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青 黄冬妮
(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广东 潮州 521041)
普通高中由于缺乏经费,中学物理实验器材比较缺乏.在教学中,往往很难找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演示实验教具.为此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弃材料自制教具或开发、设计和制作低成本实验.在参加2011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人教社杯)和第三届广东省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中,我们秉承这样的精神,选择一个好的课题,自主设计和制作满足课题和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具,成为教学中的亮点,也得到了评委的肯定.下面介绍一下在“单摆的周期”(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第4节)中制作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具——蛇摆实验,该实验获全国大赛特等奖.
木条和木板,图钉,绿色玩具串,铁屑,韧细线,塑料直杆.
将11个绿色小球通过细线按顺序均匀排列在一个木制框架的横杆上(横杠是可以拆卸下来的,旨在保护11个小球,使其不会长期悬挂在空中),细线用图钉固定,线的长短可以通过旋转图钉来微调,另配一根塑料直杆,可以使11个小球以相同的角度同时释放(图1).
图1 实验装置
首先,考虑单摆的成立条件.可将小球看做质点,即d<<l,小球的尺寸不要太大,摆线要足够长,同时要求挂小球的木架足够高大.
其次,是摆球的取材.开始选用的是实验室常用的金属小球,色彩暗淡,效果一般.改用明亮的绿色玩具小球代替金属小球,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突出了被观察的主体.但是玩具小球是塑料的,重量特别轻.于是在小球里装上铁屑,再用透明胶纸封口.这样既增加了小球的重量,而且透明胶纸又不易看出来.
表1 用Excel软件计算的蛇摆数据
作为蛇摆装置的摆线的参考值,按照这个数据表的数据进行调制,蛇摆初具模型.再适当地进行微调,可成功地制作出蛇摆装置.
用塑料直杆轻轻地托住11个小球偏离一定的角度(注意角度不要太大),然后同时释放.过一会儿,11个小球就摆出了蛇形(图2).
图2 摆动出的蛇形图
该实验装置展示出像蛇一样弯曲爬行的动态,优美的图案形象,新奇而有趣、直观地显示了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很好地符合了演示实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