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 | 王卫东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终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用户对海量高清视频的需求日趋旺盛,对内容和应用的丰富性、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电信在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在业内首创了“新三者”的理念,将企业发展方向定义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与应用的参与者”,从战略高度对自身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新三者”涉及到运营商网络的各个层面,需要通过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来保障执行和发展,整体架构大致可分为桌面云、接入云、控制云、支撑云、业务云、应用云六大部分。通过云计算概念的组件化部署,完成六大部分之间、每部分内部组件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负载均衡。如图1所示。
桌面云负责执行整体架构中“终端”的功能。可通过接入类终端实现与接入云的互通,连接有线和无线网络;通过桌面瘦终端可配合执行云计算的功能,替代传统的PC;桌面云还包括与业务云、应用云配套的其它各类智能型业务终端,以及融合了接入和业务功能的融合类终端。
运营商的管道由接入云、控制云和支撑云组成。
接入云作为管道的一个组成部分,移动网络2G/3G/LTE实现广域覆盖,WLAN助力无线数据分流,固定宽带网络实现高速接入,从而展现全面的管道宽带化能力。
按照网络层面的不同分工,现阶段的智能管道主要以控制云来实现前端功能,支撑云实现后端功能。随着发展,接入云可采用OLT改造和下一代PON的部署等向智能化演进。
控制云主要包括:与移动网络有关的策略及计费控制系统(PCC);与承载网络有关的流量监控与异常流量清洗系统;与视频业务有关的融合CDN。
支撑云中,客户体验管理系统(CEMC)以用户感知为中心,在传统网管基础上,对控制云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存储、处理和呈现,并将其转化为用户体验QoE信息,实现端到端业务“可视、可控、可经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对用户进行多维度分类,基于用户群进行针对性的业务与内容推送,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业务云有助于运营商完善综合平台的提供。业务云可采用IAAS/PAAS/SAAS云计算解决方案,实现电信能力、移动互联网能力、行业能力的聚合与开放,并通过ISMP和UDB,提供统一的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打造综合平台。
应用云着力于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丰富的内容与应用。例如通过IPTV与OTT融合解决方案,引入海量的互联网视频,促进三网融合应用的发展。
最后,通过电子商务客户端、核心网、PUSH Server、流量商店等组件,可打通端到端各部分,构造云端一体化的流量经营方案,帮助运营商挖掘波谷容量价值。
目前分组业务流量在时段上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网络利用率波动较大,低价值的下载类和视频类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业务的一部分用户是可以接受延时使用的。运营商可提供用户自主网购流量的模式,用户通过终端上的电子商务客户端,访问运营商运营的流量商店,查询、订购、修改、推荐运营商的各种波谷容量业务;业务网购后,核心网和控制云的其它网元配合,对用户的网络资源进行调配;流量商店与核心网、BOSS系统、业务管理平台、应用基地等对接,支撑流量经营。
管道智能化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1)基础业务质量要求高,网络规模大、复杂度高,要求我们实现低风险的网络改造;(2)线性扩容成本无法忍受,网络运维成本不断攀升,这对降低网络运营的综合成本提出了要求;(3)收入严重依赖前向收费,投资边际回报急剧下降,如何改善收入结构,提高边际回报,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性策略是提供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管道智能化解决方案,即实现“两低一高”。
低风险指的是智能管道的多维感知能力和策略控制能力必须与现网无缝对接,采用多种方案匹配现网进行灵活部署,分阶段规划逐步实现智能化。多维感知能力的无缝植入是在不改变网络拓扑的前提下,实现增量部署。如图2所示。
流量探针可采用分光方式,适合现网任意厂家设备,在接入网和核心网皆可部署。外置DPI同样与现网厂家无关,建议在核心节点部署。内置DPI适合对应现网设备的升级,支持RNC、PDSN、BRAS等网元。
而策略控制能力的无缝集成主要是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融合部署,包括:融合多种策略控制功能体,实现多业务运营/FMC环境下业务统一的策略控制;融合用户签约管理,统一进行策略规则配置;融合用户业务统一控制,综合考虑用户流量管理,统一进行承载资源管控,实现基于无线忙闲小区的策略控制等应用场景;接口兼容PCC/RACS标准,对于已实现该能力的网络提供良好的兼容性。
低成本包括低的新增投资和低的改造投资,可通过标准化的大容量平台、多维度增加现网软容量、最小化实施现网改造等来降低投资。对于移动侧,智能化改造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和运营支撑,采用大容量平台,减少改造和新增网元数量;对数量庞大的承载和接入基本无改造或者可不改造,保护现有投资。对于支撑云,通过故障预判、一键定位、智能网优等手段,改善运营体验,降低运维成本。
高收益指进行流量价值分级,引导管道业务向高收益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运营商自营的高流量业务,提升和保障其用户体验;对于运营商自营的低流量业务,促进用户规模的扩大,刺激流量规模化;对于占有带宽小的第三方业务,加强后向收费管理,提升业务价值;对于高带宽的OTT业务,采用合理的价格引导,实施公平用量等技术手段,减少对网络资源的无谓消耗。可采用多维感知和分析提升精准营销,通过全方位用户体验管理增加用户粘度,用可视可控的管道提升渠道服务能力;采用内容与应用的精确推送来提升用户ARPU值,广告精准投放拓展后向业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激活CDN的经营潜力。
采用“两低一高”的各种举措,可推动管道智能化的前行步伐。通过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部署,为“新三者”的发展铺平道路。
图1 “新三者”端到端解决方案架构
图2 多维感知能力的无缝植入(备注:1-流量探针;2-外置DPI;3-内置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