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2012-08-28 06:05崔耕和惠军明
中学语文 2012年32期
关键词:掬水禅心空明

崔耕和/文 惠军明/评

掬水月在手

崔耕和/文 惠军明/评

极喜欢一句有趣、空灵的佛语,叫“掬水月在手”。曼妙夜空,皓月高悬,近之又非嫦娥吴刚,于是慧心一闪,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灿烂在手掌心里,一片禅心也在月色里氤氲开来……

有月当空,有水可掬,有月盈手,虚实相映,虚幻缥缈。掬之趣,趣在一念之转,趣在一掬得月,趣在有月映心。

每每品味“掬水月在手”,脑中总浮现这样的场景:万里春江,一片空明,水光月色,交相辉映。在澄明迷幻的色调中,在幽邃渺远的意境里,端坐着一位白衫老者,白发银须飘动,目光清澈悠远,手掬一捧江水,思绪穿越千年。背景有五十弦锦瑟弹奏的清丽古曲,点缀着清风徐徐,浮云缕缕……似乎,不是这样的图景,就对不住这浸透心扉的禅语。

如果跌回现实里,这样的图景,几近痴人说梦了。在喧嚣繁杂中生活惯了,我们极少有“掬水月在手”这样的情怀与韵味了。为了生存,我们总是让身体在现世中不停奔波,让心情在红尘中不断起伏,让精神在得失中迷茫悲喜,我们恰恰忘记了,心灵最好的营养是宁静,宁静是心灵最喜最爱的境界。“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唯有宁静之时,才能倾听灵魂之歌,才能灵光一现,掬一捧水而得月。

不是吗?当青葱男女由嬉戏打闹转为羞怯宁静时,甜美的爱情要来临了。当文人骚客由奔放高歌转为忧郁宁静时,传世的作品要诞生了。当凡人百姓由奔波忙碌转为安详宁静时,心与神要幸福契合了。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这里说的“止”,便是一种清澈见底的宁静。止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悲、喜怒哀乐一切皆空,是修心修道者奉行的方法,也是常人所追求的境界。

如果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人生的妙趣,那么,宁静超然则是心神来临的永恒形式。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也难怪,置身滚滚潮流中,人难免会不由自主地被挟裹前行,又有谁能真正停下来思考纪伯伦之叹呢?又有谁能停下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灵魂呢?

世界永远是热闹的,热闹的生活是逃不掉的,世俗也是避不开的,心静如水固然是有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透过热闹享受其背后的无限广袤与宁静呢?最简捷的方法可能就是读书了。一册在手,能穿越时空的束缚。智者哲人的低语,也许能引领我们摒弃浮躁,回归自然。

“这么好的夜晚,宁静,孤独,精力充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灯前,吸着烟……”周国平先生的方式很空寂,烟头火光明灭之间充满了无限禅意,与“掬水月在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看,得月之法,远不止一掬,就看你怎么悟了。

[感悟]沐浴在洁净的月光之下,掬一捧水而得月,真乃物我两忘,禅心氤氲,一派空明澄清。然而尘世喧嚣,为了生存,为了各种欲望,我们终日奔波劳苦,精神麻木迷茫,早已失去了本我的状态。“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整日漫无目的的行进,我们失却了多少美好的岁月,错过了多少动人的瞬间;整日在浮躁中挣扎,我们的灵魂多么荒芜,我们的生活多么无聊。真应该好好思索一下,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人生?回归自然,心若止水,随遇而安,懂得适时放下,去品味享受简单的生活,心灵才能宁静而安详,才能找寻到真正的幸福。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掬水禅心空明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江岚诗词二首
陶罐
云水禅心、玉振金声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10·16全国公映
“远天凝伫 弱德之美”
——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研讨会召开
马行云——雲水禅心、云陶滇瓷
佛 祖
李学明:且将诗画寄禅心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