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实习记者 马云川
秸秆:路在何方?
本刊实习记者 马云川
2012年6月中旬,在我国的南京、武汉等多地发生了由秸秆燃烧引起的雾霾事件,天空黄蒙蒙的,仿佛是“黄土高坡”从天而降;与此同时,南京江宁区的一座耗资2200万兴建的秸秆气化站运行仅仅2个月即告关门。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我们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到底怎么了?原本可作为清洁能源造福一方的秸秆,为何此次却成了污染环境、贻害地方的“罪魁祸首”?
据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东教授说,造成这次较严重的区域性灰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的区域性夏季焚烧秸秆,加上静风、低压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导致烟尘大量堆积,从而出现较长时间、较大范围、较为严重的灰霾污染。
而另一方面,与南京江宁的秸秆气化站的命运一样,多地的秸秆发电厂却面临着无秸秆可烧的境地。
以小麦秸秆价格为例,河南地区的秸秆价格为400元/吨,而一般情况下,秸秆的平均价格为200-300元。对于普通农户来讲,辛辛苦苦收获的几担秸秆却也只能卖几块至十几块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还得自己运到厂里去。因为秸秆的比重轻、密度小、体积大,运输起来非常麻烦,因此往往卖的秸秆钱还不抵运费。
既然不能卖钱,为什么一定要烧掉呢?
在过去,受经济发展所限,广大的农民一方面需要将秸秆作为燃烧,用以生活做饭;另一方面,需要它作为肥料养护土地,饲养家畜。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的沼气,其原料之一也是秸秆。可以说,此时的秸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作用可谓“不可替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广大青年纷纷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用上了简单、方便、实用的液化气,因此秸秆作为燃料的需求在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各种化肥的出现,使得秸秆沤肥所得的肥力已不如化肥,而且使用起来,化肥更为简单,而沼气的使用频率更是越来越少。
因此,虽然国家命令禁止农民焚烧秸秆,也曾出台很多专门措施,比如,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但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农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秸秆从地里运出来却毫无用处,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这么做。
难道,农户和发电厂之间的矛盾就无解了吗?
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系教授崔和瑞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协调作用。秸秆发电,由于产值较小,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较小,因此当地政府自然也不会对此感兴趣,而且,由于秸秆的密度小,体积大,发电厂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支付高额的过路费等运输成本。
因此,崔教授认为,政府应该建立财政专项激励性转移支付,保障秸秆发电的发展。对于表现突出的地方政府予以奖励。而对于一些具体项目,则给予政府或企业一定的财政支持,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秸秆发电的积极性。
秸秆发电在我国的兴起于本世纪初,并无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则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经验。那么发达国家是如何处理秸秆问题的呢?
丹麦的能源一直依赖进口。上世纪70年代,爆发世界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丹麦开始大力发展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据中国生物能源网报道,丹麦的BWE公司是享誉世界的发电厂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之一,长期以来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正是在它的技术支持下,1988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据土木工程网报道,丹麦的马里博秸秆发电厂从农民手中按照400丹麦克朗(约合430元人民币)每吨的价格收购,另外同时赠送40公斤炉灰,以作为肥料。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住在马里博秸秆发电厂附近的希尔德·瓦格内尔先生已经退休,5万平方米的土地已经转包给农场主耕种。他说:“过去秸秆多被我们农民在地里烧掉了,乌烟瘴气,污染环境。当初政府要求建秸秆发电厂,农民普遍怀疑,用秸秆发电行吗?马里博秸秆发电厂建成后,农民的看法就变了,秸秆卖给电厂增加了收入,电厂返回炉灰又等于不花钱得到了肥料,还能用上电厂提供的热和电。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在美国,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6月11日,由美国农业部出资1400万美元,能源部出资400万美元共同成立了一项基金,以资助有关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以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此之前,美国还成立了美国生物燃料委员会,以鼓励美国的消费者、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地使用生物燃料。另外,秸秆在美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作饲料、手工制品等,有的地方还用来盖房,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等。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他们对于秸秆的主要的利用方式有两种:即返田作为肥料、作为饲料饲养家畜。据日中环境协力支援中心有限会社大野木升司介绍,水稻秸秆是日本最多的农副产品,年产量大约为1000吨,但是对于水稻秸秆的能源利用基本上市空白,主要问题在于:因空隙较大而收获、收集、运输和储存较为困难,具体见表1。
表1 日本水稻秸秆用途比重
但有的官员表示,当务之急是开发出利用植物纤维的生物燃料,避免影响粮食供应价格。对于燃料和粮食都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可以看出,每一个国家对于秸秆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据农业部组织调查并发布的《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数据,我国的秸秆利用率仅为69%。我们的秸秆利用才刚刚兴起,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研发力度,充分挖掘秸秆多种利用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协调好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另外,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1月4日公布的《“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6亿亩;建设秸秆饲用处理设施6000万立方米,年增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我们有理由相信,秸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届时,秸秆焚烧现象有望杜绝。
从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讲,秸秆的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很大。据凤凰网报道,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可吸入的污染物颗粒三项污染指标均能达到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银燕利用南京1961-2005年的气象数据研究发现,南京的霾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近50年内竟然增加了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