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宫腔注射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孙静
目的 评价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6~9周的妇女,均为初孕、无经阴分娩及孕中晚期引产史或仅有剖宫产史,要求行人流术而无禁忌证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后施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操作术。结果 两组术中宫颈松弛度、疼痛程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流术中应用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安全、简单、价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流产; 双腔导尿管; 利多卡因; 扩张宫颈
人工流产是早期终止计划外妊娠的主要手段。手术虽简单,但采用传统人流法操作,手术者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对初孕妇、无经阴分娩及孕中晚期引产史或仅有剖宫产史者而言,人流操作更困难,且并发症多。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在传统的人流术中占10.6%[1],故笔者在人流术中采用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法,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提高了手术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妊娠6~9周妇女,年龄17~40岁,均为初孕妇、无经阴分娩及孕中晚期引产史或仅有剖宫产史者,B超证实宫内妊娠。排除生殖系统急性炎症,术前2次体温在37.5℃以上,宫体、宫颈发育畸形,严重的心、肝、肾等全身性疾病,妊娠剧吐、酸中毒尚未纠正者,妊娠合并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孕妇自愿要求人流,经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吸宫负压控制于400~500 mm Hg;指定医生施术;指定护师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做好数据统计。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中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2.1 观察组 选用广东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4-FR5-10 ml双腔硅胶女用导尿管1根,其前端至水囊末端共4 cm;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操作:常规消毒后,探明子宫方向,缓慢插入导尿管,深度以超过子宫内口2~3 cm为宜,在宫颈外口持钳固定尿管防滑脱,助手经尿管注水端先向水囊缓缓注入生理盐水2~3 ml,术者向外适当轻拉尿管填塞宫颈内口,将2%利多卡因8~10 ml经尿引流管腔缓慢注射到宫腔,用钳夹闭尿管引流端,根据孕周大小,助手继续向水囊缓慢注入生理盐水4~5 ml后取下注射器。保留5 min后,抽放水囊,取出尿管,吸宫操作同传统人流术。
1.2.2 对照组 术前术中不用任何镇痛等辅助药物;严格按妇科手术中传统的人工流产操作规范施术。
1.3 评定标准
1.3.1 手术疼痛分级 依据WTO疼痛分级[2]。0级:无痛,保持安静;Ⅰ级:轻微疼痛,基本能安静配合;Ⅱ级:中度疼痛,不够安静,欠合作;Ⅲ:重度疼痛,不合作。
1.3.2 人流综合征指标 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标准[3]。手术时疼痛,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3.3 宫颈松弛标准 根据孕周大小:(1)以双腔导尿管扩宫者,扩宫后,传统6.5~7.5号扩宫器无阻力通过,用6~7号吸管;(2)传统扩张器扩宫者,无阻力扩至6.5~7.5号,吸管用6~7号。
1.3.4 术中出血量 吸出物用纱网过滤后,以量杯测量。对比两组出血≤40 ml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宫颈松弛情况见表1。观察组疼痛分级Ⅰ级109例,Ⅱ级33例;对照组Ⅰ级18例,Ⅱ级73例。观察组的术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松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情况见表2。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宫颈松弛情况[n,n(%)]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n,n(%)]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流镇痛方法大致分3种:吸入镇痛性气体、静脉注射麻醉剂、局部麻醉[4]。其中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最佳,但要求专业麻醉师操作,须配有抢救设备,风险大,费用高,且因麻醉后受术者意识丧失,术者缺少观察术中情况的重要依据,不能及时发现并发症,不宜在门诊施术。而2%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力强、无明显扩血管作用,表面麻醉用2% ~4%溶液,起效时间约为5 min[5],使用方便。宫腔注药后可快速将蜕膜层及宫颈内口丰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子宫平滑肌在短期内得到松弛,有效阻断吸管对宫壁吸引产生痛觉的向心性传导,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量,使用经济、安全、可靠。本方案联合使用双腔硅胶导尿管扩张宫颈,其前端水囊既增加宫腔占位,又对宫颈产生稳定而连续的扩张作用。因此二者联合作用,减少了对宫颈的牵拉,降低了宫颈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且双腔导尿管一次性使用,取材经济方便,材质柔软,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成功避免了传统金属扩张器较强的机械刺激,减少了受术者痛苦,提高了手术质量。
综上所述,行人工流产术时,应用宫腔注射2%利多卡因联合双腔导尿管扩张宫颈,操作简单,效果显著,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1]罗萍香,梁春燕.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1(5):305.
[2]吕春仙.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8,5(16):304 -305.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
[4]赵丽芬,李红薇.人工流产术中三种镇痛方法的对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2):125.
[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0.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87
277315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心卫生院
孙静
2011-11-10)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