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平
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从上个月起发生不同民族和教派之间的杀戮,至今造成至少80人死亡,400个村庄被毁,40多万人流离失所。更糟糕的是,恐慌在印度全国蔓延,东北部在印度发达邦打工的移民近日大规模逃离工作地,这种恐慌性人口大流动,被认为是1947年以来最严重的之一。
印度的民族及教派问题相当复杂、尖锐,由于印度对社会稳定的要求比较低,很多社会冲突当一般消息被淹没了。只要不闹到首都,不大规模死人,印度都能忍受。
印度的体制不善于对社会冲突做及时的调节,但它的体制对再大的事也能扛得过去。政府对社会稳定不承担硬责任。印度还很穷,对很多人来说吃饱饭、有个睡觉的地方还是要费力气才能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社会稳定的关心也常常不是第一位的。
印度政府指责是谣言掀起了东北人在印度各地的逃离大潮,甚至将谣言的散布者公开锁定为“巴基斯坦”。但印度内外都有质疑者,认为一个谣言就能撬动这么大国家,这实在太不可思议。
这一轮冲突和逃离潮,反映了印度社会治理的很多“基础建设”还是缺项,或者粗糙不堪。民族和宗教隔阂,以及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歧视都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印度精英们指望多如牛毛的社会冲突能在民主条件下自生自灭,国家慢慢自愈,变得强壮。
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挺快的,但它的经济格局有自上而下的味道,软件业和低端知识经济沾全球化的光发展较快,但惠民范围大的基础工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因而国家经济进步对草根意识形态的触动很有限。
印度在政治制度上与西方国家很相似,但这个制度的确没有给印度的重重问题带来额外解决,它更像是助长了各种问题存在的合法性。印度应当算是不怕问题但也不解决问题的国家。
与印度做对比对中国毫无意义,今天中国人享受的福利与印度人似乎已不在一个水平上。很多人提出中国应当与欧美比,从中国的志向上说,有其道理。然而印度实践西方体制的过程对中国却是宝贵的,如果中国人聪明点,我们就可以从中悟出很多很多。
中国应加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让中国人不加掩饰地多看看真实的印度。印度民主制度下的一些有益经验也值得我们琢磨、借鉴,它决非一无是处。比如它的一些电影明显拍得比中国电影活泼,这其实有很深的寓意。它在政治上的各种难题当然更值得我们多几分小心。
实事求是看这个世界在发生的一切,这是中国人拓宽视野必须有的态度。中国太大了,经济突飞猛进,对很多社会问题一筹莫展,中国正在成为“略小一号”的世界,我们需要全球的经验和教训。
中印两个大国相互挨着,说不互相比,但偶尔这种心态还是容易冒出来。印度与中国攀比的情绪尤其重一些。如果两个国家能坦诚交流,对两国的各自进步都会很有益。当然这只是个理想。
但这未必就是不可做到的。从中国的单方面来说,不带偏见和意识形态前提看我们这个巨大的南邻,我们自己就会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眼界会因此宽很多。▲(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