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菲,赵静静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商品流通的格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其中物流作为其配套辅助性服务产业,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流通的格局产生影响。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闫秀霞等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区域物流服务运作能力和关系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1]。陶存新等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基础性、促进性、支持性和保障性指标4个方面来判断城市的物流能力[2]。宁磊将汽车企业供应链物流能力分为物流要素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创新能力、物流规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市场响应能力[3]。郑慕强从区域物流主体能力、客体能力、承载能力和特色能力4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4]。孙君军指出区域物流能力主要由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和发展环境支持能力构成,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物流管理水平、物流管理者经验、政府政策和创新文化环境等[5]。赵英珠从物流基础支持、服务能力、需求指标和外在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基础环境、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管理制度、服务水平、经济规模、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等[6]。从上述文献可知,很多学者对中观层面的物流能力进行了研究,但将物流能力与商品流通格局或绩效联系起来的实证研究则很少。
物流能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诸多要素构成,影响物流能力的因素很多。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物流各方面能力的侧重和选取也不同,笔者研究的是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物流能力。结合文献和研究目的,将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物流能力主要分为: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规划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4个方面。
(1)物流承载能力。物流承载能力是指完成各项物流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影响物流承载能力的因素主要有3个:①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物流基础设施是在物流整体服务功能和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物流设施是物流能力的基础,其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成了整个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也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活动范围。②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信息化能根据总体目标需要,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有效连接、组织和调度物流资源,使物流活动各环节协调配合,达到畅通、高效的运转状态。物流的网络信息化对物流活动有着整合、支持和保障的作用。③物流网络与节点布局的合理性。随着物流的发展,各城市都已拥有物流网络和节点,如配送中心、仓库和物流园区等。合理的物流网络与节点布局,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承载能力。
(2)物流规划能力。物流规划对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区域政府对物流业发展政策及支持程度。②物流人才储备及教育情况。它包括区域物流教育水平、政府或行业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高级物流人才比率等。③物流规划者的计划、组织、优化及控制能力。物流整体规划和布局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作,需要规划者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整体的布局规划是基础,在规划基础上组织实施执行,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优化,并对全程监控管理等,都是物流规划能力的具体体现。
(3)物流运作能力。物流运作能力是以物流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为基础,利用物流管理者的经验、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和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优化配置物流资源,最终目标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不断降低整体物流成本[7]。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物流管理、服务水平。物流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能力的影响。②物流人员素质。只有经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物流人员才能保证物流设备和设施运作的高效率和可靠性。③物流技术水平和使用情况。物流技术的使用遍布物流的各个环节,且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其向自动化、智能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智能网络。④物流市场秩序和服务机构完善程度。物流服务逐步商品化,离不开市场的规范和调节,健全的物流市场秩序能促进区域物流良性发展。
(4)物流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任何组织生命力得以强化的重要因素,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物流必须不断寻求变革实施创新,才能保证持续的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物流创新经费和人才的投入。物流业务发展的硬技术、软技术等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经费、人才,其投入力度、研究成果及产业化程度等都将影响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实现。②物流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物流行业的创新,离不开政策导向和支持。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热情。③物流发展水平及创新文化环境。物流发展水平是物流创新的基础,只有物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逐步发展创新。物流创新文化环境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创新。
近年来,武汉市物流业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倾斜获得了大力的发展,大量资金投入到道路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保税物流园区、高桥、东西湖等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使武汉市物流网络初现雏形。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使整体的物流效率、服务水平都得到提升,且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也逐渐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在物流市场秩序、服务机构、物流信息化和物流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商品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各城市或区域逐步形成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大型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专卖店和便利店等形式的业态,逐渐形成一定的商品流通格局。商品流通格局的合理程度主要从3个方面来考察:①流通空间布局合理程度。以基础设施为例,各种商业网点是否都分布在交通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及服务机构健全的场所,来保证商品流通的顺畅和高效。②商业网点布局合理程度。它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种商业网点的分布,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可得性和便利性及交通运输的方便性和低成本等要求。③商品流通绩效。它主要包括商品流通的速率和成本两个方面,合理的商品流通格局能使商品流通低成本且快速高效地运作。
武汉市商贸流通业处在快速发展期,流通业规模逐年攀升,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0亿元,同比增长21.8%;商业网点规模持续增长,新业态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以连锁超市、大型卖场发展最为迅速;网点遍布各区,其中以江汉区、武昌区、洪山区最为密集;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武汉市商贸流通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其整体布局规划有待加强,管理水平和流通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假设1(H1) 物流承载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有显著正向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空港和航运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设备不断更新,物流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物流承载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着商品流通业的聚集化和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流通配送更合理、高效。同时,物流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商品的流通过程更畅通,中间环节更少,加快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速商品流通格局的变革。
假设2(H2) 物流规划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有显著正向影响。
