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我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缺水或严重缺水,且均呈递增趋势。有限的水资源已经逐渐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新兴的雨水收集系统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我国的雨水利用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一些缺水地区。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发展势头良好。尽管技术尚未成熟,但已经体现出了一定明显的经济效益。
某营房工程处于南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313mm,年降水量最低744mm,最高2411mm。该工程靠近大海,包括宿舍楼和俱乐部两栋主体建筑,绿化面积包括建筑物及广场周边近6000m2的草坪,日生活用水及绿化区浇水量较大,雨水收集回用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响应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的号召,针对本工程的实际特点,设计时引入了雨水资源收集回用的理念。
本工程两栋建筑屋面为2500m2的混凝土硬化屋面,雨水可收集率较高。场区人形、车行地面按实际使用功能选用硬质混凝土地面,且因雨水入渗对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地下水位高度有严格要求。所以本工程仅考虑屋面雨水的收集回用(屋面雨水系统属有压排水管道,故阳台及走廊雨水不予收集)。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进行过滤消毒处理,由泵房加压供水设备供给楼层卫生间冲厕、道路及绿化带浇水使用,主要由雨水池、弃流池、过滤器、清水池、泵房、供水设备组成,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
(1)雨水池:用于收集储存屋面雨水,进行初步沉淀去泥。经计算,雨水池有效容积选为400m3,平面尺寸约为20m×9m,池内有效水深2.2m,设置两台双绞刀潜污泵用于抽水,参数为Q=10m3/h,H=38m。
(2)弃流池:由于降雨的偶然性,导致雨水收集时间的不确定性。因此,设置容积式雨水弃流池将初期雨水及超过设计水位的雨水及时溢流,接入室外雨水排水管网。弃流池容积选为8m3。弃流池另设置一台双绞刀潜污泵,用于定期清污排泥,参数为Q=8.5m3/h,H=15m。
图1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示意图
图2 清水池低水位示意
(3)过滤器:雨水进入清水池之前,采用一台GJA-250型单流式机械过滤器进行过滤,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雨水浊度。过滤器尺寸为Φ2500mm,Q=49m3/h,反冲洗污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4)清水池: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清水,向杂用水供水管网补水。有效容积选为40 m3,平面尺寸约为5m×4m,池内有效水深2m,设置潜污泵水位控制器,控制雨水池两台潜污泵的开启和关闭工作。
(5)泵房:平面尺寸3m×8m,室内放置整套变频供水设备。
(6)供水设备:由1台气压式压力水罐、4台立式多级清水泵、1台变频恒压集成控制柜及配套管道设施组成。其中气压式压力水罐用于调节和维持管道内压力,3台清水泵用于回用供水,1台清水泵用于反冲洗过滤器。控制柜用于所有设备的用电及程序控制。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供水管道压力值。当卫生间或绿化带用水导致管道压力低于设定值后,变频供水设备将立即启动水泵,并根据压力变化情况,控制启动水泵的台数,从清水池抽水维持管道设定压力值。
(1)当清水池内水位下降到设定最低水位以下时,设备暂停工作,同时,水位控制器启动雨水池潜污泵,雨水经过滤后进入清水池,如图2所示。
(2)当清水池内水位到达设定最高水位后,控制器就下达指令,潜污泵停止工作,设备重新运行,如图3所示。
(3)当降雨量不足导致雨水池水位过低时,人工开启清水补水管阀门,补充清水池水量维持设备正常运转。如此循环,保证卫生间及绿化带用水。
根据勘察报告,基础埋深在地下水稳定水位以下0.5~0.8m。经验算,雨水池自重已完全能满足抗浮要求。
雨水池基坑紧挨施工临时主道路,开挖较深会影响道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开挖断面土质为以中砂为主的人工填土,孔隙潜水较为丰富,也极易造成基坑坍塌,而且基础面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涨潮时地下水位上升对基础施工极为不利。针对此情况,项目部决定采用集水井降水。在基坑开挖完毕后,立即用木桩和木板进行护坡支护,并沿垫层四周设置一条宽0.8米的排水沟,在两个角点设置两台水泵,连续进行抽水,基本确保了基坑无集水,后续的混凝土施工较为顺利。
图3 清水池高水位示意
为便于池底的清洁和防止沉淀物淤积,雨水池底应保证有一定坡度。施工中,按约5‰的坡度向潜污泵找坡,池底清污工作变得顺利。
水池应开设透气孔与外界保持连通,维持水池内正常的水压。为了保证当降雨量积累达到溢流水位时阀门井不被灌水,雨水池体的3个通气孔均开在雨水池的顶板,用砂网覆盖。
经运转试验检测,卫生间在用水稳定后,水质较为清澈,基本无污浊物,经抽样检测,其中CODCr指标和SS指标满足国家现行关于卫生间冲厕和绿化水质CODCr≤30mg/L,SS≤10mg/L的标准要求,水质对洁具和草坪均无不利影响。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实现自动控制运行,基本不需人工操作,由于采用的均是定型化产品设备,质量可靠,运行状况良好,维护成本低。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对场区每年大量流失的雨水进行了回收再利用,提高了雨水使用率,对于提高城市雨水排除系统可靠性,减少城市洪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年收集雨水情况:根据降雨量资料,屋面年收集降雨量3283~6028m3,按湛江市自来水费2.5元/m3计算,每年节约水费8027~15069元。
(2)耗电情况分析:系统年耗电量为2200~2600kwh,按湛江市电费0.63元/ kwh计算,每年支出电费1386~1638元。
(3)无雨季节耗电分析:无雨季节,需市政自来水向清水池补水,因未利用市政管网压力而消耗的电量约为800kwh,折合电费504元/年。
综合上述分析,雨水收集系统年节约开支6317~13179元/年。据测算,回用雨水的运行成本要低于再生污水-中水,总成本低于异地调水的成本。因此雨水收集回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特别是缺水和自来水价高的城市,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雨水利用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和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化、健康化发展,应用前景必将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