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林 刘成功 温 彪
浅谈犬的杂交育种
孙 林 刘成功 温 彪
杂交育种就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创造新的变异类型,再运用适宜的育种手段,使这些变异类型得以固定,从而育成新品种的一种方法。主要原理是由于不同品种具有各自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时基因的重组能将各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同时由于基因的互作可能产生超越亲本品种性状的优良个体,而通过选种、选配等育种手段可使有益基因得到相对的纯合,从而使它们相对稳定地遗传。目前,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犬新品种的一条重要而且常用的途径。
杂交育种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杂交创新阶段
这是杂交育种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有明确具体的理想型要求。即对新品种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具体指标。
选用的亲本品种要有助于理想型的创造。所用品种和个性越具有理想型要求,越容易创造出新的理想型。为保证新品种适应本地自然条件,亲本品种中最好有一个当地品种。
要认真做好选种、选配和育种工作。哪个品种为父本,哪个品种为母本,哪头犬与哪头犬配可能较好,后代如何培育都要认真研究,必要时要事先进行初步的试验。
要灵活掌握杂交的代数。不管杂交代数是否达到计划的代数,只要获得了理想型,就必须停止杂交。
要珍惜本地品种的优点。杂交时每一品种占多大的比重,应该根据理想型的要求、应用品种及亲本个体品质而定。不能认为外来品种比重越高越好,要珍惜本地品种的优点。
横向固定阶段
停止杂交,将杂交创新阶段获得的理想型在杂种群内自群繁育,稳定其遗传基础,从而获得固定了的理想型。要使创造出来的理想型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停止杂交,选出理想型个体组成育种基础群。对于理想型个体,不必要求同属一个世代。基础群的组成最好有较广泛的遗传基础。基础群应有一定的数量,尽可能的多。理想型个体在达到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有各自的特色,其中对公犬的要求尤其要高。
实行闭锁繁育。为加速有利基因的纯合,这期间应在核心群内选种选配,一般不再引入外血。但是,根据近年来其他动物的育种经验,似也可运用所谓的“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开放核心群的优点是扩大了核心群的选择范围,同时也降低了核心群中的近交程度。“开放”不仅可以从制种群母犬返回核心群,而且也可以从其他种犬群导入血统到核心群,其原则是导入种犬的性能要高,并和原来的育种犬群有相同的育种目标。
在强调同质选配基础上,要有目的地采用近交。要尽快固定杂种理想型的遗传特性,近交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杂种一般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因此适当的近交不会导致严重的衰退。近交程度没有死板的规定,但事先要对具体的近交个体及预期的结果进行研究,事后要对后代加强培育,并严格淘汰产生衰退的个体。
做好种犬的选留和测定。对理想型的后代,幼年阶段要加强培育和训练,注意挑选有潜质的进行更高一级的训练,以全面测定其品质。然后根据本身的表现,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作为下一代世代的种犬。对于种公犬,有条件的最好还应进行后裔测定,以证明其是否真正为理想个体。在选种过程中,对未达到理想型指标的个体绝不能留作种用,对体质不佳或缺点严重的要严格淘汰。
要注意建立具有特色的品系。在选择杂种理想型准备进行自群繁育过程中,对特别具有某一重要优点且相当突出的个体,应考虑建立品系。可选择一定数量与其品质相同的理想型个体与之相配,研究分析其后代。对于符合条件的,应立即加强建系工作,以便更好地稳定其遗传性和巩固其类型。
加强后代的培育工作。犬各种性状的表现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使犬具有良好的表现并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必须在相应的条件下进行培育。
扩群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大量繁殖已固定的理想型,迅速增加其数量和扩大其分布地区,培育新品系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品质,完成一个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要在原育种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制种群和应用繁殖群的规模,以迅速扩大新品种的分布范围,并进一步检验选育成果。
继续加强品系的培育工作。为了建立新的更好的品系以健全品种结构和提高品种的质量,应有目的地使各品系的优秀个体进行配合,使它们的后代获得两个或几个品系的优良特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品种的质量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一步,另一方面使品种在结构上进一步巩固起来,以达到一个新品种的要求。
这个阶段定型工作虽已结束,但是为了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提高新品种的质量,还应继续做好选种、选配和培育等一系列工作。为了保持定型后的遗传性状,整个育种工作应该改为采用具有纯繁性质的选育方法与技术。
要慎重选择杂交的亲本品种。杂交是为了创造新的理想类型,而新类型的性状则取决于所用的品种。如果亲本品种有利于创造所需的类型,培育的进度就快,质量就高;反之就慢就低。亲本品种要具有较强而且稳定的遗传基础,必须具有新类型所需要的全部主要性状。因此在选择亲本品种时,应对其形成历史、优缺点及杂交利用的有关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在进行对比分析后做出选择。亲本品种的选择宜精不宜多,每选出一个品种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严格选择杂交用的个体。杂交一定选用做好的个体,尤其要注意选择具有突出性状的、对创造的类型特别需要的个体。
杂交要适当。有了合宜的品种和优良的个体,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哪个为父本哪个为母本,如果是复杂杂交,先用哪两个品种,后用那些品种为好。二是应该采用哪些先进的繁育技术,以保证优良种犬充分发挥作用及杂种犬正常的性能表现。
要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培育的目的不是改变其遗传基础,而是为了使其得以充分发育,以获得理想型个体。不具备一定的饲养管理及训练条件,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要认真选择好典型个体。典型个体不一定就是完完全全的理想型,可以具有各自的优良性状。这些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某一优良性状的个体,在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上往往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它们可用来带动理想型的固定和提高,又可用来建立品系。
要抓紧理想型固定工作。一旦获得了足够的理想型个体,就应立刻停止杂交,改为自群繁育。通过选择具有共同优良祖先的个体进行同质选配,逐步紧缩后代的遗传基础,从而使它们尽快固定下来。
要适当采用近交。近交是迅速固定理想型的有效手段,要大胆采用。但是,一定要防止因近交造成生活力降低而出现的各种衰退。为此,选种时要坚觉淘汰体质不良、健康不佳或生活力差的个体。
要严格选留种犬。要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凡是达不到理想型要求的个体一律排除在育种核心群之外,绝不能作种犬使用。
要及时建立品系。为了加速新品种的育成和进一步的提高,应及时建立品系。品系的建立应在自群繁育固定理想型过程中开始进行。
要积极扩群,大力推广应用。扩群就是积极繁育理想型个体,迅速扩大理想型个体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避开不必要的近交,避免因过度近交引起的品质退化,同时可扩大种犬的选择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的质量。要做好扩群工作,就必须做好新类型的推广应用。如果新类型没有市场,不为人们认可,那么新品种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能达到培育新品种的目的。
要及时研究和改进工作。培育新品种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方法和步骤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在整个育种过程中要及时研究分析,不断改进。只有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地进行工作,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的进展才能快,质量才能好。
(作者单位:北京军犬繁育训练基地,102101)
(编辑: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