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城榛
“这一年,危机感特别强烈。”
“从整合行业来看,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挑战,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现代快报社副总编辑袁亦女士在回顾2012年时感叹道:“这一年,我的危机感特别的强!”
2012年,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在媒体方面的广告投放总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在投放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形式的争夺,传统媒体获取的份额就更少。
“而在纸质媒体之中,都市报所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袁亦称这种严峻程度,是她从业十几年以来未曾见过的。
都市报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今已经进入了人均成本高、利润低的“微利时代”。一般来说,好的都市报一年广告数亿,表面上看很红火,但背后却是巨大的投入和高昂的成本。2012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纸价居高不下,也让都市报背上了更加沉重的成本负担。
在互联网、手机、数字化交互电视等新媒体来势汹汹的冲击,以及居高不下的成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之下,都市报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近两年国内外传媒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此,袁亦说:“你会发现,业内的声音很多,有焦虑也有反思,有一个声音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转型的成功之路”“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真正符合新媒体发展需要的、符合用户需求的路子。”
“我常常在想,转型,到底是该想好了再做,还是该边做边想?”这样说着,袁亦陷入了思索之中,良久,对记者开口道:“我认为,把什么都想好了再做,这样的‘先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做的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这样一步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袁亦总结:“对于《现代快报》来说,就是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真正符合新媒体发展需要的、符合用户需求的路子。”
传统媒体的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产品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只要产生生活、生产需求,马上就会有相应的技术产生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这个时代,技术已经不是人类谋求发展的首要难题,难的是观念的发展。”袁亦说:“如果说技术是引擎,那么,观念就是方向盘。
袁亦据此作出分析,转型发展要做到“从甲方到乙方”“从传播业向服务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三个层面的观念转变。
首先是从甲方到乙方的角色转变。长期以来,传统媒体都有这个一个惯性思维,认为自己天然的甲方。然而,面对转型发展,传统媒体需要迈下那高高在上甲方宝座,时刻提醒自己放下身段去做乙方,不论服务的人群是什么,都要用心考虑对方真正的需求。
其次是从传播业到服务业的行业转变。从甲方到乙方角色的转变,需要传统媒体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不再是单向的、缺乏互动的、与世无争的传播业,而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以及由此延伸的相应的服务。传播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姿态上是不同的。前者还是高姿态,你先说,最多你说完之后吸纳一些听者的评论,吸纳什么吸纳多少,由你决定;而后者就不是“你先说”,而是你必须听别人先说,然后你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由此就要谈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袁亦去《上海证券报》学习考察时,关文社长曾说过:“只要你找到了用户,符合他们的需求,不论采用何种媒体形式,都是新媒体;反之都是依然在做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核心并不在于信息发布在什么平台、什么客户端,而在于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这需要传统媒体从思维方式、组织架构、生产流程、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用《现代快报》社华卫列社长的话来说:“这就是革自己的命。”
“优化资源利用,巩固、提高现有业务水平。”
“传统想要做到以上的转变,”袁亦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优化资源利用,巩固、提高现有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利用公信力和品牌优势进行延展服务。”
由现代快报社社长华卫列主持打造的现代快报全媒体平台分为两期打造。一期工程,即全媒体采编发生产平台和全媒体资源库,已于2012年6月初步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第二期包括全媒体用户数据库和全媒体考核模块两部分,目前正在规划之中。
袁亦对记者说:“在全媒体采编发平台建立之前,网站的编辑没办法及时拿到报纸记者的稿件。现在,有了iPhone等硬件设施的配备,记者可以直接从新闻现场将稿件及时发回,网站、手机报都可以拿到第一手、原创新闻,使得网站能够做到全天滚动发稿。我们的综合性区域门户网站都市圈圈网(http://www.dsqq.cn/)流量也因此增加很多。”
“前方记者全天24小时都能发稿到全媒体编辑平台,早班编辑和晚班编辑根据报纸、网站和移动终端的不同特点,对新闻进行筛选和编辑,这样,使资源利用更加有效、集约,并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再造。”在袁亦看来,全媒体平台的打造,不仅仅生产工具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打破企业在先前的发展中所固化的组织架构及生产流程,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使之更有效地调动自身所积累的各种优势资源,巩固、提高现有业务水平,更有效地应对市场。
“利用公信力和品牌优势进行延展服务。”
袁亦认为,传统媒体最大的资源不是版面,而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可做之事”的第二点,就是利用公信力和品牌优势进行延展服务。
提起《现代快报》做服务的历程,身为我能网负责人的袁亦娓娓道来:“我们也是在看了许多电商在卖产品,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报风险又太高,因此,卖产品对于《现代快报》来说是不占优势的。而卖服务我们是有优势的,因为服务必须是区域性的,而我们在江苏、在南京有很大影响力,根扎得很深。另外,《现代快报》做区域性服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在全国的媒体中是率先做便民服务的,我们做了10多年,积累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因此,我们决定利用我们媒体的公信力,去整合各类的服务供应商,为区域性的用户提供服务。而我能网的区域服务,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并融合了新媒体的手段。”
我能网(h t t p://w w w.wonengw.com/)是区域性的服务平台。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三大方向,一是传统的便民生活服务,这其中包括产生经济效益的家政服务,还包括公益的法律和健康服务;二是财富类的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投资需求日益增强,“创富工作室”就是这样为一个资金和项目对接提供的平台;三是教育培训类的服务,目前仍处于积累用户阶段,还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目前,我能网所有业务都采取“报纸、新媒体、线下活动”捆绑打包的模式。比如“创富工作室”,《现代快报》每周两次对其宣传,我能网设有专门的“我能创富”频道,另外报社还在每周组织一次“创富见面会”。
对此,袁亦分析道:“我们的新媒体目前还没有甩开报纸独立盈利的能力,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业务必定要经历这样一个‘打包销售’的阶段。我们用公信力打造平台,通过打包的方式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是平台服务费。”
谈到运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做服务这个问题,袁亦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维护媒体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先用公信力做事,最后却破坏公信力。这是万万不可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对服务建立一套投诉、监督和评价体系,制定好游戏规则,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及时剔除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供应商。这套管理体系很重要。我们不能做损害公信力的事情。”
“我们都需要一颗警醒而谦卑的心。”
被问到2012年最大的感受时,袁亦不无感慨地说道:“无论是面对转型,还是面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业务,都需要保持一颗警醒而谦卑的心。”
首先,面对危机要谦卑。对于都市报而言,现在的形势正如逆水行舟,平静的水面尚有遇到暗流险礁的危险,何况前方已是乌云压境,孕育着一场暴风骤雨。
其次,面对用户要谦卑。做服务,最根本的是要找准用户的需求,找到需求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设计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最后,面对前路要谦卑。在转型发展探索阶段,在审时度势、把握趋势的同时,也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2013年,期待都市报冲破‘集体的迷茫’。”
2013年,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危机并不会有所缓解,互联网仍然会不断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新媒体对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纸媒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都市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作为一个新型报业品种很快崛起于中国报坛,为我国报业市场带来了升级和活力,影响、推动着中国报业改革进程,其在报业市场中主力军的位置也日益稳固。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面临着相同的危机和难题。“当前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都市报本身利润不高,尤其是在一个城市中有两三家报纸并驾齐驱不分伯仲的情况之下,彼此利润空间都不会太大,面对市场的冲击,势必都要受到波及。”
袁亦认为:“相比行业报,都市报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强烈、压力更加巨大,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是眼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她还补充:“希望在2013年,都市报能够冲破目前这种‘集体的迷茫’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