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关根: 从铁路技工到中宣部部长
7月 2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逝世,享年83岁。在其83载的人生历程中,丁关根经历的每一个节点都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片段:在铁道部部长任上他曾力推改革,也首开引咎辞职之举;在宣传部长任上,他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并开启互联网之门。
丁关根,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大学毕业之后,丁关根就长期在铁路交通系统部门工作,从技量员做起并相继担任多个部门的领导职务。1985年,56岁的他成为共和国第八任铁道部部长。
1986年,丁关根在铁路系统内部实施了“大包干”的方针。所谓“大包干”,就是铁道部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财政上对国家的过度依赖,进而获得更多自主权,激发创新和积极性。根据此项方案,铁路不再将全部运营收入上缴中央,而以承包责任制的方式每年上缴5%的营业收入,其余全部收入归铁路系统。邓小平在听过丁关根的改革汇报后,沉默半晌道:“让铁路闯一闯。”
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一身正气的作风,为丁关根带来了“铁面部长”的称号。1987年的一天,丁关根途经徐州站下车视察。当他看到段长办公室里的豪华摆设时,直接训斥一番:“你这个办公室比我的部长办公室还气派,搞得这么大、这么豪华,现场工人还能进来吗?进来往哪里坐?”随后,陪同的分局领导赶紧打电话通知分局机关立即把常委会议室的地毯撤掉,把原来准备的接待方案从简。
1988年1月24日,由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发生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贵昆铁路中断运行44小时33分。事故发生后,刚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丁关根向国务院请辞铁道部部长一职。其实在此之前,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铁路事业发展较为缓慢、设备老化、管理水平低下等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存在,才导致了事故的频发。这次事故在客观上阻断了1986年的铁路改革之路。在丁关根引咎辞职后,“大包干”一事也再无人提及。
丁关根引咎辞职开创了我国省部级干部辞职的先河,此后重大事故官员辞职亦逐步成为惯例和制度化。丁关根在当时勇于担当的做法获得了外界的好评。
不过,丁关根的仕途并未因此而终结。他先被安排到国家计划委员会任副主任,并于1989年至1990年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90至 1992年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掌管统一战线工作。
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丁关根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出任中宣部部长和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中共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长达10年。1997年起,他还兼任新成立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退休。丁关根担任中宣部部长的十年间,对于我国新闻宣传、文化建设方面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代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曾经引起丁关根的关心。白岩松在一次公开场合回忆道,在一次座谈上,丁关根问起《焦点访谈》一周是怎么配备的?他们回答说:“三天正面的、三天负面的,一天中性的是随机的。”紧接着,丁部长就说了一句:“在我看来七天都是正面的。”白岩松等在场的人员体会到了丁关根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你所有的报道都是建设的、积极的、满怀感情的,推动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话,即便是有人以为的负面报道,不同样是正面报道吗?”
丁关根在担任部长期间,于1992年派出时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徐惟诚率领考察团到新加坡进行两星期的访问,考察团回国后出版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报告,掀开中国总结和吸收新加坡治理经验的序幕。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丁关根属于推动中国转型、实现新旧交接的那一代领导人,他所制定的政策为中国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丁关根于1999年在英国、法国访问期间,还专门对两国广播影视、新闻报刊,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考察。
丁关根曾在全国互联网新闻网站经验交流会提出,要努力掌握网络传播快、信息多、互动性、开放性、储存性、无国界的特点,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线交流、网上直播、动画漫画等多种手段,办出特色,办出权威,办出水平。从此,互联网作为新闻传播的新途径在中国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以新华网、人民网为主的一大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等为首的商业门户网站,得以做大并引领着各自传播业态的权威话语权。
丁关根也是一位桥牌高手。有报道称,他还是邓小平的牌友,两人在打牌过程中配合默契,“无人能敌”。2002年,丁关根从领导职务上退下来以后,就一直担任中国桥牌协会的顾问工作。世界桥牌联合会曾于2006年向他颁发世界桥牌联合会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对中国桥牌运动和世界桥牌运动发展所作的贡献。该联合会也曾在1989年向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邓小平颁发了最高荣誉奖。
为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丁关根在1996年倡导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功底好、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使他们在表演技能、文化水平等方面得到提高,为21世纪的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经相关部委进行协调,“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如今,“青研班”学员已成为当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主力军……
(据《小康》)
book=381,ebook=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