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城市化的三大着力点

2012-09-06 20:33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2年24期
关键词:强县扩大内需内需

□ 文/柳博隽

扩大内需:城市化的三大着力点

□ 文/柳博隽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及人口转移,既增加了投资,又推动了消费,城市化对拉动内需增长功不可没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而在我国,内需不足问题已日益显现,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之一,扩大内需也相应成为了一项长期的根本性方针。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城市化是拉动内需的基本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19683个建制镇,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3个,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及人口转移,既增加了投资,又推动了消费,城市化对拉动内需增长功不可没。

——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标志着我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但这一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这一城市化水平还含有“水分”——由于在统计上将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列为城镇人口,而实际上仍有相当大规模的人口,既不是城镇户籍人口,也不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属于迁徙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口。如果按户籍口径统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35%,远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如果我国挤出城市化率的“水分”,再迎头赶上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我国城市化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由其人口转移而带动城市建设,既能促进消费升级,又能扩大有效投资,可以预见,城市化拉动内需增长的潜力是极其巨大而可持续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于扩大内需视角,城市化的着力点有三:其一,加快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顺应城市组群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把城市群作为组织城镇空间的主体形态,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将一定范围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群、形成圈,提高城镇间的空间组织化程度,增强区域整体的综合竞争力。这样,不仅要加快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设施,而且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推进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尤其要加快建设快速、便捷、安全的轨道交通,并逐步实现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信息网络的全面对接,加强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有效促进城市建设中的投资需求增长。

其二,有效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针对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县”的建制已严重不适应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要积极探索强县扩权改革,赋予经济强县一些设区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重点培育若干经济强县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更重要的是,要适时恢复“县改市”审批工作,批准一些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足的县进行撤县设市,按照城市的设置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效释放城市建设的投资潜力。同时,加大小城市培育力度,探索设立“镇级市”的建设标准,破解行政建制对小城市发展的制约,拓展内需增长的空间。

其三,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城市化。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转化,尤其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够增加有效投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增强消费能力;推进农民工及其赡养人口向市民转化,能够转变消费观念,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联动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即通过投资建设农民工公寓,扩大城市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规模,建设职工宿舍等方式,在改善农民工群体居住条件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注入持续动力。

(供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强县扩大内需内需
中国十大经济强县:江苏占一半
强乡富镇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基于十年来乡镇发展的研究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省直管县”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