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宝
“军官殴打空姐”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一度将质疑转向当地政府,甚至有网民将质疑指向整个军队与官方。这再次提醒军队需要时刻关注网络形象。
过去,传统媒体很少报道军队的负面新闻。一般来讲,涉军报道有许多严格的惯例:地方媒体未经军方授权,不得轻易触碰涉军新闻,对负面新闻更是避而远之。这样的保护性规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一来涉军报道容易涉密,二来军队的特殊地位。这些年来,人民军队在国防建设、抗震救灾、军民共建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军队的对外传播工作成绩显著。
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情况就不同了。过去涉军的负面新闻,传统媒体很容易好把关,但到了网络上,尤其是微博这样的低门槛,新闻报道就变得更自由。网络舆论有时会非常随意地将个别军人的不良行为上升为整个军队的形象,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年来,不断有一些涉军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比如,去年12月西部某省的一位军医殴打摊贩,致使民众砸车事件。照片在网上传播后,传统媒体还做了跟进报道。幸好此事处理果断及时,舆论平息较快,对军队形象的冲击得以控制和挽回。
然而,像“军官殴打空姐”一事,官方在处理上就显得有些被动,有地方官员甚至为打人者背书,进而更加激化了舆论潮。因此,对这样的涉军事件,军方应有形象危机意识,及时进行相应的公关处理。
那么,涉军网络舆论,如何做好管控和引导?首先是要改变观念。过去涉军新闻管控的多,导致现在危机公关意识较弱。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传统媒体没有炒作,就不会有事。军方相关部门对网民们的质疑不回应、不解释,舆论可能会有半衰期而逐步淡化,但网民的不满情绪和怀疑心理还在发酵,会在下一起事件中得以表达和发泄。即使国内传统媒体不报道,网络炒作后国外媒体也会加以利用和扭曲,那样,势必会对军队形象造成更大的伤害。
目前,军人的公众形象仍然是较为正面的群体。但网络舆论也常会有一些微词,因此,涉军网络舆论传播要有新思路,新作为。比如,在正面的涉军新闻上,不妨积极设置议程,加大在互联网尤其是微博领域的优化传播;一旦遇到负面的涉军事件,也应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另外,对一些敏感类的涉军事件,也要在传播层面设置应对的各类预案。总之,军队的形象建设,在传统媒体领域成效显著,但还亟需补上网络舆论短板。(作者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