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荣
(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住宿服务、旅行代理服务、餐饮服务、导游翻译服务、游览娱乐服务、旅游交通和通讯服务等。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新型产业。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国际旅游接待大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无疑对我国国际旅游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具有创汇成本低、受到贸易壁垒干扰少、提供就业岗位多等优势,因而在今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
近年来,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0年安徽省接待外国入境游客数量为2.06万人次,而2011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为262.87万人次,增长了127倍。1990年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500美元,而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13.13亿美元,增长262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安徽省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分析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并与周边省份进行对比。另一方面是分析安徽省入境旅游服务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并与周边省份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比较出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
入境旅游人数比例。近年来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从数量上来看有了较大增长,从2005年的41.06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17.40万人次,在5年中增长了2.86倍,其原因是一方面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兴趣逐渐增加,在全国旅游人数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安徽省旅游政策逐渐完善,旅游设施逐渐完备,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游客来皖参观旅游。但是安徽省入境人数相对较少,2010年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为117.4万人次,而毗邻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则分别达到473.50万人次和447.41,分别是安徽省的4.0倍和3.8倍。从占全国入境人数比重上看,安徽省从2005年开始,每年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均低于5%,而江苏和浙江省所占比重均为10%以上,2008年后更高达15%以上。2010年入境人数比重仅为占全国的4.5%,与江苏省的18.1%和浙江省17.1%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在近年中安徽省的入境人数有了较大增长,但是与周边旅游强省比较,水平依然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例。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是指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比例。
表1:我国部分省份国际旅游服务收入国内市场占有率(收入单位:百万美元,比率单位:%)
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绝对数量来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005年的186百万美元增长至2010年709百万美元,增长率为281%,说明安徽省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较快,为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较,安徽省2010年的旅游外汇收入是江苏省的15%,是浙江省的18%。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上分析,安徽省在2005至2010年间所占比重有明显增长,由0.73%增长至1.36%,说明安徽省的国际旅游竞争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所占比重依然非常低,仅为江苏省的8%,为浙江省的14%,同周边旅游强省相比,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所占比重依然较低。因此,无论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来看,安徽省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周边旅游强省相比,都表现出较大的差距。
表2: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消费比例(单位:%)
从安徽省国际旅游消费比重上来看,长途交通费用始终占据国际旅游消费的最大比重,在2005年至2010年平均占31.95%,说明入境游客在安徽旅游交通成本较高,安徽省基础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机场、航班较少,铁路公路交通不畅等问题。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安徽省国际旅游门槛提高,不利于安徽省国际旅游的发展。入境游客在游览、餐饮、娱乐等方面花费较少,其中娱乐所占比重只有5.9%,在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这也说明安徽省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旅游景点和地区娱乐性不强,活动项目不多,难以满足国际旅客消费和娱乐的要求。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RCA指数也可以用于测算国际旅游贸易的竞争优势。对于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来说,安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等于安徽国际旅游服务的出口额占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公式为:
公式中 xij是安徽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可以用安徽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来表示,xs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xsj代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ys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值。
表3: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
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地区)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 (地区)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 (地区)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低于0.8,则表明该国(地区)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可以看出安徽省RCA指数有了一定提高,说明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逐年增强,但是从RCA数值上看,安徽省各年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均低于0.8,说明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弱。
偏离—份额分析法 (SSM)是以安徽省入境旅游游客客源市场为样本,以全国入境旅游游客作为大尺度区域样本,将安徽省入境游客客源市场在一段时间总的变化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对客源市场的增长或衰退趋势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安徽省在时间[0,t]之间,国际游客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如下:基期年份安徽省的国际游客总量为a0,末年为at,安徽省国际旅游的客源地分为n个部分,基期年份安徽省接待的来自于j地区国际游客量记为aj0,末期年份年份安徽省来自于 j地区国际游客量记为 ajt(j=1, 2, 3...,n)。以A0、At表示全国范围内在相应时期基期年份和末期年份的国际游客总量,以Aj0、Ajt表示基期年份和末期年份客源地j到达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总量,因此:
客源地j到达安徽省的客流量在[0,t]时间内变化率为:
客源地j到达全国的客流量在[0,t]时间内的变化率为
以全国范围内各客源地客流量作战份额为标准将安徽省各客源地流量标准化可得:
在[0,t]时段内客源地j到安徽省的客流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j、结构转移分量P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j这3个分量:
安徽省总客流增量G以及总的份额分量N、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和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分别表示如下:
安徽省客流量比较全国的相对增长率为:
基期客源地j到安徽省旅游客流量占同期客源地j到达全国客流量的比重为:
末期客源地j到安徽省旅游客流量占同期客源地j到达全国客流量的比重为:
将L分解可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
数据选择《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2005年、2010年度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数量。客源国地区样本由于数据资料限制,分别选择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加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共9个客源市场样本。通过2005年和2010年数据指标的比较,揭示安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状况。
