嘿扁”。扁担藤性平,味微涩,入风、火、土、水塔。有除风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痛,颈项强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骨折;湿疹,蛇窜疮等。目前对扁担藤的质量评价方法未见报道。为了有效控制其药材质量,本文对3个不同产地药材的性状、成分系统预试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急性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扁担藤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1.1 材料:样品采自景洪市景讷乡(1号样)、勐腊县勐仑镇(2号样)、勐腊县勐伴乡(3号样),植物标本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鉴定为葡萄科植物十字崖爬藤Tetrastigma cruciatum Craib et Gagnep.。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用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LEICA RM-2016生物组织切片机(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SA3300PL生物显微镜(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计算机显微分析系统(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
2.1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条块状,厚0.3~1cm。栓皮浅褐色至绿褐色,可见绿色苔藓附着物,栓皮脱落处显棕红色。质硬。切面皮部较薄,棕红色。木质部浅棕色,由纤维束与导管群相间排列呈多个同心环,导管孔明显,有裂隙,易纵向层状剥离。髓部小。气微,味淡、微涩。
2.2 成分系统预试验:试验显示含有还原糖、多糖类、黄酮类、植物甾醇、酚类、鞣质、香豆素、强心苷、有机酸类等成分。
2.3 显微鉴别:横切面:宽.5cm,0.7cm。呈两端膨大,中部狭窄的哑铃状,两端切面最外为落皮层。落皮层向内有3~4个排列整齐的木栓层带,两个层带中间为颓废的皮层组织,有纤维束及少量石细胞环绕分隔。维管束被髓射线分隔为数束,向两端沿明显辐射。韧皮部细胞由纤维环绕分隔成10~13个格子状,束中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在外侧直径较大,向内渐小。中部切面木栓层数列,外被落皮层,皮层细胞4~5列,维管束亦被射线分隔成束;韧皮部一面较宽,一面窄,髓部类圆形,偏向窄面。韧皮部、射线及髓部均有黏液细胞散在,内含针晶束。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见图1)。
粉末:粉末红棕色。木栓细胞黄棕色,多角形,壁略增厚。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50~150μm。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短钝,直径10~70μm。导管为具缘纹孔,直径60~120μm。纤维长梭形,壁连珠状增厚,可见壁孔,直径15~35μm。淀粉粒多单粒,长卵形、广卵形、类三角形、不规则形,脐点点状、人字状,直径5~15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可见黄棕色色素块。(见图2)。
2.4 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扁担藤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8∶1)为展开剂,预平衡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
2.5 水分:取1、2、3号样粉末约2g,精密称定,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第一法)测定,结果分别为.08%、8.90%、9.30%,平均值为.09%。
2.6 总灰分:取、2、3 号样粉末约g,精密称定,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结果分别为7.67%、6.77%、7.74%,平均值为.39%。
2.7 酸不溶性灰分:取总灰分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结果分别为.53%、0.44%、0.54%,平均值为.50%。
2.8 重金属:取1、2、3号样粉末约2g,精密称定,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结果均未超过百万分之一。
2.9 浸出物:取1、2、3号样粉末约4g,精密称定,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结果分别为.48%、17.32%、16.68%,平均值为16.83%。
2.10 急性毒性试验:对扁担藤药材的水煎浓缩液(6.03g生药/ml)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LD50值,故测定其最大耐受量。取18~22gSPF级ICR小鼠40只,分为2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以4.22g生药/ml,按40ml/kg给药,24小时内灌胃给药1次,观察14天。结果表明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168.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成人(体重按60kg计)拟用量的338倍。与对照组(生理盐水)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亦无死亡。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未见异常。
3.1 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参数,因此制定相应的限度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试验结果,规定其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11.0%。重金属结果均未超过百万分之十,暂不在质量标准中设置此项目。
3.2 试验分别以水、乙醇、稀乙醇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及热浸法测定本品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稀乙醇浸出量高于乙醇和水的浸出量,热浸法浸出量高于冷浸法浸出量。因此,确定以稀乙醇为溶剂,热浸法测定本品浸出物的含量。
3.3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测出最大耐受量为168.8g生药/kg,显示扁担藤药材在处方用药范围内仍是安全的。
3.4 上述研究项目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扁担藤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