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湖州市蚕品种的更新

2012-09-11 08:16邹应庆柳丽萍黄秀娣丁玉林
中国蚕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蚕种蚕业湖州市

邹应庆 柳丽萍 黄秀娣 丁玉林

(1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湖州 313009; 2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湖州 313000;3湖州市农业科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4南浔区练市镇农业服务推广中心,浙江湖州 313013)

湖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南宋时已是“湖丝遍天下”了,1915年“辑里丝”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更使湖丝享誉全世界。1995年,湖州市被国务院誉为“中国丝绸之乡”,2005年又获“中国绸都”的称号。而且,湖州市拥有新中国第一个蚕种注册商标——“宝宝”,该品牌从1999年起多次获省、市著名商标称号,“宝宝”蚕种也多次被评为省名牌产品,获优质农产品金奖。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湖州市历来重视蚕品种的改良,如“辑里丝”的优秀,就是源于明万历年间南浔镇七里村村民率先改进制种方式,培育出优良蚕种——“莲心种”,其生丝以纤度细、拉力强、色泽鲜、解舒好,被称“丝纹极细,可制9~11条分的细丝”[1]。

20世纪80年代由于湖州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不得不选择耐氟夏秋用蚕品种秋丰×白玉作为当家蚕品种。虽然,近年来湖州市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仍使用秋丰×白玉作为当家蚕品种,并全年饲养。这样的饲养模式不仅使优良的春叶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且饲养了30年的秋丰×白玉品种的性状也开始退化。尽管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想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但目前还没有能取代秋丰×白玉的新品种。本文就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近三十年来湖州市蚕种生产情况

由于蚕种及蚕种生产的特殊性,蚕种销售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计划生产,合同订购,划区供种,统一经营”,所以蚕种供应是以县(区)为单位的自给自足;为求社会稳定,生产量一般稍大于需求量,若有差异再进行调种。作为蚕种生产单位的蚕种场,近年来也进行了体制改革,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变成私营的股份制企业。

1.1 蚕种场体制的变化情况

1.1.1 原有蚕种场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湖州市有13家蚕种生产单位,其中7家专业国有蚕种场,1家蚕桑研究所和1家国有原蚕区种场,另有4家村办集体蚕种场。以国营场为主,集体村办场为补充。以春期生产蚕种为主,秋期做少量补充。1986年春蚕饲养蚁量42 307 g,生产蚕种92.3万盒。生产单位共有技术人员94人,工人401人,生产用房95 369 m2,专业桑园400 hm2,蚕种生产以场部生产为主。

1.1.2 21世纪蚕种场的改制 1996年蚕桑生产急剧下滑,蚕种需求量骤减,村办蚕种场生产能力开始被压缩,至21世纪初只留下了1家村办场,2002年村办场退出历史舞台。而国有蚕种场2001年开始改制,至2004年全部改成私有制的股份制企业。3个县的7家蚕种场合并成4家场,基本由蚕种场原职工持有股份。而在市(区)的2家蚕种场合并成1家场,为丝得莉集团所购。从此以后,蚕种生产不仅仅是自给自足,而且开始有部分的蚕种生产用于外销。但由于生产情况和经济核算等原因,至2007年德清县的2家蚕种场又分为4家场,长兴县合并的场又分为2家,这样,湖州市的蚕种生产单位又变为9家。

1.1.3 目前蚕种场的情况 至2008年湖州市有蚕种生产单位9家,除浙江省湖州蚕桑科学研究所是事业单位外,其余8家均为私营企业。9家蚕种生产单位共有技术人员77人,工人144人,生产用房6.6万m2,场部桑园56.7 hm2,原蚕区35个,原蚕区桑园面积396.7 hm2,养蚕农户1 767户。蚕种生产从原来的场部生产转为原蚕区生产,生产成本下降,但蚕种质量也有所下降。

1.2 蚕品种的生产情况

从2005年至2011年湖州市各蚕品种的生产情况(表1)看,湖州市生产秋丰×白玉、夏6×夏7、明丰×春玉、菁松×皓月、薪杭×白云、苏·菊×明·虎、富春×群丰、两广二号、秋丰×平28、限7×平48、秋华×平30、春华 ×秋实、华秋 ×松白、898×秋丰NA、同丰 ×新玉、871×872、春·蕾 ×镇·珠等蚕品种,共计2 296 982盒。但这些蚕品种中,秋丰×白玉占70%左右,且春华×秋实、7湘×9芙、苏·菊×明·虎、富春×群丰等9对蚕品种基本是蚕种场代其他省(区)生产的。

