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 杨跃承
长城所的王德禄所长和赵慕兰出了一本新书——《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这本书写作得很有意义,书中对于创新系统性、创新微观机理、创新动力,创新与新经济、创新与产业发展,以及创新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核心要求都有介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园区问题。书中明确的回答了什么是世界一流的园区,并通过介绍创业、天使投资、制度、人才、一流大学这些内容,给出世界一流园区的主要测度——拥有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安排和创新思想要素,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园区。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就要很好地了解与把握这些测度及其背后的客观规律,要认真地研究并寻找差距。比如,中关村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就要先成为一个知识创造与扩散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资本中心,要成为人才有效发挥作用的中心和制度创新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通过原创进而产生世界级的大企业、大公司,才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发展创新经济,需要知识创造、技术转移、技术创业以及企业成长等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
第二,产业组织方式问题。创新驱动是一种源自创新主体的自组织行为,其组织重心应在市场化的产业组织体系,要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而不是在领导人、大企业、大专家手里。美国新兴产业组织者是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做好政府引导;另一方面,还是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重视创新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等投资者的功能作用和地位。
第三,战略选择问题。这本书介绍了当前硅谷等地区创新创业的新特点和趋势,勾画出当前发展创新经济的路径,这对中国建设高新区非常有启发。我到各高新区时经常讲三句话,首先要把握好战略框架,第二要把握好核心要求,第三要把握好基本规律。实际上,这本书也重点讲到了战略框架,即高新区是要做跟随创新,还是做原始创新;是要选择跟随战略,还是选择领先战略。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大国,战略选择的问题开始凸显。一些人认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能成为竞跑者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我认为,中国一定要追求领先,做高端,这就要从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微观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研究美国等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全球领先。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中国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不同的战略选择,我认为也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即做园区,究竟是做粗放式的,还是做内生式的、创新驱动式的。香港大学许成钢教授说,最近中国有些地方出现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态势。例如,青岛要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这是一个大孵化概念,这个孵化器并不一定马上实现,但说明青岛的发展在关注知识创造、创新创业、产学研结合和体制机制的改变。南京出台“科技九条”,其中一条是,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最多按95%的比例划归个人。尽管政策落实还有一定难度,但我认为,这个政策反映了一种愿望,一种追求,我认为这种愿望和追求就代表了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四,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书中很多内容反映了硅谷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领先,实现创新领先,是因为遵从了企业成长、技术转移和转化、产业价值、产业组织及市场竞争的规律。这些规律都需要中国在现阶段进行总结、思考和研究。
王德禄所长在书中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访谈,以及对大量鲜活、成功案例的描写,全面地揭示了有关创新发展的很多内容。对于中国的高新区如何实现下一步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和产业组织更加有效率,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