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2012-08-30 09:00王涛
博客天下 2012年18期
关键词:城邦哲学家关怀

王涛

真正睡着的人是可以被叫醒的。

装睡的人为什么叫不醒呢?因为他并不想在此刻醒过来,他不愿意睁开眼睛。

比如,你可以给一个将军一个望远镜,他就可以看到远方大敌压境,但是如果这位将军闭着眼睛,那么你给他望远镜,他还是什么都看不到。因为他不愿意作战,不愿意行动,这可能是因为胆小怯弱不敢应战,也可能是因为很天真地以为敌人会突然停止进攻,还可能因为他在权衡利弊,自己如果投降可能会带来生还的机会甚至奖励。

虽然周濂的新书起名为《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周濂显然是想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在于,你无法通过自然的方式去唤醒他,因为他视而不见,掩耳不听。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催眠他,然后再叫醒他。

催眠就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改变他,让他进入另一个不同的状态中。

周濂选择的方式是,从流俗意见、生活经验、日常用语开始,一点点反思、一步步追问、一次次给出尝试性的回答,最后再留出一个初步性的结论。

古典政治哲学中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何哲学家要待在城邦中”?哲学家不期望从城邦那里得到好处,他还可能被城邦中的民众误解甚至被定罪。

周濂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有自己的修辞,有自己的节制,有自己的拐弯抹角和用心良苦。

因为周濂要面对整个民众,这其中不乏意志软弱的虚无主义者、自作聪明的阴谋主义者、理想幻灭的失败主义者、诡辩的现实主义者等等。

这个不可能的对话之所以能够建立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周濂清醒地认识到,哲学家介入对话需要足够的节制。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时常沦为意见领袖,从而违背了哲学的基本关怀,即爱智慧,而抑制不住宣布智慧的冲动。这种连基本的怀疑主义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都没有的人不是愚蠢的,就是危险的。

其次,周濂良好的哲学素养使得他对从表象进入内层,从日常话语进入哲学话语,从激情宣泄进入理性表达的把握适度而自然。

正如周濂在评价维特根斯坦时所言,真正的哲人与热腾的日常闲谈和政治言说之间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在面对喧嚣的流行观念时,或许应持哲学上的审慎。

目前,许多中国学者都急着发言、急着表态、急着胡说八道来获取话语权与关注度。也就是说,他们连沉默性的审慎都不具备。

但是言谈性的审慎是更为艰难的。

在专业术语越来越专业,日常话语越来越奇幻的今天,能够以与现实保持适度距离的方式、以“坐落于生活形式之中”的方式、以“盘亘在自然理解的近处”的方式来对话谈何容易。

作为一名政治哲学学者,周濂显然无法完全隐去自己的政治关怀与立场。

当然,这种关怀可以以一种非政治的方式来表达,但是,最终周濂还是忍不住将几篇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学文章纳入其中,其政治热情和政治见解终究还是跃然纸上。最令人感慨的无疑是最后一篇文章《革命的窄门》。

看来周濂不仅觉得我们需要叫醒小朋友,还要送幼儿园阿姨们一颗子弹,再让小朋友们一起去把幼儿园给拆了,建一座真正的儿童乐园。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师)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濂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32.00元

猜你喜欢
城邦哲学家关怀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哲学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