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廷,辜宗秀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抗战时期,中国正面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代价,牺牲了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本文统计114位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并非所有牺牲将领的确切数字),对其进行粗略分析。
序号 姓名 职务 军事出身①年龄 牺牲时间 备注27 饶国华 陆军上将第145师师长 川军 43 1937.11.30疆场自杀殉国28 萧山令 陆军中将宪兵司令 湘军 45 1937.12.12疆场自杀殉国29 朱赤 陆军少将第262旅旅长 黄埔33 1937.12.12 30 高致嵩 陆军中将第264旅旅长 黄埔39 1937.12.12 31 姚中英 陆军少将第156师参谋长 黄埔41 1937.12.12 32 易安华 陆军少将第259旅旅长 黄埔37 1937.12.12 33 李兰池 陆军少将第112师57旅副旅长 东北军40 1937.12.34 司徒非 陆军少将第160师参谋长 粤军45 1937.12.12 35 卢尚秀 陆军少将冀察战区第2路第5支队司令 不详 不详1938.1.30 36 赵锡章 陆军中将第215旅旅长 晋军37 1938.2.21 37 王铭章 陆军将第122师师长 川军 46 1938.3.17疆场自杀殉国38 刘震东 陆军中将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 东北军46 1938.2.23 39 范廷斓 陆军少将豫北别动队第4总队总队长 豫军35 1938.3.8 40 赵渭宾 陆军少将第123师参谋长 川军45 1938.3.17 41 邹绍孟 陆军少将124师参谋长 川军44 1938.3.17 42 王禹九 陆军少将第79军军部参谋处长 浙军38 1938.3.27 43 杨怀 陆军少将第359团团长 川军42 1938.4.5 44 刘桂五 陆军少将骑兵第6师师长 西北军36 1938.4.22 45 陈钟书 陆军中将第542旅旅长 滇军46 1938.4.24 46 扈先梅 陆军少将第341旅旅长 东北军48 1938.4.47 周元 陆军中将第171师副师长 桂军44 1938.5.9 48 李必蕃 陆军中将第23师师长 湘军 47 1938.5.14疆场自杀殉国49 黄启东 陆军少将第23师参谋长 湘军 49 1938.5.14疆场自杀殉国50 方叔洪 陆军中将第114师师长 留日31 1938.6.51 毛岱钧 陆军少将第35团团长 湘军 37 1938.9.2后毕业于黄埔52 付忠贵 陆军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不详 不详1938.9.23 53 陈德謦 陆军少将第86旅旅长 西北军34 1938.9.54 胡文臣 陆军少将第33师游击第3团团长 行伍 51 1938.冬55 冯安邦 陆军中将第67军军长 西北军54 1938.11.16 56 范筑先 山东省第6区游击司令 西北军 58 1938.11.15疆场自杀殉国57 徐继章 陆军少将第205旅参谋长 晋军33 1938.11.15 58 林英灿 陆军少将第152师副师长 保定军校41 1939.1.13 59 杨家骝 陆军少将第360团团长 黄埔33 1939.2.60 李国良 陆军中将军训部辎重兵监 中央军43 1939.3.7 61 张湑行 陆军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浙军34 1939.3.7 62 王禹九 陆军少将第79军参谋处长 浙军37 1938.3.27 63 陈安定 陆军中将第29军军长 浙军49 1939.5.3 64 唐聚五 陆军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东北军42 1939.5.19 65 马玉仁 陆军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行伍65 1940.1.3 66 丁炳权 陆军中将第197师师长 黄埔41 1940.1.25 67 郑作民 陆军中将第2军副军长 黄埔38 1940.2.3 68 钟毅 陆军中将第173师师长 桂军 41 1940.5.9疆场自杀殉国69 张自忠 陆军上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 西北军49 1940.5.16 70 张敬 陆军少将第33集团军高参 黄埔33 1940.5.16 71 戴民权 陆军中将豫南游击第5纵队司令 豫军 不详 1940.5.生年不祥72 燕鼎九 陆军少将游击第22纵队副司令 黄埔47 1941.1.73 张雅韵 陆军少将新编第15师44团团长 川军 不祥 1941.3.24生年不祥
资料来源:根据党德信、杨玉文《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刘寿林等《民国职官年表》《中华民国职官年表》之附录八《抗战中为国捐躯之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华书局,1995年版)等整理。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从高级将领牺牲的时间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与日军依然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国民党将领依然进行了英勇的作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牺牲的将领人数为53人,占牺牲将领总数的46.4;;1938年10月至抗战胜利,牺牲的将领为61人,占牺牲将领总数的53.6;。