表4:安徽省与全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利用表5数据,根据SSM计算方法,可得:
表5:安徽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SSM分析
表6:安徽省国际旅游市场结构在全国背景下的总体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韩国、美国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安徽省国际旅游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日本、法国、德国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市场竞争力优势也比较明显,这些市场应该予以重点关注。而俄罗斯、新加坡、英国市场竞争优势稍弱,说明安徽国际旅游对这些市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从总体上来看,安徽省国际旅游市场的相对增长率L=2.22,结构效果指数W=0.90,竞争效果指数u=1.69,总转移分量D=753724.54,说明安徽省各海外客源市场总体增长势头较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国际旅游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
国际旅游模式创新存在着“乘数效应”,为旅客所接受的旅游模式创新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且能够扩大旅游资源的影响,实现安徽省国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旅游模式创新。目前,低碳生活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国环保人士们进行了各种“低碳旅行”的尝试,一些国家也开始推行“低碳旅行”的公民教育。2010年的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首次共同签署了《低碳旅游倡议书》,倡议全球有识之士采取行动,增强旅游环保责任感,降低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这一国际背景,安徽省可以建立生态旅游实验区,在实验区中不设高耗能、高排放的旅游接待设施,只鼓励小型乡村酒店和民俗接待户经营,并在餐饮、住宿、沐浴等接待服务中,推广太阳能、生物质气能等新能源,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路线设计上,可以提供徒步游、自行车旅游等更加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
文化旅游模式创新。外国游客来安徽省观光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对安徽省自然风光的向往,而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徽文化对游客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安徽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宗教文化方面,九华山被誉为“莲花佛国”,拥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在饮食文化方面,安徽省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徽菜更是以其精湛的火功和烹调技法驰名天下;在文化建筑方面,安徽省内有许多古徽州村落,比如著名的西递宏村;在历史遗迹方面,安徽更是拥有着众多的名人遗迹和历史遗址等。安徽省应充分挖掘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全方位、立体的文化旅游模式。
在线旅游模式创新。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非常成熟的在线旅游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世界著名在线旅游业巨头EXPEDIA通过自身庞大的信息采集能力,将交通、住宿等旅游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旅游者,帮助旅游者制定旅游路线,安排旅游食宿,提供旅游安全服务等。安徽省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实现旅游咨询化,为国外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咨询服务。
由于安徽省国际旅游交通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顺畅高效的交通网络,构建“公路、铁路、航空、河道”立体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安徽省旅游交通环境。完善安徽省机场职能,加密与韩国、日本等重要客源地的航班班次,加强省内旅游景点的铁路公路运输建设,在重点的旅游城市开设旅游专车,提高列车档次和服务,做到每个景点都能够低成本、安全顺畅到达。同时完善旅游信息功能,加强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安徽省旅游门户网站,为国外游客提供更多更完备的信息服务。加强旅游宣传,提升安徽省国际旅游形象。
游览和娱乐是国际旅游中弹性大、消费高的产业,但是安徽省国际旅游中旅游和娱乐两项收入较低,竞争性较差,要提高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的整体竞争能力,应该对游览和娱乐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游览方面,安徽省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娱乐方面,加强娱乐设施建设,开发国外游客乐于参与的游乐项目。
现代旅游营销离不开广告宣传。加强安徽省旅游宣传可以让国际潜在游客认识安徽旅游、了解安徽旅游。反观安徽省旅游宣传,相比较周边旅游强省而言,宣传的力度显然不够。安徽省只有黄山、九华山等几个著名旅游景点制作了广告宣传片,而对安徽省整体旅游的宣传则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也造成了国际游客只知道有黄山而不知有安徽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安徽省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策划推广我省旅游国际营销形象和重点旅游产品,大力打造“三山两湖”之旅、世界遗产之旅等核心产品以及自行车旅游、养生旅游、“三国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产品。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强化立体宣传,广借平台、广拓渠道、广搭载体,形成全方位、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推广格局。
安徽省旅游整体表现为“皖南热、皖北冷”的格局,在安徽省国际旅游中,应加强旅游中心地层次结构建设,树立具有带动性的中心旅游区域,带动周边城市旅游发展,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使高水平旅游地区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进而带动低水平地区旅游发展。在省际间,可以通过跨省的交流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跨区域旅游产品。比如与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合作,打造山水、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与江西合作,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通过积极推动合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宣传促销区域旅游资源和产品,宣传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等,实现资源共享、市场联动和利益互惠。
通过运用SSM分析法对安徽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可以发现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入境旅客规模、旅游需求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日本、韩国、美国三国在安徽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韩国一直是安徽省的最大国外客源国,安徽的“两山一湖”是韩国游客首选的目的地;日本是安徽省重要的客源地,与安徽省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较广泛的联系;美国也是安徽省的重要客源市场,安徽省有着悠久广博的文化资源,巨大的文化差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足以满足美国游客的猎奇心理。这三大海外旅游市场可以列为一级旅游市场,对于这类市场要予以特别重视,针对这些国家游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相关服务。比如针对韩国旅游市场,要研究韩国居民的生活习惯,增加一些韩国料理项目以及文化展示表演、茶文化展示等活动,或者增加一些韩国人喜欢的KTV、酒吧类的服务项目。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在安徽省入境旅游中的地位逐年提高,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这部分国家可以作为二级旅游市场,是安徽省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目标市场。而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竞争转移优势不是很明显,需要加大开发力度,这些国家可以作为三级旅游市场。安徽省在重点开发目标市场同时,还要做好南非、南美、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客源市场的开发,力争开拓多元化客源市场。
对海外客源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后,可以将一级和二级市场作为开发和宣传的主体,重点加强对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在保证上述目标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客源的多元化,积极拓宽客源市场。
[1]陈以威.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基于竞争优势指数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2(5).
[2]张百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发展中旅游强国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
[3]高静,梁昭.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2006(9).
[4]赵淑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九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
[5]董小麟,庞小霞.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