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紧密围绕铁路和谐发展建设,不断创新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于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实现科学发展,保证“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篇调研报告通过对车务段离退休工作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旨在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做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朝阳”工程。
[关键词] 离退工作管理服务创新发展
把离退休工作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朝阳”工程做好,有利于企业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有利于保证一方平安,建设和谐兰铁。依照路局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们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工作”为主题,紧密围绕车务段离退休工作的实际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通过开展调研,我们对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影响和制约服务、管理诸方面的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定了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信心。
一、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段离退休职工789人。内退人员112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
1、男513人,女276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5周岁。
2、离休干部15人,499老干部1人,老工人24人,退休干部118人。
3,70岁至79岁237人,占离退休人员总人数的30%。80岁至89岁119人,占离退休人员总人数的15%。90岁以上4人。
4,人员主要分布在管内景泰、白银市、靖远、长征、皋兰、兰州东、兰州(4个点)、兰州西(3个点)、西固城(含福利区)、河口南、永登(含中堡、天祝)等17个活动点居住,人数达731人。省内陇南、天水、甘南、通渭、渭源、张掖等地12人,外省籍46人。
5、53名党员中(未包含组织关系转往社区的党员人数)有党员干部24名,占全段离退休人员总人数的0.67%。
6、“空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离休人员中体弱多病,需要特殊照顾的6人。退休人员中体弱多病,需要特殊照顾的42人。
二、离退休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各级领导和组织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部、局各级组织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将离退休工作当作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促进安全运输生产、构建和谐兰铁的重要工作来抓。各项活动安排扎实,组织到位,对站段离退休工作指导性强、支持力度大。
兰州车务段整合以来,为强化全段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在和谐车务段建设中的作用,针对离退休人员居住区域点多面广的实际特点,注意把握工作规律,从务实的角度探索、借鉴好的工作方法。一是成立了段离退休、内退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经过较短时间的工作,有效实现了离退休工作“两强化、七个清”的工作目标。二是突出自我服务工作职能,在景泰、白银市、靖远、长征、皋兰、兰州东、西固城、福利区、河口南、永登等10个车间党支部所在地设立活动点。由所在地车间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由活动点所在地党支部、关工委在离退休、内退人员中推荐一名政治素质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担任副组长,协助车间党支部书记做好内退、离退休工作。三是以车间为单位,按照分区划片的原则成立自管小组。经过推选,有17名老同志担任自管小组组长热心为大家服务。为方便工作开展,还将兰州、兰州西两地区进一步细化为兰州、红山根和火车站、和政东街、和平小区和和政西街、白银路、兰州西站、下西园、润安小区等自管片区,切实把每一位内退、离退休人员都纳入到组织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管理小组的骨干作用,形成了党政两条主线工作互补、相互协调管理、服务的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坚持每年召开老同志座谈会,由段党政领导通报车务段情况,听取老同志意见、建议。段领导班子坚持元旦、春节慰问老同志制度,平时抽出时间接待老同志来访,为老同志“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作侧重点发生新的变化
近年来,离休干部逐年减少,退休职工大量增加。
1、在服务管理对象上,由离休、退休职工为主转向统筹兼顾全面做好离休、退休职工和内退职工的工作。
2、在工作重点上,由落实生活待遇为主,转向更加注重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调动老同志积极性,为铁路现代化建设、车务段安全运输生产发挥余热。
3、在工作方式上,由单一的组织学习转向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丰富离退休、内退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4、在服务方法上,由宏观的侧重组织管理,向人文亲情化、家庭多元化、服务细微化方面转变。由坐等老同志找上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三、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影响和制约离退休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些因素,有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受兼职等因素的影响,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较为薄弱。二是离退休人员“双高期”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受资金因素的制约,离退休人员遇身体患病等特殊情况,个人或单位往往力不从心,不能满足预期服务需求。四是活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离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离退休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推进。
四、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
1、继续做好热心、真心、细心、诚心服务,全心全意为广大离退休人员办实事。随着高龄期和高发病期人员的逐年增多,离退休人员对单位、对组织的依赖性不断增长。在为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中,坚持从政治上、生活上、医疗上按照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视他们为亲人,用“真心”办事,不敷衍,不推诿,不拖延;注重“细心”,服务周到,工作仔细、全面,为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用“诚心”,真心诚意地为离退休人员办实事,解难事,举手之劳的事立即办,一时不能办的事,相约时间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好。涉及政策及原则上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耐心解释、摆明政策讲清道理,以求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工作支持。
2、努力满足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需求。组织各项活动应从老同志的特点和爱好出发,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搭建文化娱乐平台,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路局《七彩人生》和车务段《沙枣花》网络信息平台,发动广大离退休人员积极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爱好,满足多数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的需求。
3、注重自管小组建设,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挥作用”的新路子。工作中,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对因病不能参加活动的老同志可以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其家中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进行慰问,使车间党支部和自管小组成为离退休人员精神依托的家园。
(二)创新方式,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和方法
1、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开展活动,主动加强与社区的工作联系,构建相互合作、配合的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让离退休人员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2、注重实效,做好“无缝对接”。 老同志离岗后,多有失落感和不適应情绪。因此,活动载体贴近实际、贴近需求,才会富有特色。我段每年两次组织老同志“重返岗位看变化”活动,让老同志们在参与安全运输生产的活动中实现晚年价值,保持身心健康,心情愉悦,以激发老同志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普遍支持和欢迎。
3、关爱老同志身体健康,搭建“文化养老”平台。定期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向老同志宣传养生保健知识。建立老同志健康信息档案,定期走访慰问,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组建“金晚霞”老年合唱团,丰富“文化养老”内容,提升“文化养老”水平,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
(三)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工作
1、转变服务方式。注重实现“两个转变”,即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单一的生活服务向个性化综合服务转变。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力争让离退休人员,特别是“双高期”人员都能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2、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爱心和真情拉近与离退休人员的距离,关心、关注、体谅他们的现状,化解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和忧虑。加大离退休人员所在地的活动场地建设和活动经费的投入,适需补充、选配与服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服务管理人员,使活动场所的规模、功能与离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对有病、长年住院的“双高期”人员,应定期不定期地探望、慰问,从精神、物质、生活上为他们提供亲情化、温馨化、人性化的服务。
3、落实工作人员待遇,主动创造条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岗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能。
服务是离退休工作的生存之本,创新是离退休工作的发展之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我们要更加自觉、主动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促和谐,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细化服务措施,在保证服务质量诸方面狠下功夫,做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国家的关心和敬老尊老抚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使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品位、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蒋耀兰(1960- ),女,兰州铁路局兰州车务段劳人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