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泳江
财务信息化促进了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电子化。财务信息能通过网络实时进行、快速处理、及时传递,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工作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改进,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报销、不等候报账、网上缴费等新的服务功能得到开发和应用,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作为学校重要支撑的财务部门,其财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各校区独立封闭运行到多校区联网实时运行,从满足日常核算工作到核算、管理、服务并重,从局限于财务部门到多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其建设初见成效。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快速、蓬勃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科技经费投入加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审计监督加强等,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进一步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加强各部门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公开透明等因素都要求高校以财务为核心,建立信息化管理。
图1 浙大财务信息化发展历程
财务信息化突破了会计信息输入输出的局限性,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推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创新。
财务信息化促进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电子化。财务信息能通过网络实时进行,快速处理、及时传递,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工作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改进,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报销、不等候报账、网上缴费等新的服务功能得到开发和应用,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财务信息化推进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财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实现了异地查账、异地授权等远距离的财务实时监控,利用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还保证了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
四校合并以来,我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基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从1998年开始的前十年,围绕着多校区核算及以核算软件为核心进行的一系列周边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如:银行对账系统、工资系统、酬金系统、报表系统、收费系统等。2008年以后,信息化建设跨入了第二个阶段,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上,包括财务管理平台、财务一卡通管理系统、网上预约(不等候)报账、无现金报账、网上办事大厅等。
图2 报账模式
一卡通经费项目管理系统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财务一卡通经费项目管理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该系统将校园卡与财务的经费管理和服务功能进行集成,将项目负责人的校园卡与本人负责的经费项目关联,实现报账时身份认证、网上授权、子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结算点消费、电子支付、项目经费的各种查询(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功能。使用经费卡管理功能能够实现更加严密的电子身份认证、更加便捷的网上查询和网上授权。
校园卡信息从校园卡中心进行数据同步,包括关联的银行卡号等信息。
除了财务管理平台提供授权、查询等服务外,在遍布校园的校园卡自助服务终端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查询。
在结算点消费后可以现场刷卡,也可以使用一卡通经费网上转账结算。持卡人不再需要带校园卡到结算点刷卡,只需登录高级财务管理平台,选择支付的结算点,支付成功后打印《校内经费转账确认单》,签字、盖章后交到相应的结算点即可。
无现金报账-预约报账-不等候报账
无现金报账、预约报账、不等候报账是在学校经济体量与报账工作量不断增大情况下,为了解决报账排队等待时间过长,有效分流、合理安排不同类别的报账工作,使报账服务做到方便快捷、报账工作快速流动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
本项目的实施是传统现场报账模式向不等候非现场报账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能够根本上解决教职工在报账现场的排队及等候时间,也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务人员,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无现金报账、预约报账、不等候报账工作方式的优势如下:
1. 提供报销预约平台,加强报销流量的控制,达到工作量相对均衡。
师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到会计核算中心的指定窗口办理报销业务,无需排队,直接办理,方便快捷。采用不等候报账方式,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报账现场拥挤,报销人流无法控制现象,提高财务部门服务形象。
2. 减少工作步骤,从而加快工作进度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报销人员在预约的同时需要将报销的发票按支出内容整理、归类,在报销内容对应的栏目中填写报销金额,自动生成预约号及报销汇总单,会计人员审核报销凭据与网上填写的内容,据此入账。
3. 网上预约时可同时录入报销转账的银行卡号,通过与合作银行的网银实时转账接口,会计人员可在完成审核流程后直接将报销款项转入相关人员的银行卡中,消除现金清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相关的现金风险。
4. 统一身份认证,为今后与有关部门业务系统进行业务集成及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平台。如发展规划处985/211专项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处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等。
我们已完成和实验与设备管理处的设备增置预约报账接口,并于2011年开始运行,固定资产业务的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尽管高校财务部门在财务信息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努力,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财务一个部门远远不够,需要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相互支持,也需要与财政、银行等外部机构进行合作,协调发展。当前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图3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整合
1. 财务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
因为财务信息化各模块是在核算管理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模块功能上相对比较独立,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同时也较少考虑到子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及深入挖掘,数据的利用率不高。
2. 财务信息尚未完全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
财务信息系统基本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目前仅与本科生数据中心保持数据同步,并上传学生缴费信息;与校园卡中心同步校园卡信息;与设备处资产管理系统传递预约及凭证信息),它重复存储了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存储过的数据,既存在各类数据的不一致问题,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依赖于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输出(如人事部门的教师信息、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信息、科研部门的科研信息等)。但是由于尚未建成基于教工的数据中心,会计信息系统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实时提取数据,自然也就谈不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实时支持。
3. 外部数据平台制约
目前与财务信息化关系紧密的银行和财政两个部门,银行的数据接口比较成熟稳定,基本已经能够满足要求。但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及公务卡的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在高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财政国库支付系统接口尚未开放,由此带来数据重复录入、差错以及工作量巨大等问题。
4.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建立
信息的分散不集中、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完整、信息资源的浪费,这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待完善之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力争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料标准化,才能真正使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从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转变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向学校的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这只是财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已不能满足高校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由历史性信息向实时性信息转变
虽然历史性的财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作用,但实时性的信息对决策者更为有用,更具有预测价值。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部门间的联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密切,建立实时性的数据共享机制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由单一财务信息向多元化信息转变
虽然财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但并非是惟一所需,如果仅提供财务信息可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诸如科研合同、资产设备使用状况、人员信息等多元化信息的提供逐渐成为必要。
由概括性信息向挖掘性信息发展
以往的财务信息更多的是提供概括性的综合性信息,具有简单、明了、概括的特点,满足了一般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是对管理者或研究人员而言,综合性和概括性往往掩盖了个别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挖掘出详细的信息满足各自的需求。
财务信息发布由固定式向移动式发展
以往的财务信息一般固定时间和格式,使用者在固定场所才能获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移动设备的使用,使财务信息获取的方式可以由发布者主动推送到使用者,也可以由使用者通过定制来个性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