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东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生活在破碎的家庭中,缺乏爱的关怀,不可避免地在心灵上刻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痕,他们迷茫、敏感、自卑。
小欣是我所带班级的一员,她是个单亲孩子。在我所了解到的单亲孩子中,她的遭遇更令人同情。父母离婚以后,爸爸妈妈对她不闻不问,她像皮球一样被踢给了奶奶照顾。老人体弱多病,对她的生活照顾尚且吃力,哪还能过问她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欣的性格相对于其他同龄人来说有了一些变化:奶奶的唠叨使得她麻木,她学会了在人前唯唯诺诺、低眉顺眼,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从家人的视线中消失,泡在网吧里。
初任班主任,小欣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和重视。她的在校作业干净整洁,就像一个认真刻苦的好学生,但家庭作业,却是偷工减料,龙飞凤舞;在老师面前,她彬彬有礼,说话谦和,可一旦处在同学堆里,马上就出口成“脏”。后来,通过深入了解,我知道了小欣家庭的特殊性,就常常给她一些“特殊关怀”,如安排她和班级第二名小范一起坐,发动几个正直坦诚的孩子与她交朋友,推荐她为校园之星……使小欣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对自己负责。
然而由于缺少家长的配合,小欣的进步没能得到有效巩固。学期过半,随着对网络的着迷,小欣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格中的叛逆一面开始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她开始几天不做作业,与任课老师顶嘴。不得已,我开始联系她的家长,可联系的结果却让我寒心。一次,为了证实小欣作业是否完成,我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她母亲竟说:“我是她的后妈,管不了她,你找她爸。”然后我联系她父亲,一连打了5个电话都是提示“您所拨打的电话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后来才知道她父亲把我的号码拉入了黑名单)无奈我只好请她的奶奶到校商量教育对策,可她的奶奶还未等我把事情说明白,就很不耐烦地告诉我:“这个孩子没救了,管不了了!”
我感到震惊和惋惜。孩子今天的种种不良表现,难道不是家庭给她造成的吗?谁能说她不是在以这种种越轨的行为在进行无声的抗争呢?我暗下决心:再力不从心,我也要管好她!通过一番钻研和求教,我终于找到了打开她心灵的钥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要做好小欣的转化工作,在坚持育人、爱人的基础上要关注她的需求。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缺乏安全感,有较强的自卑感,残缺的家庭让他们缺少爱和归属感。要纠正小欣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满足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我特意为小欣买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让她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写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坚持每天都给她的日记写评语,用笔和她交流,让她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接着我又让小欣习惯于天天做作业。我找她的同桌范某谈心,请他帮助小欣一起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多给她些帮助,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和改变小欣,让她心里找到平衡感:有人关心我,也有人重视我。
我针对小欣喜欢上网的习惯,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管理理论,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让她实现情绪和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注意力转移法通俗来说就是让人的注意力从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者从事其他的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这种方法,一能摆脱不良刺激源,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二能让人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于是,我鼓励小欣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广播操比赛、班级环境建设、班报板报、运动会比赛等。让她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找到自信,调控她的情绪,同时培养兴趣,因为“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除此以外,我又尽力沟通小欣的家长,力求家校共管形成合力。于是,我利用校讯通告诉她奶奶和大伯:小欣作业进步了,小欣书写端正了,小欣劳动可积极了……总而言之,让奶奶和大伯对小欣有信心:这个孩子变得懂事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适应,小欣进步明显,阳光般的笑容又回到她的脸上。但我清醒地知道,作为一个单亲孩子,她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给予她的不仅仅是一片阳光,而是一颗太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