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唐贵伍 董轩
广西地处边远的西部大开发地区,交通、文化都比较落后,工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区域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如果在经济发展上仍然延用旧的发展模式,广西的经济就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重要的先导产业,是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是区域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不仅对广西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等有着重要意义。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省区,沿江、沿海、又沿边,具有“三重身份”,即“东部的西部,西部的东部,中部的南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承东启西的重要角色。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我国和东南亚经济交流的前沿阵地,充当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渤海湾经济区南北呼应,构成中国沿海经济腾飞的两翼,乃至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部分。
广西由于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特殊的地理造就了极富区域特色的各种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同时,人力资源成本相比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却很低,这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力资本的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其宝贵财富,这必将为广西发挥后发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以享受国家扶助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广西既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政策上的优惠,又可以享受沿海地区有关的开放政策。这些在资金和政策上的优惠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逐渐涌现出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如医药制造业中的广西金嗓子、桂林三金、梧州中恒;电子信息行业中有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称号的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海银河等企业。
目前广西拥有南宁、桂林、柳州3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地理分布上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中轴线,呈三足鼎立领先发展之势。借助其优势优化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提升了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为数不多,截至2010年共有33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医药制造业174家,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45家,电子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17家,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01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仅有1家。其总数与广东省的5774家相比,可谓悬殊。
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还缺乏一些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度不高。广西高新技术产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一些综合实力强,有一定品牌优势的大企业。
广西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分工中基本处于下游产业的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类产品多,整机类产品少;贴牌产品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多数产品仍处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中低端。
虽然广西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具有成本优势,但高科技和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却依然十分缺乏,广西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大省,经济发展条件远远落后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力量薄弱,没有落实吸引人才的有力政策,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研发经费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尚不完善,由于其地处边疆,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吸引外资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很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融资渠道也比较狭窄。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需求高,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查阅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2010年为例,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分别为9678300万元、697069万元;广东R&D经费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分别为3630850万元、88123万元;中部省区湖北分别为198633万元、6544万元;而广西仅为15746万元和1965万元,占全国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比例分别为0.16%、0.28%。
广西作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其对新技术的迅速反应能力和迅速掌握能力本身就比其它省市低,加上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比较快,要求具有较好的各项基础。薄弱的经济基础也就成为了广西自主创新的瓶颈,从而导致了广西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国家先后作出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高新技术化进程”、“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广西区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出台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条例》等系列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广西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积极利用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抓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产业而言,消费者对于其产品的需求本身就处于一种成长的阶段。这就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开发运用提供了市场机遇,对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把握住这个机遇,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服务的市场进行仔细划分,定位目标市场。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广西根据国家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配套出台了多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规划与政策措施,为广西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重视,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步改善和产业投入的逐年增加,各地高新技术产业都有了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制定优惠政策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西部兄弟省份也都加快了各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些不同区域间的多重竞争使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而作为研发投入的风险性却是巨大的,每一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诞生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并且要承担日后是否能被市场所接受的风险。广西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研发能力落后,承担风险的能力自然就更加薄弱。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而使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更新比普通产品要快得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各个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企业把握市场提出了挑战。往往企业花费巨大的投入研发出来的产品推入市场却发现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威胁和打击是致命的。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完善的发展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西在激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方面,特别是科技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仍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科技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并发挥作用。
从国内现状看,我国尚且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高新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信息交流并不十分流畅,直接导致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
目前广西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批上,程序较复杂,具体流程如下:企业申报材料→各服务窗口咨询服务→自治区认定办审查→组织认定→提出认定意见→领导小组审批→上网公示→国家备案颁发证书。就算全部顺利一般情况都需要60个工作日,而高新技术产品更新很快,政府审批程序多、效率低也必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表1
第一,政府应正确定位自己的三大职能,即引导职能、激励职能和协调控制职能。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第三,政府应放宽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引导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全面改善产业的金融投资环境。第四,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造性很强,其成果必须受到保护。因此,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的执行力度,切实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规范竞争行为。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只有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投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优势。所以必须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人,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定意义上讲,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第一推动力,然而目前制约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资金短缺。当前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拨款投入和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而政府拨款投入会受到财政水平的制约,银行贷款又面临着高风险,因此必须加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首先,要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保险制度,加大银行的贷款力度;再次,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关键是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然后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的投入;最后,要尽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为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分享投资利润。
高新技术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智力活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虽然广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却依然十分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薄弱,没有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人才外流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首先要出台相关政策,例如提高高技术人才的待遇,给予研发经费支持等,为高新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防止人才外流,同时吸引高素质高新技术人才来广西工作;其次要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激光研究所等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灵活的培养方式,创新的培养手段,大力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高新技术人才,不断壮大科研队伍的实力。
[1] LUXEMGOURG. Innovative hot spots in Europe: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 [J].Trend Chart Policy Workshop, 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 2003(5).
[2] 郭凤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生物产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3] 汪方胜,蒋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商业研究,2005(01).
[4] 赵勇.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丛刊,2009(06).
[5] 李拓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