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
科学是一门实证系统,要用事实、证据来说话。在平时的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假,学生的观察描述不符合事实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同时也违背了科学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对待科学学习,要尊重证据”。
一、明确证据的重要性,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1.不搞伪科学。在科学探究实验的观察、纪录、取证的过程中,我们也得让学生明白不能拿别人的证据作为自己的证据,不能对证据进行随便的捏造、推测,否则,这样的科学就是属于伪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真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寻找科学的真谛,我们必须严谨求实,在科学中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2.不做假描述。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应该结合平时的探究活动,落实到每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对观察的对象要做出客观的、准确的描述,而不能做假描述。例如,回答一个科学问题,就必须要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进行规范的观察或实验,以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事实,才是证据。还要培养学生安静地研究、细致地观察,分清经验与观察事实之间的区别,准确记录每一个信息和数据,养成不随意修改证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在观察实验数据中挑选符合自己想法的内容,不随意丢失资料,明确“每一个描述都很重要”的认识。
二、有效收集学生证据,养成分析证据的习惯
1.观察类证据的展示。对于让学生做观察描述的一些证据,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交流外,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块展示墙,让学生把他们的观察记录张贴于展示墙中。学生知道科学老师如此重视观察记录,便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对科学的敬畏感,便知道了认真观察、真实记录、形成证据的重要性。
2.数据类证据的汇总。在平时的探究实验课中,教师对于全班同学的实验数据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汇总。假如每次教师都能有效汇总数据,认真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那么学生便会有一种强烈的证据意识。对于有的小组出现的异常数据,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引导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然后引导学生对异常的数据进行反思,实验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实验的过程是否严谨,实验的材料有无异样,实验的变量是否严格控制,找到了症结所在,便能找到失误原因,及时调整,重新实验。在师生共同求证的课堂中,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会相应的提高。
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形成尊重事实的素养
1.鼓励实事求是,对异常证据进行再证。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的声音,学生敢于提出来的,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并且和他一起分析、一起再次实验。例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时,交流的几组同学都认为小苏打和白醋能剧烈地反应,冒出的泡泡是二氧化碳,可随后有学生提出质疑,不同意此观点。我便请学生上来试试看,当这位同学往里面倒白醋时,小苏打和白醋又一次剧烈地反应起来,冒出了很多很多的泡泡,而当把燃烧着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时,细木条很快就熄灭了。学生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再到用实验解决问题时,又再一次地经历了自主探究,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这样的实验课堂才能走向成功,走向有效。
2.建立实证档案,对实验证据跟踪考查。教师平时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每次实验后都将每组学生的科学记录表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对每个小组的探究实验是否尊重事实和尊重证据,作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小组的档案资料,并且及时在班中进行表扬和公布。教师如此慎重和严肃地对待学生的实验证据,学生一定会牢牢地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在科学实验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小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