表1 2005—2011年湖州市各蚕品种生产情况

1.3 蚕品种的饲养情况

供湖州市蚕农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以秋丰×白玉为主,另有雄蚕品种、菁松×皓月等。近7年来由于生丝价格波动,蚕茧收购价起伏大,饲养量变化也较大(表2)。且虽然蚕种生产与饲养量之间有时间差,但从表2中仍可以看出前1年的生产量是远大于第2年的饲养量的。

1.4 蚕品种的更新情况

1.4.1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品种更新情况 20世纪80年代春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如浙蕾×春晓和菁松×皓月等新品种,夏秋用品种保留耐氟性强的浙农1号×苏12,又引进薪杭×科明等强健性的夏秋用新蚕品种。但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氟化物污染日趋严重。由于春用品种对环境比较敏感,抗逆性弱,容易发病,而秋用品种强健好养,抗性较强,因此引进耐氟性强的秋用品种秋丰×白玉作为当家品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提高茧质,实行春期也饲养秋用品种秋丰×白玉。全市除安吉外,全年都以饲养秋丰×白玉为主。

表2 2005—2009年湖州市蚕种饲养与生产情况

1.4.2 近年来新蚕品种更新情况 近年来湖州市的科研及推广部门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品种选育工作。浙江省湖州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华·秋×松·白,由于丝质问题,近年已被淘汰;新育成的多丝量春用种华·东×春·晨,2011年才通过鉴定,目前来看,各性状较好,但仍待进一步完善;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品种中,以丝雨3号较为理想,但该品种还未通过审定。二是品种引进工作。近年来市站和各县(区)站,也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陆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养,主要引进的品种有明·丰 ×春·玉[2-3]、新丝雨、丝雨3号、新·莹 ×玉·泉、新秋丰 ×白玉、钱江 ×新潮[4]、华·东 ×春·晨、秋桂 ×夏荷[5]、恒·丰 ×富玉等(表3),品种虽多,但缺乏有特色的优良品种。

表3 2005—2011年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引进与试验的新蚕品种情况

2 当家品种秋丰×白玉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湖州市饲养的蚕品种,特别是当家品种秋丰×白玉存在着如下问题。

2.1 正反交之间的差异

秋丰×白玉中正交为花蚕、素蚕各1/2,历来喜欢饲养素蚕的湖州蚕农对此品种不欢迎,故在落实蚕种时,有的乡(镇)只喜欢白玉×秋丰,而不喜欢秋丰×白玉,造成难以分配蚕种。所以,育种者对秋丰×白玉的斑纹进行了改良,将秋丰×白玉全部改成了素蚕,但部分性状也发生了改变。同时秋丰×白玉的原种又有A、C、F等几个系,但所有生产的蚕种都仍称为秋丰×白玉,而1个品种从育成至得到生产单位的肯定要经过很长时间。多个小系同时选育的方式或许能省些麻烦,但或许又正是此举却给品种推广增加了难度。

2.2 蚕种生产的问题

由于秋丰×白玉的繁育系数正反交之间存在差异,虽经育种单位进行了改良,目前的秋丰×白玉繁育系数有了较大的提高[6],但经过改良后的秋丰×白玉茧形小、抗性差,下层茧有所提高、茧丝长短。所以,业内外对该品种颇有微词,推广部门也认为还是未改良的品种好。

3 目前湖州市蚕品种更新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虽然育种工作者也积极进行品种选育,通过鉴定的品种也有一些,但还没有能替代秋丰×白玉的品种。浅析品种更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 科技水平对蚕品种更新的制约

3.1.1 科研体制不顺 一个新品种的育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目前讲求效益的年代,中国较为急功近利的科研体制使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很难进行,更不要说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了。

3.1.2 科研人员减少 自浙江农业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后,高分数的考生对农业不感兴趣,特别是对走下坡路的蚕桑产业报考的人数就更少。几年前浙江大学本科就没有了蚕学专业,浙江的几个农校也取消了蚕桑专业,原来蚕桑专业的老师也大多改行,毕业生大量减少,致使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逐年减少,蚕种场的技术人员也大大减少。

3.1.3 科研水平不高 杂交育种在蚕种上应用后,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近几十年来新技术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少。

3.2 蚕种生产对蚕品种更新的影响

蚕种场的改制,特别是效益不好的蚕种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是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价格是一定的,但人工费在涨,生产资料价格在涨,各项成本都大幅度地提高。二是蚕种生产风险较大。一旦家蚕发生微粒子病,蚕种就报废,生产单位将严重亏本。如果蚕品种的繁育系数高,生产成本就能下降很多,因此蚕种场就对蚕种的繁育系数有较高的要求。育种单位也必须兼顾考虑蚕种生产、蚕农饲养、缫丝企业三方面的要求,这给育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3 蚕茧收购体制对蚕品种更新的影响

