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述情障碍及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的关系研究

2012-09-06 06:06:40李树雯姚桂英贵艳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消极条目障碍

李树雯,姚桂英,贵艳玲,张 彬

(本文编辑:赵跃翠)

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心理现状较差[1],其中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是其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2]。述情障碍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3],是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的重要因素[4-5]。特质应对作为反映个体存在的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应对策略,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应对方式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6]。针对消极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护理人员群体,探讨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和消极心理三者内部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从结构层面揭示三者的内部关系,为有的放矢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0年5—6月在河南省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以科室为单位整群抽取55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56份。

1.2 方法 按难易程度将各量表装订成册,被试者可以不记名,由医院领导给予协调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现场填答后收回。调查工具:(1)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7](TAS-20)中文版,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分为3个因子:因子1,识别情感障碍,包含7个条目;因子2,描述情感障碍,包含5个条目;因子3,外向性思维,包含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个等级记分,分数越高,表示述情障碍程度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3,本次研究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7],该问卷由姜乾金于1993年编制,最初为16个条目,1999年修订为20项。用于反映个体存在的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应对策略。问卷包含两个分量表,即积极应对 (PC)和消极应对 (NC)。每个分量表各含10个条目,被试需要对每个条目做出1~5个等级评分。两个分量表均被证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并且本人与亲属测定结果有较高相关性。(3)一般健康问卷 (GHQ-20)[8],共包括20道题目,均为“是否式”选择题,要求被试者用“是”或“否”指出近几周的感觉。除第7题和第10题反向记分外,其他题目都是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1~9题(第6题删除)为自我肯定量表,是对心理健康积极方向的测量,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者自我肯定程度越高。10~14题是忧郁量表,15~20题是焦虑量表,这2个量表是对心理健康消极方向的测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的忧郁、焦虑体验越强。该量表3个分量表的 α 系数分别为0.619、0.700和0.693。本文中用NP来代表由忧郁量表和焦虑量表构成的消极心理的总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 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5.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核查收回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0.47%。503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平均(27.87±6.00)岁;未婚230人,占45.7%,已婚262人,占52.1%;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共337人,占67.1%。

2.2 护理人员消极心理状况 护士总体消极心理平均得分为(3.70±2.61)分,其中,焦虑为 (2.96±1.93)分,抑郁为(0.74±1.14)分。

2.3 护理人员述情障碍、应对方式、消极心理间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人员述情障碍平均得分为 (54.82±8.43)分,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 (35.09±6.73)分,消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7.39±7.31)分,护士的述情障碍、应对方式、消极心理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P<0.01,见表1)。

表1 述情障碍、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的相关性Table1 Association between negative psychology,alexithymia and coping styles

2.4 护理人员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和消极心理的结构方程模型 为了进一步探讨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构建反映述情障碍、应对方式、消极心理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Amos 5.0进行模型拟合,模型见图1,模型中述情障碍能解释应对方式总变异的50%,应对方式与述情障碍能够解释消极心理总变异的99%(见图1)。所得模型拟合指数见表2,各因素对消极心理的分解效应见表3。其中,述情障碍对消极心理的直接效应影响占总效应的5.41%(0.039/0.721),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消极心理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4.59%(0.682/0.721,见表3)。

图1 述情障碍、应对方式与消极心理的结构方程模型Figure1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between alexithymia,coping styles and negative psychology

表2 模型拟合指数Table2 The model fit indexes

表3 各因素对消极心理的标准分解效应Table3 The standard decomposition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negative psychology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消极心理得分较高,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较差,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相关分析显示,述情障碍和消极应对与消极心理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消极心理呈负相关。述情障碍和消极应对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消极心理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消极心理有负向预测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再次证实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是消极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既可直接导致个体产生消极心理,也可通过不良的应对方式间接导致消极心理的产生,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有研究提出,述情障碍者由于注意偏向生理信息而忽略情绪信息,注意外部事物而离开了对内心活动的关注 (外向性思维)[11],对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无法识别、辨识和描述,缺乏透露内在感受的能力,导致负性情绪情感不能得到及时疏泄而长期存在,最终可能导致躯体症状甚至躯体疾病的产生[12]。

和以往研究结果[6,10]不一致的是,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述情障碍通过影响应对方式进而影响消极心理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4.59%,明显高于直接效应 (5.41%),说明述情障碍对护理人员消极心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由于不能合理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13-14]。有研究表明,述情障碍者面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呈现一种灾难化和低的积极评价的认知应对,从而诱发个体产生负性情绪反应[15]。蚁金瑶等[16]的研究进一步提示,述情障碍者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过程中,较少采用积极认知调节方式,更多采用沉思、灾难化和责怪他人等消极认知和消极应对方式。有报道护理人员在面对应激时更多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17],在应激的情境中,自责、压抑、推诿、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较高的应激水平[18],加重消极情绪的发生。因此情感表达不良的护理人员更容易通过消极的应对方式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

本研究显示,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能够解释护理人员消极心理总变异的99%,而且通过消极应对方式所产生的间接效应影响巨大,提示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现状,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除了改善护理人员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情绪的识别与描述能力之外,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选择与运用良好的应对策略更为重要,才能进而减少和预防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问题。

1 卢莉,冯涛,薛朝霞.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6-938.

2 侯爱和.气质性乐观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841-843.

3 杨世昌,杜爱玲,杨新友,等.成人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425-426.

4 Celikel FC,Kose S,Erkorkmazu,et al.Alexithymia and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model of pers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Compr Psychitry,2010,51(1):255-256.

5 Karukivi M,Hautala L,Kaleva O,et al.Alexithymia i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mong adolescents[J].J Affect Dis,2010,125:383-387

6 杜爱玲,姚桂英,杨世昌,等.大学生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 [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297-299.

7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北京: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35-236,255-256.

8 李义安,魏艳丽.一般健康问卷 (GHQ-20)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13.

9 汪作为,方芳,陈银娣,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家属述情障碍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799-801.

10 杨文辉,姚树桥,刘鼎.述情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心理中介作用模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0):948-950.

11 宫火良,郑希付.高述情障碍者的信息选择特征[J].心理科学,2010,33(3):593-595.

12 Wagner H,Lee V.Alexithymia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J].J Res Pers,2008,42(1):83-95.

13 赵淑芳,梁翠萍,张新平,等.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1489-1490.

14 夏文君,尹红,叶弘.临床护士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35-137.

15 刘明矾,蚁金瑶,姚树桥.大学生认知策略、神经质和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61-263.

16 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等.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与认知性调节特征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118-122.

17 朱水华,罗辉,冀鹰,等.综合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现状与应付方式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488-2490.

18 杨玲,谢远俊.高原集训新兵的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2):164-166.

猜你喜欢
消极条目障碍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科学与社会(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4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