将领最早牺牲的时间为1937年7月28日,即全面抗战爆发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将领最后牺牲的时间为1945年3月13日,即距离抗战胜利将近半年时间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前的15个月时间里,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占了将近一半,这说明正面战场非常惨烈,也说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相持阶段后,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占了牺牲将领总数的大多数。应该说,这同样是英勇抗战的结果。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压力减轻,承受大规模的会战减少,战事相对缓和,但其实仍经常发生惨烈的战斗,如常德会战、枣宜战役等,致使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在1938年10月以后牺牲。
2.从牺牲的高级将领的出身看,杂牌军将领敢于作战,不畏牺牲。
在上表114位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中,黄埔出身者(含中央军)37人,占牺牲将领的32.4﹪;地方出身的杂牌军将领70人,占牺牲将领的61.4﹪,其中具体为:西北军11人,东北军10人,川军10人,晋军9人,桂军7人,湘军5人,滇军4人,浙军4人,行伍3人,豫军2人,闽军1人,粤军1人,保定军校1人,旧军人1人,留日1人。出身不详7人,占6.2﹪。杂牌军将领占牺牲将领的绝大多数,这充分说明了杂牌军长期活跃于抗战的最前线,杂牌军将领敢于作战,不畏牺牲。
3.从牺牲的高级将领的年龄、军衔、职务看,黄埔出身的军人相对年轻,“在抗战时期尚未上升到国民党军队的高级领导岗位”[1],同时再次说明了杂牌军高级将领亲自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敢于战斗。
在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中,虽然最年轻的将领不是黄埔出身的,而是东北军出身的高志航少将,牺牲时年仅30岁,但黄埔出身的将领明显年轻于杂牌军出身的将领:黄埔出身的将领牺牲时平均年龄为38.4岁,杂牌军将领的牺牲年龄平均为43.5岁②,即黄埔出身的将领年轻杂牌军出身的将领5岁余。在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中,最年长的将领是行伍出身(亦属杂牌军)的马玉仁中将,殉职时高达65岁。50岁以上的老将领共9人,将领为:胡文臣、冯安邦、范筑先、马玉仁、唐淮源、金崇印、李家钰、陈济恒、史蔚馥。其中只有史蔚馥属中央军,其余均为杂牌军将领。
在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中,军衔最高为上将(含追赠),共有7人,将领为:佟鳞阁、赵登禹、郝梦龄、饶国华、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这些将领均为杂牌军将领。
在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中,最高职务为集团军总司令,将领是张自忠、李家钰,其军事出身分别为西北军和川军,即均为杂牌军将领。军长职务者(含副军长)9人,将领为:佟鳞阁、郝梦龄、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定、郑作民、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其中只有郑作民出身黄埔,杂牌军将领占军长军衔的90;。
黄埔出身的将领军衔一般为少将、中将,职务一般为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等,军衔和职务明显低于杂牌军将领。
4.从高级将领牺牲方式之疆场自杀殉国看,中国军人尤其是杂牌军将领有极强烈的以死捍卫国家尊严和军人荣誉的军人血性。
在疆场上自杀殉国,以死捍卫民族尊严和军人荣誉,是最能体现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钢铁意志的。在疆场上自杀殉国的将领共13人,占牺牲将领总数的11.6;,将领为:饶国华、王铭章、李必蕃、黄启东、范筑先、钟毅、梁希贤、唐淮源、寸性奇、许国璋、阚维雍、陈济恒、朱耀华。除梁希贤外,均为杂牌军将领。
抗战时期,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报效国家来投身战场的。佟麟阁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2]枣宜会战前夕,张自忠5月1日给所部团以上将官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自己战死之心并勉励大家准备以死报国:“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为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2](P16)表示“决心为国家、民族尽最大努力,不死不已。”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亲自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本是有机会离开火线的,但其心中早就怀抱着为国战死的信念,最终选择了自杀殉国。这些为捍卫民族尊严自杀殉国的将领,真不愧是中国军人之魂。
注 释:
①军事出身是指军人最初从军的典型性军事所属,与军事无关的学历背景不计,也并非军人最后的军事归属。
②无论是黄埔出身将领还是杂牌军将领,年龄不详者未包括在内。
[1]汪朝光.抗战时期伪政权高级官员情况的统计与分析[J].抗日战争研究,1999,(1).
[2]党德信,杨玉文.国民党抗战骁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