不按质论价的蚕茧收购体制,是目前湖州市茧质严重下降的罪魁祸首。现行的收购机制,好茧坏茧一个价,也没有品种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出品种的优劣,这对蚕品种的更新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同时,目前蚕桑生产不像以往,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对蚕儿饲养不再精耕细作,而是粗放、省力化操作,因此蚕品种的抗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4 乡(镇)推广部门对新品种推广的阻障

目前随着农技人员的大量退休,新的技术人员补充少,新品种推广工作量大,再加上又害怕新品种有新问题,给工作增添麻烦,使得乡(镇)技术人员安于现状,乐于接受老品种,而不愿更新。虽然老品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蚕农已习惯饲养。

4 湖州市蚕品种更新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视,其他经济作物也有了较大发展,相反湖州市的蚕桑生产在农业中的份额却大大下降,蚕业比较效益也在下降,同时对蚕桑产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但在湖州市,蚕桑产业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情结,1.3万余hm2桑园目前也没有替代的作物,蚕业生产仍有一席之地,提高蚕业效益是当务之急。而优良的蚕品种,是提高蚕业效益的基础,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加强蚕品种的更新显得更重要和迫切。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些,能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以有优良的丝质和较好抗病性的品种为主,但目前却面临着更新的要求。因为一个受欢迎的品种,一是需要繁育系数高,蚕种生产单位效益好;二是产量高并要抗病性强,蚕农接受;三是茧丝长长、解舒好,缫丝企业获利多。能使三者统一的品种才是最好的品种,但要育成这样的品种难度很大。

4.1 重视行业统筹

蚕品种问题不应该仅仅是品种选育部门的事,更需要整个行业的互相合作,要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协调蚕种生产单位、缫丝企业、农业部门合力促进湖州蚕品种的更新,为湖州市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尽力。

4.2 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巩固科技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才能促进蚕品种的更新。作为湖州市要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要借用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提高湖州自身的研究、技术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素质。

4.3 加强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

4.3.1 加强选育工作 目前在湖州市,尽管秋丰×白玉在退化,但从蚕种生产、饲养、丝质三方面的综合性状来说,现行通过审定的新品种与秋丰×白玉的性状相差不大。故要明确蚕品种选育的目标,可针对目前蚕茧大量用作丝棉被制作的现状,选育丝量多、抗病性强的新品种。特别是湖州市目前环境污染减轻,应该多考虑提高丝质和抗病性为主。

4.3.2 强化引进力度 湖州市只有一个蚕业科研单位,尽管大家比较努力,但一个品种的育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大量引进周边省(市)的品种进行区试,选择适合湖州市的蚕品种,以减少育种成本,提高湖州市蚕品种的更新速度。

4.4 实行蚕种补偿

蚕桑生产以生产优质原料茧为目的,只有好的蚕茧才能缫得高品位的生丝,才有高效益的回报,才有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故作为蚕种生产环节,应考虑蚕种场的利益,实现补偿,弥补蚕种生产单位对生产优质蚕品种但繁育系数较低的蚕品种的亏损,加快蚕品种的更新步伐。

4.5 促进茧质提高

只有优质优价,才能提高蚕农使用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茧质的积极性,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故在收购体制上,要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4.6 循序渐进推广新品种

蚕桑生产是千家万户的事,特别是蚕种问题,易引起社会不稳定,乡镇政府和技术人员对新品种不接受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要从小范围开始,慢慢扩大。要充分掌握新品种的性状,特别是不足的地方,要加强对蚕农的培训、指导。同时,对新品种的推广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调动乡镇技术人员和蚕农的积极性,为湖州市蚕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地。

[1]嵇发根.丝绸之府五千年[M].1版.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50.

[2]钱文春,柳丽萍,杨海江,等.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试养调查[J].中国蚕业,2005,26(4):93 -94.

[3]钱文春,柳丽萍,金勤生,等.家蚕新品种同丰×新玉春期试养初报[J].中国蚕业,2007,28(1):30.

[4]楼黎静,沈玉丽,柳丽萍,等.家蚕新品种钱江×新潮秋期试养初报[J].中国蚕业,2007,28(3):31 -32.

[5]柳丽萍,楼黎静,冯世民,等.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湖州农村试养[J].江苏蚕业,2010,32(2):53 -55.

[6]薛坤荣,邢建康,章佩桢.秋丰白玉性状变化及繁育的技术措施[J].蚕桑通报,2008,39(2):43-44.

猜你喜欢
蚕种蚕业湖州市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还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My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