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李勤
劳动在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永恒话题——安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无穷成果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我国是机械制造业大国,随着我国制造业需求的不断提高,机械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机械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我国的机械伤害事故多发在锻压机械、起重机械、木工机械等机械引起的伤害,虽然因机械伤害引起的重特大事故不多,但砸伤、挤压、断指、断手等机械伤害事故却频发、多发,并且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控制。
标准的产生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在工业化生产中标准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标准的规范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不仅规范产品的规格、技术指标等信息,同时更规范着产品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在保障人身安全和减少事故发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机械安全标准正是这样一类与机械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维修等全寿命各阶段的安全相关的标准,通过机械安全标准的规范和约束,使得机械能够更加安全的运行,消除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和谐。我国对机械安全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体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之初,按照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该标委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体规划,即:1、按照ISO及国外先进标准体系构建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体系;2、积极采用ISO及欧洲标准,快速形成我国急需的国家标准;3、尽快实质性参与国际机械安全标准的制修定工作;4、丰富机械安全理论,建设“大安全”标准体系。
在标委会组建前期,通过对ISO及欧洲机械安全标准体系分析后,初步形成了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框架,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械安全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目前,属于该体系范围的机械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400余项,这些标准的实施,在提高机械产品的安全水平、减少人员伤害、促进机械产品的国际贸易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图1 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按照标准体系表的规划,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和相关标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完成了一批急需标准的制修定工作:
A类标准适用于所有机械。目前,A类标准有3项,是机械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核心标准,即GB/T 15706.1-2007《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GB/T 15706.2-2007《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2部分:技术原则》和GB/T 16856.1-2008《机械安全 风险评价 第1部分:原则》。
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挥风险评估方法减小机械设备风险水平的作用,使设计人员从设计源头就开始减小机械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风险,提高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整合了上述3项A类标准技术内容,使风险评估方法与安全设计有机融合,提出了将3项A类标准合并为1项的方案。目前,合并后的标准已完成报批工作,预计将于今年近期发布。
与A类标准相比,B类标准数量较多,但均可归于安全特征与参数(B1)和安全装置(B2)两类,涉及的领域包括:
B1——机械电气安全、安全距离、人类工效学、排放、电磁兼容、防火防爆、振动等,相关的标准如GB 5226.1、GB/T 17249、GB/T 17626、GB/T 18717、GB/T 19876、GB 23821、GB/T 25749等;
B2——防护装置、联锁装置、控制系统、急停装置、压敏保护装置、电敏保护装置等多种安全防护装置,相关的标准有GB/T 8196、GB 16754、GB/T 16855、GB/T 17454、GB 17888、GB/T 18831、GB/T 19436等。
B类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机械设备,这里以GB/T 16855.1-2008《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为例说明B类标准的这一特性。GB/T 16855.1规定了安全控制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评价指标——性能等级(PL),提出了以Cat.、MTTFd、DC、CCF等安全可靠性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评估安全控制性能等级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采用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可编程电子等能源形式的安全控制系统。
C类标准数量最多,涉及的面最广,凡是满足A类标准GB/T 15706.1中3.1条定义的机械都可以制定相应的C类标准。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经过相关标委会的努力,我国C类标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上了新的台阶。机床、锻压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包装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领域都制定了一些安全标准,例如GB 16454(锯床)、GB 17120(锻压机械)、GB 12557(木工机床)、GB 10395(农林拖拉机和机械)、GB/T 6067(起重机械)、GB 22530(橡塑机械)等,其中GB22530-2008《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 安全要求》的发布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该标准规定了注塑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如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危险、有害物质排放的危险等,以及与特殊区域相关的附加危险。针对每一种危险源,该标准还规定了采用防护装置、保护装置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的安全要求。随着该标准的实施,各生产企业对产品安全设计理念不断增强,使得我国塑料机械的安全性能上了新的台阶,在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同时,逐步提高了我国塑料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安全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十分重视标准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与国家重大专项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十一五”期间,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和机构的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为制定和贯彻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机械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在系统研究ISO、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的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并研制了标准体系中急需的18项B类标准,涵盖安全控制系统、食品级润滑剂、安全距离等多个领域。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B类标准的研制为指导C类标准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承担的科技部公益项目——《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课题,在风险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联合有关单位编制了风险评价的软件,使得企业在开展产品的风险评价时简便易行,科学实用。
承担的商务部下达的关于欧盟机械指令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国内外调研工作,三次邀请欧盟的十余位专家来华讲学、研讨,详细地分析了欧盟指令与协调标准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出口产品安全要求技术指南》编写,提出了针对欧盟指令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技术壁垒的应对措施,促进了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商务部和广大出口企业的好评。
近年来,随着国内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日益成熟,在国家标准委等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的支持下,全国机械安全标委会逐步加强了实质性参与机械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2009年,标委会借ISO/TC199年会在北京召开的机会,积极争取到了研制ISO 13856系列标准的机会,成为ISO/TC199/WG9的核心专家组成员(其余三个国家分别是德国、美国和瑞典)。目前ISO 13856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中国专家在该工作组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ISO/TC 199主席和秘书长的高度赞扬,并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独立承担机械安全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2年,经过多方努力,中国专家争取到了独立承担国际标准《机械安全·安全标准中应用人类工效学原则》制定工作的机会,中国将以该标准项目负责人(Project Leader)的身份全面主持该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表明,“人”的不规范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又加之机械装备的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要从多方面加强,包括各级政府层面对安全监管的力度、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生产者对危险的防范意识、科技界对安全理论的丰富以及对实用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众所周知,欧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发布了与机械产品安全有关的《机械指令》、《电磁兼容指令》等配套的技术法规。欧盟通过发布《机械指令》等法规文件和一系列与机械安全相关的协调标准,并通过合格评定的要求,建立了统一的有关机械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而较好的保证了本区域所生产的机械产品和进口机械产品的本质安全。鉴于此,我国极有必要开展有关机械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研究,分析对比我国现有法规、标准的现状以及与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提出建立我国机械安全技术法规的可行性。
强化机械安全标准的实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各产品类标委会在制定各类安全标准时,要积极贯彻A、B类标准;二是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折不扣的贯彻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厂的产品必须是安全的;三是加强标准的咨询服务,编写各类宣贯材料,开展培训和讲座;四是注意搜集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为标准的修订打好基础。
鉴于安全的内涵及其外延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安全的概念已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安全也不再是人类被动追求的目标,而将或成为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机械装备的安全已然正在成为促进安全生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机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包括设计、制造、安装、再制造、报废处理等)的安全问题入手,联合相关标委会,开展“大安全”标准化建设,为全面提高我国机械装备的安全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