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朱黎明,朱凤,栾立云,孙兆圣,陈兰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 210028)
酒渣鼻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年人,好发于颜面中部,尤以鼻尖、前额、下颌多见,对称分布,损害早期表现为鼻部皮肤弥漫性潮红、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损害,晚期形成鼻赘。以往采用药物外用、抗生素口服、冷冻治疗等效果均不满意,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科采用非创伤性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结合口服凉血四物汤,外治与内服相结合治疗早期酒渣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97例入选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选择Ⅰ期和Ⅱ期酒渣鼻患者,均符合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样丘疹和脓疱,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按就诊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 54 例,年龄 19~50 岁,平均(32.56±9.65)岁,病程4 个月~10 年,平均(3.43±2.60)年;对照组 43 例,年龄 20~55岁,平均年龄(34.86±8.99)岁,病程 6 个月~12 年,平均(3.10±2.10)年;治疗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内服或外用抗生素、维甲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无光敏史,无严重系统疾病。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严重程度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LumenisOneTM,美国科医人公司)治疗,波长590 nm,脉宽3.5~4.5 ms,延时20~30 ms,能量密度18~20 J/cm2。清洁皮损局部外涂2~3 mm厚冷凝胶。皮损面积小于1 cm2选择15 mm×8 mm的治疗头,>1 cm2选择15 mm×35 mm的治疗头,治疗前选择耳前区皮肤进行试验性治疗,一般从低能量开始,脉宽4.5 ms、时间30 ms、能量密度18 J/cm2,接触冷凝胶后发射,根据试验区皮肤反应,对整体治疗做相应的能量增加。治疗时注意保护眼睛,治疗结束立即冷水洗去冷凝胶,若治疗区灼热感明显,冰袋冷敷10~20 min。术后避免日晒,外出时外涂防晒霜。皮损治疗后颜色变浅,再次治疗时可上调能量密度1~2 J/cm2,间隔3周1次,共4次。同时结合中药凉血四物汤加减口服,方药组成:生地20 g,黄芩、丹皮、当归、栀子、陈皮、枳实、红花、川芎、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单纯予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每隔3周1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6周观察1次,记录皮损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1.2.2 疗效观察标准[2]观察患者面部红斑、丘疹和脓疱等炎性皮损,采用0~3分记分法,按0分=无,1分=轻,2分=中,3分=重,总积分<3分评定为轻度,4~6分为中度,7~9分为重度。
1.2.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60%~94%;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3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P>0.05);治疗第12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5.22,P<0.05)。强脉冲光治疗1次后,2组患者红斑均有所变淡,且以红斑期见效最快,治疗过程中仅9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小时出现明显的红斑反应,冰袋冷敷30 min,红斑好转,1周后红斑反应完全消失,不影响再次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色素异常及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表1 2组治疗6、12周末临床疗效比较 例(%)
酒渣鼻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患者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红斑初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呈细丝状,随病程延长,血管扩张更明显,纵横交错,而毛细血管扩张期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血管进一步扩张。强脉冲光治疗仪(Lumenis OneTM),运用连续波长的强脉冲光进行非剥脱性皮肤美容这一新技术,强脉冲光选择性的作用于不同靶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3],波长590 nm光选择性作用于血红蛋白,酒渣鼻内靶组织吸收大量光能并转化为热能,血红蛋白受热凝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组织缺氧,凝结坏死,血管逐渐闭塞、萎缩,使扩张的毛细血管被闭塞和清除[4]。由于该技术能精确控制强脉冲光的波形,避免了能量不稳定造成的皮肤过热或无效加热,减少了强光治疗过程中的皮肤热损伤,减少了色素沉着等并发症[5]。临床用IPL-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技术治疗酒渣鼻安全,疗效确切,恢复时间短,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损伤、不良反应,无并发症,目前已成功用于酒渣鼻的治疗。
中医认为酒渣鼻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或嗜酒过度,或素体阳盛,过食油炸肥腻之品,致热气上薰,复遇风寒之邪,受阻肌肤所致。《外科启玄·肺风疮·渣鼻疮》所言:“鼻乃肺之窍。因肺气不清,受风而生,以致热凝结于面所生。清肺消风活血药治之”。故治予清热解毒凉血,选方凉血四物汤。该方源于《医宗金鉴》,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有理气活血,清热凉血养阴之功效:黄芩、丹皮、栀子有清热、泻火、散瘀,燥湿之功能且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陈皮健脾和胃,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甘草能清热润肺泽肤,诸药合奏可达清热消疹润肤泽面之功效。
本项研究中,笔者将强脉冲光联合内服中药治疗早期酒渣鼻,清解肺胃郁热,凉血活血化瘀,缓解症状同时,强脉冲光直接破坏病变的毛细血管,内外治疗相结合,与单纯用强脉冲光比较,治疗早期并无显著差异,但12周疗程结束后,治愈率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8.
[2]于小兵.5%过氧苯甲酰治疗蠕形螨感染的酒渣鼻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7:465.
[3]刘梅,李远宏,何春涤,等.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酒渣鼻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0(3):171-173.
[4]刘梅,李远宏,吴严,等.强脉冲光治疗雀斑、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6):337-339.
[5]杨宁,李大铁,谷琪,等.不同能量的光子嫩肤对豚鼠皮肤黑色素分布及含量的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14(3):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