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不能是简单增加投资”

2012-08-20 07:44徐浩程
决策 2012年8期
关键词:浙商总部企业家

■本刊记者 徐浩程 ■实习记者 晏 瑾

总部经济不仅是建一个总部大楼,建总部大楼的同时也可以把它所关联的产业链布局在浙江,布局在浙江的欠发达地区。

为什么是总部经济

在实践上,现在浙商回归中的总部经济主要是与楼宇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地方,政府以比较低的成本价格,将一些楼宇转让或者鼓励回归的浙商新建楼宇,之后要求一年创造多少产值、多少利税等。

《决策》:此次浙商回归,为什么会将总部经济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徐志宏:总部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次浙江提出要集聚发展浙商总部经济,引导浙商把总部留在浙江,引导浙商把总部回归浙江,大力发展我们的总部经济,将研发设计、营销管理、高端制造的核心环节布局在浙江,要打造一个浙商的总部经济基地。

为什么打造总部经济?主要是它能带来很大的综合性效益,首先是税收贡献的效益;二是产业的乘数效应,带动当地和周边的产业发展;三是消费带动效益,拉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等,还有劳动就业,以及社会效益,也就是说能够提高城市的区域品牌,拉动地产升温,也使资本升值,所以我们把打造浙商的总部经济放在投资领域的第一个环节。

《决策》:应该如何来理解此次浙江重点打造的总部经济?

徐志宏:总部经济不是简单的在城市里建几个总部,总部经济是指区域集聚企业总部,同时辐射周边欠发达地区的一种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的特点就是总部布局在人才、信息、金融密集的城市,而将生产基地布局在土地、原材料充足的周边及欠发达地区。所以讲到总部就要讲到产业,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依托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同时又可以利用欠发达地区比较低成本的常规资源,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总部经济不仅是建一个总部大楼,建总部大楼的同时也可以把它所关联的产业链布局在浙江,布局在浙江的欠发达地区。

总部经济形成的条件有几个:一是该区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力和科教资源,能够以较低成本的资源密集性来进行创新、创造、研发。二是该区域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信息资源,能够便于和外部进行联系。三是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法制制度环境,具有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四是该区域具有各种专业化服务支撑的支撑体系,包括金融、商贸、物流、培训等等。只有有了这些条件,才能更好地吸引总部回来,更有利总部的建立和发展。

吕福新:总部经济的提法,现在很多,比如永康的五金产业比较集中,它提出了一个永康总部的概念。但在实践上,现在浙商回归中的总部经济主要是与楼宇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地方,政府以比较低的成本价格,将一些楼宇转让或者鼓励回归的浙商新建楼宇,之后要求一年创造多少产值、多少利税等。

浙江提出打造总部经济,最初的设想肯定是希望把企业的研发、品牌等这些环节引回来。但企业中这些环节,需要与整个产业对接起来才行。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浙商回归的总部经济其实还是处于初创阶段。回归不能是简单的增加在浙江本身的投资量,而是要与浙江本身的产业如何对接,如何推动和促使浙江产业的提升;还有就是如何促使浙江整体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决策》:浙江为浙商回归打造总部经济提供了哪些平台?

徐志宏:我们鼓励浙商,参与到我们的四大平台中去,一是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我们规划了7个市、47个县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示范区重点投资领域,主要的量化目标是在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要达到7000亿元,2010年的时候我们是3500亿元,也就是说翻一番。

二是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浙江海洋发展的先导区,是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我国的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三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四是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浙江还在打造14个产业集聚区,9个在沿海,5个在内陆山区,同时有40个现代服务业产业示范区。

此外,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省里召开了一个新型城市化的工作会议,对我们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一个总体布局。大家知道要打造总部经济,城市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浙江城镇体系总的空间布局是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我们要打造三大城市群:一个是杭州湾,一个是温台,还有是浙中。四大都市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还有7个省内的中心城市和60个左右的县域的中心城市。这些无疑为浙商回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决策》:那在此次浙商回归中,浙江对于总部经济有什么政策?

