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卫华(河南大学 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主办的期刊,创刊于1979年,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从1992年起一直入选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它所刊载的论文反映了图书馆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状况和发展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共12期作为样本,对除了“动态·资料”“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等栏目以外的386篇论文、作者(第一作者)、引文和基金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图书情报界对往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载文相关统计结果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再与图书情报界其他期刊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中总结一些规律,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主要指标是期刊的载文量、平均每篇文章所占页数及平均每期的发文量等。所谓载文量,[1]即来源期刊在一年内发表的全部文章数量,它体现了一种期刊的信息占有能力、传递能力和输出能力,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
表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载文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载文386篇,篇均页数为3.39页,篇密度0.29,期均发文32.17篇,而该刊2006-2008年篇均页数2.66页,期均发文54.22篇,[2]期均发文相差较大,应与2009年前该刊为双月刊有关;2009年篇均页数3.70页,篇密度为0.30,期均发文量为31.58篇。[3]同类期刊如《图书馆杂志》2008年的期均发文量为22篇,篇均页数3.59页;[4]《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期均发文量为22.83篇,篇均页数4.77页,篇密度0.21;[5]相比之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载文量明显多于其他同类杂志,说明该刊期载信息量较高,载文篇幅适中,论述较充分,载文质量有保证,着实为图书情报学研究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基金论文代表着该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因此基金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科研创新和学科前沿动态。
表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基金论文指标统计
从表2可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的386篇论文中,有102篇属于基金项目或受资助课题研究的成果,占论文总数的26.42%。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级项目14项,省级项目30项,市级项目9项,高等院校项目21项,其它3项。远远高于2006-2008年该刊基金论文占载文总数的12.30%,稍高于该刊2009年的24.27%,这些数据表明,该刊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内极受研究人员的青睐。
人们引进了合作度的概念来衡量作者的合作程度,其数值越高,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合作论文与总论文的比值称合作率。
表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合作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见,在386篇文章中有278篇是作者独立撰写的,占总数的72.02%;有108篇论文是合作撰写的,占总数的27.98%。在这108篇合作论文中,有同单位作者的合作,有同行业不同单位作者的合作,也有少数跨学科作者的合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的合作度为1.39,合作率为27.98%,而该刊2006-2008年论文的合作度为1.40,合作率为30.64%;2009年论文的合作度为1.49,合作率为34.83%,与之相比,合作度与合作率都有所降低。
合作率也低于《图书馆杂志》2008年的28.19%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的46.72%,这说明虽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大部分论文以个人独立完成为主,但是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独著比例都在降低。笔者认为,独著率高的原因是: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一般研究的难度不是很大,个人能独立完成,由于职称评定条件的限制,不少省市申评高级职称者要求需独立完成相当数目的论文。对于合作撰写的论文,其原因可能是一些课题是涉及跨行业、跨学科的研究,单个作者难以完成。多人合作,充分发挥群体智能,通常会提高研究水平,使论文更趋完善。
论文作者的地区分布是指一种期刊作者所涉及的地区。地区分布越广,说明期刊覆盖面越大,作者和读者越多,影响力也越大。
表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地区分布表
从表4可见,论文作者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这说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作者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地,在图书情报界影响力较大,得到了全国各地研究者的肯定与支持。其中宁夏、北京、江苏、广东、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发文量较多,共发文248篇,占发文总数64.25%。这说明这几个区域是该刊论文来源的核心区域。特别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所在地宁夏发文最多共74篇,占发文总数的19.17%,充分体现了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而西部地区(除宁夏)特别是边远地区发文量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图书情报科学的研究水平与地方经济、文化底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发达、文化底蕴厚重的地区,图书情报学研究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情报学研究氛围欠浓厚,论文质量不太高。希望该刊能有意识培养边远地区的作者,在发文时适当给边远地区的作者多一些机会。
通过对作者机构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机构的特点,并能对各机构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研究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表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机构分布统计表
从表5可以看出,作者所属单位机构中,包括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情报院系和高校其他部门在内的高校机构比例高达72.28%,显示出高校作为人类知识的集散地,是我国从事包括图书情报学科在内的科学研究的顶梁柱,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达到45.86%,其发文比例占到第一位。公共图书馆占16.84%,位居第二。由此可见,高校机构是本刊的重要稿件来源,也是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科研能力强是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主要研究群体。
作者职称学历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科研水平,其构成也是衡量学术刊物质量的一个因素(统计中,既有职称又有学历的只统计职称,未注明职称的统计学历)。
