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搭建有效平台

2012-09-05 12:35
化学教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化学溶液探究

汤 勤

(宜兴市树人中学 江苏 宜兴 214200)

化学新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搭建更为宽阔的平台。初中化学虽然生动有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到有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害怕学习化学。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设计,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如果不通过学生的参与与内化就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热情是课堂生命动力之源,谁能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谁就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搭建平台,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愿与同行交流。

一、联系生活,体会化学学习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作为一个好教师不应是教材的“搬运工”、“代言人”,而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生活在化学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我提出问题:“铝的导电性比铜的差,为什么电力工业上常用铝做导线?铜呈紫红色光泽,但是家里久放的铜制品为什么会出现绿色?”又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糖类”时,给每位学生分发了一粒糖果,在学生满怀疑问的眼光中,老师指着这些糖果问道:“同学们,糖果是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粒糖果与化学有什么关系?从这粒糖果上,我们能找到哪些化学问题?”学生都捧着糖果开始思考、讨论起来。有的学生马上举手,“老师,糖果的包装纸是用塑料做的,它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有的学生说:“老师,糖是甜的,这是物理性质。”有的学生说:“糖溶解在唾液中,这是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又有学生发言:“老师,糖果的主要成分是糖,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供能物质。”……学生的思维放开了,从物质的性质、变化谈到物质的用途;从宏观现象谈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谈到合成材料……由于这些是由学生熟悉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入的,避开了枯燥无味的传统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生活紧密相联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家庭实验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探究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这种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的重要化合物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在家里怎样区别食盐、苏打、小苏打?可以有多少种方法?”让其主动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从而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从中体会到化学探究的魅力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探究生活中、社会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做好实验,增强自主探究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常见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应用设计实验的乐趣,动手实验的欲望得到满足。

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欲望。

提出问题:CO2气体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无明显现象而难以证明是否发生反应,那么如何设计实验使其有明显现象,从而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呢?(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学生猜想:

(1)因为NaOH溶液呈碱性,利用指示剂变色呈现现象来判断或用pH试纸测定。

(2)利用反应前后,密闭容器中CO2气体量改变,引起气压变化呈现现象。

验证猜想1:猜想1是否可行呢?取含有少量NaOH溶液(稀释后)滴入酚酞显红色,再通入足量CO2气体,红色不变,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NaOH没有全部反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得知:NaOH为碱,其溶液显碱性;生成Na2CO3为盐类物质,其溶液也显碱性。从而否定猜想(1)。

验证猜想2:讨论后,设计出以下实验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

方案1: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稍稍晃动试管,发现试管内液面迅速上升。

方案2:在收集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发现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鼓起来。

方案3:在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盖上带有滴管和直角玻璃管的双孔橡皮塞,滴入少量的NaOH溶液振荡,发现玻璃管内红墨水向右移动。

方案4:在一软质塑料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向瓶中倒入少量的NaOH溶液,旋紧瓶塞振荡,瓶变瘪。

方案5:在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NaOH溶液,盖紧玻璃片振荡,用手去提玻璃片或将集气瓶倒置,发现玻璃片不易掉下。

……

由以上现象师生最终确定猜想(2)可行。但有同学提出质疑:以上现象是否因为CO2气体溶于水而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一致认为应在每一实验方案中增加CO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装置,从而使实验探究方案更严密。通过对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将此探究方案类推至SO2与NaOH溶液、KOH溶液等反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探究过程,当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时,只要教师能给予充足的时间、自由的环境,学生都会在讨论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巧问善诱,力求问题“充满悬念”,唤起参与热情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新课标要求改变这种“教与学”的现状,倡导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巧问善诱”,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尝试通过科学探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使学生保持较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进而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探究动力。

案例:一位教师上《水的净化》公开课教学片段如下。

师:出示两烧杯水,一杯水澄清、一杯水浑浊,并且告诉学生其中这杯浑浊的水是从校外的一个池塘里取来的。

生:观察这两杯水,对这杯浑浊的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见到这杯浑浊的水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水污染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学生则说,这杯浑浊的水太脏了,我们应该去告诉人们,不能再用这个池塘水作为饮用水了;还有的同学则说,我们应该想办法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后再饮用等等。

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呢?”

生:都大声说“能!”

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想办法来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澄清。

生: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沉淀、过滤、吸附……

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把个别问题设计成充满悬念、趣味或挑战性的形式,让问题跌宕曲折,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这样的有效问题往往能给教师的课堂增添色彩,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课堂效率。

四、拓宽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张扬参与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生成性问题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奠基石。我们坚持 “问题情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把问题解决的过程放手交给学生,让其思维触及化学学科的心脏。

例如:教师在讲解CO2气体的收集方法时,一般都要求学生记住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在学习了饱和溶液的知识后,有学生就提出了质疑: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有限的,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产生了质疑,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最后通过实验师生达成共识,一至认为C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书上讲的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是与向上排空气法比较而言的,排水法虽然可以收集到CO2但这种方法并不好,在实际中我们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在教学中教师常要针对所学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精选出一些代表性问题让学生先尝试解决,教师则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形成和谐的“人与物”、“师与生”、“生与生”互动关系,以产生教与学的共振。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一个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一个没有学生热情参与学习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学”。就目前新课程改革而言,最大的教学特点是“赋权”,为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搭建平台,让学生真正做到想参与、能参与,参与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使学生既夯实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也陶冶了情操,端正了态度,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杨会勤,周青.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3)

[2] 高佑军.如何上好化学探究课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3)

[3]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化学溶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