徐志宏:总部激励政策包括:浙江省将对浙商回归设立总部的给予减免房产税和水利建设资金,对引进省外、境外企业总部的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资金。当然省里也正在研究总部经济政策,但是考虑到各个市地的情况不一样,所以鼓励各个市先出台总部经济政策,像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都已经相继出台了,所以我们特别支持对企业是一企一策,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同时省财政、地方财政也会给予一定奖励。

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浙商已经进入到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阶段,浙江转型发展为浙商回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省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政府的企业家精神

浙江政府的企业精神不强,因为此前浙江主要是考虑如何顺应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就是大家讲的“无为而治”。如今,浙江正在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强化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加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

《决策》:应该如何看待浙江如此强调总部经济?

吕福新:我们回头来看浙商的外迁。最初浙江外迁的主要是贸易,后来出现了资本的外迁、制造业的外迁以及市场的外迁。最后出现了企业家的外迁,这才是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

现在浙江在梳理问题的时候,在企业家外流上没有高度关注,他们关注的还是实业和资本。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来讲,它直接显现出来的是实业和资本,但事实是,实业和资本的背后,更重要的还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对浙江应该是更突出的,需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决策》:那高新技术产业呢?

吕福新:先说说浙江前几年提出的“腾笼换鸟”吧。当初提出“腾笼换鸟”,是想用浙江有限的要素资源,推动和促使高科技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水平。这个愿望是比较好的,但在实际中受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

第一,浙江高端要素比较缺乏,浙江高校、科研机构在全国,尤其是与江苏比,是不多的。

第二,从技术积累的角度来说,浙江乃至全国的技术积累是有限的。技术是个系统性的东西,它并不是仅仅靠某一个环节,浙江从技术积累来讲远远不够。现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其实不是真正的高新技术,它是组装性的,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所以说,浙江产业提升是受到制约和限制的。此前,一些企业转移出去了,并不意味着,省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应的就发展起来。同样,现在浙商回归,也不意味着浙江省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发展起来。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能仅仅从外部着手。

《决策》:应该如何来看待浙商的回归?

马良华:资本都是为了追逐利润而来,浙江引浙商回归,浙商回来总要有利可图吧。那么利益从哪里来呢?一个是政府给政策,另一个就是浙商从自身的发展来看,他们觉得这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回归最关键的,真正能够吸引浙商回归的,一定是投资环境的改善。

投资环境从市场秩序、社会稳定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来说,浙江应该是不错的。但是,这只是影响投资的一些方面,投资者考虑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比如政府效率和态度、土地、税收、劳动力成本等等。

《决策》:从这半年来看,浙江政府在引浙商回归上,做了不少事。这是否应该算是环境因素之一?

吕福新:在浙江引浙商回归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浙江政府的一些变化,就是向江苏政府学习,增强政府的企业精神。

此前,浙江政府的企业精神不强,因为此前浙江主要是考虑如何顺应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就是大家讲的“无为而治”。如今,浙江正在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强化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加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得益于浙商回归推动。省外浙商,他们在外地已经接受、认同了当地政府的行为方式,他就会把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也带回来,从而促使浙江政府更开放、开明一些,与浙商、企业家的对话更加强一些。

《决策》:应当如何来理解“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

周炜:在实际工作中,我对此的感受就是,现在企业转移已经不仅仅是看政策上扶持多少钱、奖励多少钱,而是看重政府能帮助企业做什么。

从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一家企业就对我们说,在他们当地,政府会如何帮助他们与外资对接、如何帮助他们转化科技成果,如何帮助他们上市。这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其实就是一个区域的大环境的塑造,这些很重要。

《决策》:作为一个浙商,具体到实际,最看重大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呢?

何建国:企业是趋利性的,我选择投资有三个要素,一是平安,二是快乐,三是赚钱。平安,人要平安企业要平安,包括政府对企业家的保护,政府对企业干预要小。企业要有一个宽容的空间。当然赚不到钱也不行。这些综合起来就是环境。这六个字很土、很普通,但是能做到就非常好。

猜你喜欢
浙商总部企业家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RAYDATA总部办公室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Dave&Bella办公总部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为何要浙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