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伟,周惠钧,章 菱,葛承辉,宋亚琴,潘雪凤,王 健,邵乐琴,陈烽燕
信息化是卫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健康城区”建设的重要指标。当前,社区家庭医生上门随访等移动情况下的资料收集还是基于纸质中介,使得家庭医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和填写健康档案和各种随访记录,然后回到机构后再将资料输入电脑,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低并容易出错或遗漏资料。2009年起,我中心在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家庭医生掌上电脑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技术”项目,实现了在现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动态、综合、实时的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
中心占地面积约3亩,建筑面积约4 000余平方米。中心现有职工158人,所辖长庆、潮鸣街道面积有3.37平方公里,约3.2万户9.8万人口,15个社区。两街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数的19.4%。我中心是杭州市较早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已在使用基于台式电脑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达到医生从诊断、处方、开检查单、开检验单到门诊日志全部信息化;患者从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注射、取药、查询、付费全过程信息化。社区家庭医师随访完成后通过纸质中介录入到网格化管理的健康档案系统 (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模块、老年人保健模块、高血压管理模块、糖尿病管理模块、肿瘤管理模块、残疾人康复模块、妇女保健模块、儿童保健模块、死亡登记模块)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人才储备。我中心是最早开展责任医师进家庭的中心之一,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是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的实习培训和科教研实践基地,有较坚实的科研支持基础。
PDA是20世纪90年代由电子计算器和笔记本电脑演化而来,具有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特征[1]。其优点是:体积小、易携带、时效性强、没有线缆缠绕、待机时间长。其操作简单,可根据需要开发既简单又实用的批量录入窗口,化繁为简,其配置简单,方式灵活,可采用USB端口进行有线同步,也可以采用无线实时方式进行联接。其缺点是:屏幕小,可视信息量少,开发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员针对不同的系统开发应用程序。目前卫生系统较多应用于综合性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但被称为“口袋中的医生、护士工作站”的PDA,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却少之又少[2]。
家庭医生在居民家中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利用PDA的便利性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上门建档、老年人访视、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个体化健康管理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中心发放的健康信息卡 (或市民卡或身份证号)直接进行服务对象的识别,录入家庭医生本次上门访视健康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3G无线网络实时将访视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直接传输到服务对象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同时利用微型打印机为服务对象提供本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和访视记录清单。
3.1 成立“PDA”项目组,根据服务需求开发PDA应用技术程序。社区卫生PDA应用系统分为两部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客户端安装在PDA上,中心端安装在服务器上 (提供WEB服务用于数据同步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根据中心的需求,与中心健康档案系统衔接开发PDA随访模块,内容包括上门建档、高血压管理模块、糖尿病管理模块、健康教育模块等。系统各模块功能具体见表1。
表1 系统各模块功能Table1 Systematic function module
3.2 配备专用设备,落实PDA技术程序的应用
3.2.1 按照每1个社区1个责任医师团队配备2只PDA设备,并进行项目应用专项技术培训,做到每1个团队至少有2人能熟练操作应用PDA技术。随访时每个团队成员根据自己分管的社区网格将所需数据导入到PDA系统中,家庭医生下社区进家庭时口袋里装着PDA开展社区居民随访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3.2.2 家庭医生进家庭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实时录入随访管理信息,并将随访后的健康指导和宣传内容用微型打印机打印给随访对象,同时通过3G无线网络将内容传输到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中,达到随访管理信息实时录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
4.1 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医生利用3G无线网络应用PDA技术,可为每服务居民健康管理1人次节约医务人员有效工作时间10 min,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因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短缺造成的压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根据我中心每年社区居民上门服务2万余人次测算,可节约有效工作时间20万分钟,全年节约医务人员劳动力人力资源成本12人,可节约中心医务人员人力资源成本约100万元。中心家庭医生的年上门访视率大大提高,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左右。
4.2 优化服务环节 家庭医生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时,除现场对居民进行健康保健指导外,即时给社区居民打印健康教育处方,针对性强,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大提高,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人均期望寿命。
4.3 实现动态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利用3G无线网络应用PDA技术,在进居民家庭访视保健过程中,实时记录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同时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为分析评价中心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4.4 强化绩效考核 在下社区访视保健服务中,实时记录家庭医生每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时间、内容等,有助于建立中心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自动绩效考核管理。上门访视时运用刷卡进行服务对象的识别,可以有效避免一部分虚假工作量的产生,是目前大量公共卫生服务量无法进行一一核实的情况下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强有力手段。
5.1 随着全球无线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在通信速度、传输质量、网络频谱、使用成本等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宽上会将所有无线服务联合在一起,能在任何地方接入互联网。3G无线网络应用PDA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下的高技术产品,在数字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贴近人们的工作、生活。采用PDA作为移动终端的网络应用,正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和魅力。与手提电脑相比,PDA具有轻巧、携带和操作方便、利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而无需进行程序改造的特点。
5.2 它利用静态数据采用PC录入,上门随访等动态数据采用PDA采集,后续可以扩充静态数据采用PDA采集;采用集成条码卡阅读器或磁卡阅读器,使PDA具有条形码或磁卡阅读功能。上门随访的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它去读出居民健康卡上的磁卡信息或条形码信息,从而自动调阅出此居民的健康档案和随访记录,对于需要上门随访的社区医生来说,使用PDA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5.3 通过PDA自动打印健康指导知识或方案给居民,灵活开展健康教育,即时给予社区居民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全科医生在社区居民中的知晓率和认可度,给居民一个双向交互的渠道。通过PDA自动记录全科医生上门随访工作量,同时也能有效杜绝全科医生上门随访工作量弄虚作假的问题,有利于科学、真实地对家庭医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5.4 实际应用中发现一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的地方。由于中心每人分管的网格数量较大,因此需要导出的数据量较大,而PDA的内存较小,录入速度较慢,需要根据数据量配备SD卡;PDA的使用对医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每台PDA全套一次性投入时成本较高,对部分地区的适用性不佳,对后期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网络安全和月租金的考虑,无线网络的开通还值得商榷。
总之,只有不断地开拓和完善,才能真正将PDA的技术功能在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更佳的效能和效率。
1 王虹.3G时代远程医疗的关键技术 [J].中国医院,2010,14(7):47-50.
2 周梅.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的管理 [J].中国病案,2011,12(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