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物味”

2012-08-28 06:33冒慧晶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二氧化碳能量

冒慧晶

与生物课标相适应,生物学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2011年12月,南通初中生物大赛评优课———苏科版生物七(下)第六章第一节《能量的释放与利用》就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节充满了生物学科特色的、有着浓浓“生物味”的课堂。

一、色彩纷呈的课程导入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从课堂开头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各位参赛老师可谓各显神通。有动画导入的,开头放一段大力水手波比从菠菜中获得能量的视频,再加上恰当的提问,让学生明白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有从生活中的经验导入的,从登山,长跑后会感到饥饿,要补充食物获得能量;更有老师索性从神舟八号发射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引入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论中,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些不同的导入合理、恰当、精彩,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抓住学生的心,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新颖灵活的内容处理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和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教师在围绕这些目标的达成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新颖灵活的处理。有从分析人的呼吸需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过渡到动物的呼吸进而提问:植物会呼吸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动手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和动物一样也要靠呼吸来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也有直接从植物呼吸分析再和人的呼吸一起分析比较得出呼吸作用概念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方法和风格,都是要更出色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性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本节课的实验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让每个学生感受呼吸,对澄清石灰水吹气感受呼出气体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在测定植物呼吸和动物呼吸相同时也用了别致的方法,用点燃的火柴伸入植物呼吸的瓶子看是否熄灭来证实植物呼吸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更有老师改进课本原有的实验,改为用针管吸气伸入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用点燃的火柴再伸入针筒内看燃烧的情况鉴别氧气等,实验设计可谓新颖别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初中生物单因素变量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对照”实验也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实验中,“活的生物才能呼吸,死的生物不能呼吸”,从而得出结论———呼吸是生命的标志。

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标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本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如测定呼吸频率,教师适当地引导,每个同学参与实验,测定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运动后的呼吸频率,都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在验证植物呼吸实验过程中,有的老师找了很多植物材料让学生选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地纠正,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有的老师用黑色袋子将植物装在里面,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呈现迷惑不解,“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再将黑色袋子打开(里面有的是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有的是没有生命的植物器官),学生恍然大悟,得出结论:原来只有活的细胞才能呼吸,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可见,实验教学的创新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教学,《能量的释放与利用》这堂课的不同呈现,符合生物新课标的理念,知、情、意三维目标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散发出了浓浓的“生物味”。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二氧化碳能量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能量之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