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全
(遵义县农牧局,贵州 遵义 563000)
番茄是人们较钟爱的蔬菜品种之一,市场需求较大。大方地处黔西北高原,平均海拔1 700 m左右,7月平均温度约20.0 ℃,无霜期260 d,较适宜秋延后番茄的种植。番茄一般单产2 000~2 300 kg/667 m2,最高单产可达 3 500 kg/667 m2[1],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番茄种植过程中,病害发生频繁,特别是番茄晚疫病,发病快、蔓延迅速、再侵染频繁,难于控制,通常减产10%~30%,严重时达80%,甚至绝收[2]。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 infestans(Mont.)de Bary],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其寄主范围较窄,除番茄外,侵染马铃薯和茄子,具有2~4个生理小种,低温高湿条件下极利于该病原菌的生长,在干燥高温条件下,病原菌很快丧失活力[3]。而大方县由于天气原因,番茄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为了更好地对该病进行防治,笔者对该种植区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2011年7月5日-8月24日,在大方县达溪镇坝子村“大方县高原秋淡无公害蔬菜种植区达溪示范点”番茄种植区,从田间出现病株开始调查,随机抽取渝抗2号、渝抗4号、中杂9号、中杂12号田块各一块,每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00叶,记录病叶数严重度。调查采用如下分级标准:
晚疫病叶片分级标准[4]: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与叶面积比值<20%;2级病斑面积与叶面积比值20%~40%;3级病斑面积与叶面积比值 40%~60%;4级病斑面积与叶面积比值60%~80%;5级病斑面积与叶面积比值80%~100%。
气象资料由大方县气象站提供,包括日均温、日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度。
2011年7-8月大方县降雨情况,见表1。
表1 2011年大方降雨情况
由表1可见,大方县2011年7-8月降雨较多,空气湿度较大。
通过调查,2011年大方县达溪镇蔬菜种植区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2011年大方县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
由表2可见,2011年大方县达溪镇蔬菜种植区番茄晚疫病在调查时间内未加防治的情况下发病情况逐步严重,7月5日到8月24日,大方县达溪镇雨日数达32 d,晴天分别为7月6日、7月11日、7月13日-7月16日、7月30日、8月4日、8月16日、8月17日、8月22-8月25日,特别是7月22日、7月28日、8月3日、8月15日均为早上雨,而下午湿热。由于平均日降雨在4 mm以上,日均温20 ℃左右,相对湿度为83%以上,于是7月30日、8月4日、8月16日出现3次发病高峰,8月23日以后,由于天气转晴,湿度降低,病情有所缓解。
2011年7月22日以前,连续的雨天是病害的潜伏期,7月22日少部分田块发病,7月30日病害开始扩展,8日发病进一步严重,8月16日全田80%以上发病,少部分田块全田萎蔫。大方县达溪镇是连片种植,先在上风区发病而后顺风传播,导致8月15日、8月16日两天之间,病害蔓延迅速,两天之内即窜遍全田,病重的田块看上去一片焦黄,在这段时间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渝抗2号、渝抗4号与中杂9号、中杂12号相比,虽然发病,但植株较健壮,病叶较少。当然,以上调查可能因种植地点、上茬作物以及田间管理的差异有所影响,不过,综合起来,选栽渝抗系列品种能对番茄晚疫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通过调查,2011年大方县达溪镇蔬菜种植区番茄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未加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中杂9号8月24日病情指数高达69.5。
随着植保科技的进步,病害防治进一步向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对大方县达溪镇蔬菜种植区番茄晚疫病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由于番茄晚疫病属单年流行性病害,一年多次发生,因而压低越冬菌源、使用轮作等手段其实并不是很好的防治措施。现在对番茄晚疫病防治的药剂已不少,但抗药性问题较严重,因而,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手段,是番茄种植中晚疫病防治值得借鉴的方法。
对大方秋番茄晚疫病发生调查发现,8月21日以后连续5个晴天无疑是对病害控制最有利的外部条件,这给人们带来一定启示:能否通过对天气的测报而达到避开低温高湿天气,控制病害的目的。
[1]谢文秀,李桂莲,王天文等.贵州高原秋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2(3):53~54.
[2]朱桂宁,黄福新,刘志明等.广西番茄晚疫病流行原因及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2002(5):251~252.
[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植物病理学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