表6 《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职称统计表
从表6可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中职称为中级者有138人次,为副高者有120人次,正高者56人次,中级与副高共258人次,占了作者总人次的70.71%,说明该刊作者是以这两个职称人员为骨干的,这与二者正处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时期,科研活动较多、创造力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科研能力有关,他们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作者中,女性作者199人次,占总人次的51.55%;男性作者144人次,占总人次的37.31%,性别不详有44人。女性作者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与图书情报界中女性作者占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一致的。
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表明作者对前人成果的尊重以及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提高、发展与创新,也可作为衡量期刊某一特定时期的吸收能力、渗透能力及发文质量和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的指标。
引文数量[6]是研究人员对已有科研成果和最新情报信息吸收量的主要标志。引文数量的多少,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文献质量和所蕴涵的情报信息含量。
表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引文数量统计
从表7看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载文386篇中382篇有引文,有引文的文章高达98.96%,篇均引文量达6.36条,稍高于该刊2006—2008年的篇均引文数6.21条(平均值),与该刊2009年篇均引文6.42条不并无太大变化。横向看来,篇均引文低于《图书馆杂志》2008年的7.65条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的10.12条,但比国内科技期刊平均篇均引量5.96条高出一些,说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篇均引文条数数量适中。
研究引文的类型分布状况,可以了解本学科论文的文献来源和构成比例,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地位和作用。本文按照引文的类型把引文分为期刊、图书、网络、其他(包括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报纸等),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8)。
表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引文类型统计表
从表8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的引文主要来自期刊,期刊引文1086条占引文总数的42.04%。期刊之所以成为引文中的主要情报来源,与其出版信息量大、周期短、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出版连续和易于检索等特点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图书808条占引文总数的31.45%,位居第二,与该刊2009年图书引文占引文总数的24.45%相比,高出7个百分点,说明图书可信度高,论述系统,内容全面,观点成熟,再加上本刊收录的文献类文章较多,所以被引用的频率较高。期刊和图书占引文文献主导地位,这与2006-2008年、2009年的情况相同;网络资源391条占引文总数15.22%,位居第三,网络资源迅猛提高,这说明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网络资源的快速增加,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引文语种的分布是了解该刊情报吸收能力及作者利用国内外文献的能力,也可了解载文作者的外语水平及对文献语种的需求,2011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中文引文2116条,占86.23%;外文引文338条,占13.77%,与2006-2008年中文引文占81.32%,外文13.82%;2009年中文引文占86.09%,外文引文占13.91%,无太大变化。横向看来,2008年《图书馆杂志》中文引文占79.79%,外文20.21%,外文引文低于同类杂志,说明该刊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时,一般还是较多地参考中文文献,也可能与该刊录用文献类文章较多有关。
通过对引文所属期刊的统计,可得到该刊对其他期刊的依赖情况及受其他期刊的影响情况。一般来说,期刊的被引用次数与其在学科研究领域的信息交流及学术研究影响程度成正比。
表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图书情报学期刊被引排序
从表9可以看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载文中引用期刊10次以上有14种,根据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本文统计的14种期刊中有13种是图书情报的核心期刊,说明该刊作者非常注重吸收和利用本领域的核心期刊。被引最多的期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为70次,其余依次为《图书情报工作》《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这5种期刊的被引次数远高于其他图书情报学刊物,说明这5种期刊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的报道信息的最好阵地,尤其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被引次数最多,说明了该刊办刊既善于吸收和采用新观点、新思想,其刊载的论文参考源广泛、多样,具有连续性,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独特的特点,也说明其与国内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密切的联系,充分肯定了其核心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对《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载文、引文、作者及基金论文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刊在国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且学术水平、学术声誉在逐年提高,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与特色;载文信息量大,篇幅适中,基金资助逐年增加;拥有一个科研活动多,创造能力强,分布在全国各高校系统的精英作者群;引文数量较多,引文类型以中文期刊为主,引文语种中文为主。这充分肯定了其核心期刊的地位,推动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和发展。美中不足之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作者较少,希望该刊能有意识培养边远地区的作者,并鼓励他们踊跃投稿。
[1] 齐艳红.《情报科学》载文引文分析[J].情报科学,2011(3):383-386.
[2] 孙育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2008年载文、引文、作者及基金资助分析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9-32.
[3] 林燕.2009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25-28.
[4] 张慧乔.《图书馆杂志》2008年载文及作者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7-160.
[5] 褚孝强,冯亮.2008年《大学图书馆学报》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10(9):53-55.
[6] 张海英,等.六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引文的定量分析[J].图书馆,2007(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