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生 (农业部畜牧业司 巡视员)
2007 年以来公众对畜牧业生产形势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一方面是因为2007年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畜牧业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些要求既包含营养水平,也包含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猪肉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相关,从图1中可以看出,猪价上涨,CPI上升,反之亦然,而CPI的高低会影响国家银行利率。因此,业外人士比业内人士更关注猪肉价格的走势。如网上有关猪肉价格走势的报道大多出自证券公司之手,有人甚至将CPI戏称为 “中国猪肉价格指数”。
2012 以来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上涨,而饲喂这两种饲料的猪、蛋鸡和肉鸡生产的畜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养殖效益较低。肉鸡行业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对养殖户已基本无保护政策,但2012年上半年龙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还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牛羊肉的价格一直持续上升,总体上处于盈利状态。鸡蛋的价格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由于饲料价格上涨,2012年上半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一只鸡大约亏损8元;养猪生产处于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过程中,猪肉价格的波动较大,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同比上涨5.9%,但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并未相应上升,必然会影响到猪肉的价格。同时,猪肉价格的波动与生猪存栏的变化密切相关。2012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同比下降,而生猪存栏量同比增加 (图1和图2)。2012年8月第四周猪粮比价为5.8:1,小于6:1,已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
2.1.1 饲料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畜禽品种以地方品种为主,其饲料以农副产品为主,但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随后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品种进行改良,大部分引进品种已完成本土化,一些品种已成为畜禽生产的主打品种。如生猪方面的杜长大,这些引进品种的饲料以大豆和玉米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畜禽生产对大豆和玉米等精饲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大豆产品中18%~22%为大豆油,其余78%~80%都是豆粕,主要用于畜牧业生产。早在1965年,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而现在是净进口国。过去,我国是玉米净出口国,从2010年开始我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2012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40.48万吨,比2011年一年的进口量 (161.7万吨)还要多。由于我国对大豆和玉米的需求多,而且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饲料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2.1.2 土地
在西部地区找一片土地进行规模养殖相对较容易,而中东部地区即使是小规模养殖的用地也较难。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方面指出,应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但当初列为荒山荒地的土地现在大部分已置换为基本农田保护地。因此,发展畜牧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的制约。
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农业源排放量占全国化学需氧量 (COD)排放量的47.6%,氨氮排放量的31.0%。其中,畜禽养殖业是农业源排放量的主要来源,COD和氨氮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和79%。因此,畜禽养殖业是 “十二五”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阵地和主战场。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 《节能减排 “十二五”规划》对农业源减排主要考虑畜禽养殖业,明确提出了农业源COD和氨氮的减排目标,即到2015年,农业源COD和氨氮分别应削减96万吨和8.3万吨,要比2010年分别削减8%和10%左右。
由于养殖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养殖业。相对于2009年,2012年生猪养殖户占农户的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2亿多农户退出了养猪行业。虽然散户的退出有利于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不愿意从事养殖业的意向。用工难已成为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农场主反应,其农场每年饲养员的流动率可高达30%。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用工问题将成为养殖行业最尖锐的问题。
西部地区养殖用地大部分是农用地,而农用地不能抵押,养殖场属于农用地同样不能抵押,牲畜也不能抵押。因此,无法向银行申请贷款,导致养殖业很难扩大规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 “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作为目标任务,强化职能综合执法,稳定基层队伍,着力构建和完善 “六大体系”,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现代饲料产业体系,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力争用五年时间,推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跃上新水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突破。主要原则包括坚持自给自足为主,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质量优先,坚持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