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的策略

2012-08-28 06:33黄学高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8期
关键词:读书情感语文

黄学高

自主式阅读,也可称之“自然阅读”或“感受式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较多先入之见、外部干预地阅读;阅读的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词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而轻条分缕析、外来注入的并且尊重感悟的个性,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范围是开放丰富、大语文的,而非封闭狭窄、小语文的;阅读过程是轻松惬意的,而非紧张劳累的。在阅读领域中,学生开放、自由的自主性阅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儿。

一、激发兴趣,跳出教材多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极大的它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李时珍尝遍百草,可以使爱迪生面对千百次的失败甘之如饴。阅读本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而语文是以阅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应该上得灵动而浪漫的,但事实上学生和老师却难免成为书的奴隶,阅读只是为了分数,这种功利的目的使老师和学生有意无意地对阅读定下了许多规则,而这些规则却扼杀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致“谈读色变”,退避三舍。

面临这种困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兴趣,使之自觉主动的阅读就成了观音手中的杨枝水。于是非功利性阅读便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取消一些机械操作,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自己的想象甚至是“突发奇想”;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徜徉在书的海洋,跳出教科书,吸收了更多的精神营养,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深刻,思维变得活跃,何愁素质上不去。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因此,非功利的、兴之所致的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二、注重理解,关注个性阅读

语文课本本应充满生命力、处处流溢着一种智慧美、人文美,当代语文教坛名师洪镇涛指出,语文教学应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尤其要重视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注重人文,形成生成性阅读

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就是追求阅读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个性化,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习得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但就目前看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代替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取消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因为这个环节最费时。

最好的阅读方法在于作品本身的解读。教师分析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读懂文章,实现阅读的人文价值,但再高明的解说者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作者,那何苦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呢?某些老师又该担心了:凭他们能读懂吗?能理解吗?能应付考试吗?就象父母老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孩子刚学走路时,总要经过跌打滚爬,才能蹒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因为生命本身具有主体意识。

雪化了是春天,让学生多一点自主,让课堂多一些开放,阅读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读书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爱读书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