目前商品流通业的基本现状是企业多,规模小,功能档次低,市场秩序混乱,商业网点分散,竞争无序,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向正常的方向发展。随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高级物流人才的大量引进,政府的支持和合理的整体布局规划,使物流规划能力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推动商品流通业建立更多的专业化大型交易中心和批发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业运行机制,引导商品流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使商品流通格局合理化发展。
假设3(H3) 物流运作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有显著正向影响。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需求呈大幅度增长、结构性变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商品消费出现个性化、多样化和高档化的变化趋势,同时伴随着商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商品积压严重,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问题。增强物流运作能力能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满足其需求,推动商贸流通体系的不断变革。同时,物流运作能力的增强也大大促进了集约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的大型百货店、便利店和连锁超市等新业态的相继产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流通格局的变革。
假设4(H4) 物流创新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有显著正向影响。
随着物流的发展,市场逐步规范化,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使物流业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了物流创新能力。物流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着商品流通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逐步实现商品条码化、标准化、交易网络化、结算电子化、配送整体化和社会化等,促使商品流通格局的变革和发展。
(1)变量确定及量表设计。笔者在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是综合借鉴学者们在中观层面物流能力的研究成果,通过总结大量文献而得出的关于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物流能力的研究量表。该量表主要将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物流能力分为: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规划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4个方面,并对影响这4个方面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商品流通格局相关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无意见,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对所要研究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的数据统计收集。同时,对商品流通格局的测量指标也做了一定的描述。对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主要物流能力及影响因素
(2)数据收集。以武汉市为例,研究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选取武汉市的200家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其中140家为商贸流通企业,50家为物流企业。为了保证调查效果的客观性,在问卷发放前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并指导他们填写问卷,以便能对问卷有更准确的理解,提高调查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70份,问卷回收率为85%,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为142份,有效问卷率为71%。
(1)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是实证研究的重要环节,只有满足信度和效度要求的实证分析,其分析结果才具有说服力。信度是指采用同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卷结果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笔者采用SPSS13.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各变量的信度,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值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大于0.7),表明所使用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8]。
表2 信度分析结果
效度一般包括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两个方面。笔者用以测量物流能力及商品流通格局的观测变量都综合参考了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研进行了反复修改,故其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效度检验方面,仍以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各量的构建效度。表3和表4中,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为:卡方自由度比χ2/df一般应大于1,小于3;规范拟合指数NFI、增值拟合指数IFI和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大于0.9,越接近1越好;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低于0.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9]。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指标如表3所示,因此,可见各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表3 检验性因子分析结果
为了从各方面来评价结构模型是否能解释原始样本数据,首先使用AMOS7.0软件对研究模型和实证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指标及其检验值如表4所示。
表4 初始模型与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统计值
根据前面介绍的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从表4 可以看出,χ2/df小于 3,NFI、IFI、CFI均大于0.9,RMSEA小于0.05,因此各指标的拟合情况比较理想。
根据图1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图,可以得出4个研究假设的相关信息。结合武汉市物流能力水平和对商品流通格局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图1 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系数图
表5 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与检验结果
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中,路径系数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是临界比例(critical ratio,简称C.R.即t值),当t的绝对值≥2时,路径系数值即可认定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与零存在显著差异[10]。从表5可以看出,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规划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影响的路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通过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来说,4种物流能力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流规划能力、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
笔者的研究结论如下:①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规划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有正向影响,即4种物流能力的增强都将促进商品流通格局合理化发展;②4种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流规划能力、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运作能力和物流创新能力。笔者在对武汉市物流能力现状及商品流通格局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相关方面学者们研究较少,故在物流能力选取、量表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实证方面的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武汉市商品流通格局的现状,提出应有重点地提升各种物流能力。首先,政府需加强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提高物流整体规划和布局的合理性,促进商品流通格局合理化发展;其次,应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引进先进物流设备,提升信息化水平,满足流通业发展逐步增长的物流需求。同时加强物流管理和运作能力,提高商品流通绩效;最后,在物流市场逐步规范化和相关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提高物流创新能力来满足商品流通业对物流不断变化的需求。
[1]闫秀霞,孙林岩.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师,2005(3):257-258.
[2]陶存新,陈定方.城市物流能力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5):892-894.
[3]宁磊.汽车企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7.
[4]郑慕强.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博士论坛,2008(7):5-8.
[5]孙君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9.
[6]赵英珠.我国区域物流能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特区经济,2009(8):301-302.
[7]STORPER M.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 in a global econom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6):45-46.
[8]周文辉,高明.快餐业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20-122.
[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8-50.
[10]SHANG K C,MARLOW P B.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8,41(3):2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