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状况变化比较研究*

2012-09-07 09:32:08张云华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潍坊市肺活量年龄组

张云华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有计划的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关注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体育法》,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体现。本文利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进行了3次国民体质监测),一是就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二是结合2000年第1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10年来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以利于发现问题及规律,为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及潍坊市成年女性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要求,潍坊市作为山东省监测点之一,于2010年5-7月份对潍坊市8个县市区的三个不同群体(农民、城镇体力、城镇非体力),以每5岁为一年龄组(20~59岁共分8个年龄组),3类样本共计24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45人,总样本量为1080人。

1.2 研究方法

测试指标、规则是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调研手册》,测试及资料收集由潍坊市体育局组织完成,后将资料和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和检验,然后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学指标:身高、体重、皮褶厚度;机能指标:心率、血压、肺活量;体能素质指标: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潍坊市2010年成年女性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现状及特点(见表1)

表1 2010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指标统计表(平均值)

2.1.1 身体形态

从横断面角度分析,潍坊市成年女性身高指标整体呈波浪形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最高值在20-24岁年龄段;体重指标整体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峰值出现在55-59年龄段,45岁以后体重增加明显,从BMI指数[体重(kg)/身高2(m)]看,随年龄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45岁以后均超重。上臂、肩胛、腹部皮褶厚度峰值出现在25-29年龄段,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2.1.2 身体机能

安静脉搏30岁以后增加明显,收缩压在45岁之后明显增加,舒张压基本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血压差均保持正常范围;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

2.1.3 身体素质

上肢力量在35-39年龄段达到峰值,40岁以后开始消退;下肢和腰腹力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速度、灵敏、柔韧素质,20-24岁年龄组最好,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2.2 潍坊市2000年成年女性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见表2)

表2 2000年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指标统计表(平均值)

2.3 全国2010年成年女性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见表3)

表3 2010年全国成年女性体质指标统计表(平均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经过T检验,潍坊市成年女性体质状况良好,大多数指标优于2010年全国监测平均水平,与2000年各项指标也无显著性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40岁以后,体质健康指标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力量下降、血压升高、肺活量降低等。特别是肺活量指标普遍较低,这就提醒人们40岁前应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有氧耐力锻炼,以达增强体质之目的。

3.2 建议

国民体质监测在潍坊已进行了3次,相关监测网络和不同群体体质数据库已基本建立,建议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如加大体质监测意义的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的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开展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等,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1]孙庆祝.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国家体育局群体司.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R].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9.

[3]赵健.潍坊市3~6岁城乡儿童体质指标变化的比较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53-56.

猜你喜欢
潍坊市肺活量年龄组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小学科学(2022年22期)2023-01-20 12:43:42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13
手机测肺活量不科学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