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缘

2012-09-06 08:28茅玉麟,宋文芳,万海滨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4期
关键词:茅以升之桥边远

桥缘

访谈嘉宾:茅玉麟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

本刊记者:宋文芳 万海滨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茅玉麟,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女儿。继承了父亲“建桥济世”的情怀,茅玉麟委员也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向本次政协会议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竟有两份与桥梁有关,一份是《将“中国古石桥系列”项目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建议》,一份是《呼吁: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架设安全上学之桥》。

茅玉麟认为,中国古石桥在历史上曾站在世界古石桥技术发展的前列,具有超时代的科技成就,是人类天才的杰作,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保护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民族统一性、延续性的一个连贯独立的科技发展系统。中国是世界上保存古石桥最多,品类最全的国家。古石桥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科技含量较高,发明创造项目较多,历史久远,脉络连贯,门类齐全,能综合体现我国古代文明水平的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门类,是“造桥、修桥做好事”这一我国优秀民族传统的承载体。“中国古石桥群系”有近30大门类,其中有十大门类在建造年代、技术水平、保存质量上称得上世界冠军。

茅玉麟建议将“中国古石桥群系”项目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同时,各省的古桥的地方项目上报,有条件的也可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茅玉麟的“桥缘”,还体现在对孩子的“安全上学之桥”的关注。

她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我国一些边远贫困地区,许多孩子每天上学要通过一条条水流湍急的河,这些河上没有桥。他们或踩着水中的石头,或溜着跨江的钢索,或伏在老师的背上,正跋涉在艰难的上学路上。在辽宁省普兰店市双塔镇邓店村,每天有200多名孩子要趟过水深齐腰的一条20多米宽的小河去上学;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湾岭镇大墩小学,有两位老师每天背40多个学生过河上学,用脊背为孩子们撑起了一座求学之桥。“涉水上学”问题在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广泛存在,有些资料显示,仅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和四川巴中地区,就需要修建百余座人行桥。

2011年,在茅玉麟委员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启动了“茅以升公益桥”项目。旨在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架设安全上学之桥,同时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子搭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平台。这一善举,得到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教育部和有关大学、企业、科研院所的支持。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已在重庆市彭水县太原乡兴建,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彭水县政府联合共建,可解决中小学生1500人、村民4200人过河难问题。茅以升基金会的这一善举在彭水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县决定出资200万元在2012年修建30余座便民桥,以满足数万名儿童和村民多年来的建桥期盼。

为此,茅玉麟委员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边远贫困地区孩子们“涉水上学”问题,共行善举,为孩子们架设起一座座安全上学之桥:

建议在国建财政扶贫款中设立“助学桥”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相应资金,用于边远贫困地区建造学生安全上学之桥;交通部、住建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等相关政府部门要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建造“助学桥”;社会公益组织,要在全社会开展边远贫困地区“助学桥”公益捐赠活动,募集资金,支持“助学桥”建设;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和热心慈善事业人士,慷慨捐赠,聚沙成塔,用我们的善举托起一座座助学之桥,让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感受到祖国和社会的温暖!

book=422012,ebook=37

猜你喜欢
茅以升之桥边远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天空之桥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设奖敬母
欧洲之桥
《仙境之桥》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