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内镜作为一种有效的介入性诊疗仪器,在临床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多个学科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的清洗和消毒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患者与工作人员造成化学性损伤或引发医院感染[1,2]。为了便于管理和充分发挥这些医院器械的作用,某院于2011年7月成立了内镜中心,对内镜的临床应用进行督导和管理。内镜中心成立后,内镜的消毒、灭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某院有胃镜、宫腔镜各6条,气管镜、肠镜、膀胱镜各3条,由感染办专职人员对内镜进行数据调查,调查时间范围为内镜集中管理前12个月(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内镜集中管理后12个月(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每条腔镜每月采样一次,其中胃镜、宫腔镜为72次,气管镜、肠镜、膀胱镜为36次,具体结果见表1。
1.2 调查方法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 ml无菌试管从活检口收集,及时送检,2 h内检测。
从表1可见某院内镜中心成立并对内镜进行集中管理后,某院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均超过了97%,其中胃镜、宫腔镜、膀胱镜的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表1 内镜集中管理前后12个月采样的合格情况
内镜在临床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侵入性的器械操作,使用内镜进行诊疗工作时,对无菌的要求相当严格。为了对内镜的临床工作进行督导、管理,某院于2011年7月成立了内镜中心,对内镜室进行专职管理,通过临床实践,收到了很大的成效。通过表1显示,对内镜进行集中管理后,某院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此种情况,分析如下:(1)内镜集中管理前内镜是由临床科室管理,人员不固定,操作不规范,清洗设施不达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制订的内镜室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等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不尽如人意。(2)鉴于上述情况,某院对内镜实行集中管理,成立了内镜中心,对内镜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在内镜室的建设布局上,设立了患者侯诊室、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特别是基本的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设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消毒灭菌器,注射器、各种刷子等比较齐全,符合环境卫生学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要求;在人员配备上,专职任职了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各种技术人员,各尽其职;对每个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均具备完善的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储备,并且每年至少参加省级以上关于内镜管理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一次;清洗消毒人员相对固定,并对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以方便出现内镜监测不合格可以进行溯源追踪,具体到人,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使内镜的合格率大大提高。
[1]温宪芹,李子尧,刘雷,等.山东省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状况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6):738-740.
[2]张志伟,钱雪松.腔镜中心的感染控制.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