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斓
(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三科 江西九江 3320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改善髋关节功能,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诸多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折疏松而脆,轻微的外伤也会可能引起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及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安全、有效、成熟的技术[1]。自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笔者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在适应环境、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锻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年共收治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41~75岁;陈旧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3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均在2~3周出院。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年纪较大,行动不便,部分患者长期受慢性基础疾病的折磨,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担心手术是否会成功、术后疼痛、能否行走等诸多问题,造成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和不安。临近手术日期,患者的恐怖心理到达高峰,从心理上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休息、睡眠。因此,术前主动和病人交谈,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主刀医师的技术、业务能力,介绍医院设备条件等,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减少病人紧张心理,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1.2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肌力的锻炼,同时指导训练病人床上扩胸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正确抬臀的方法及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
2.1.3 术前准备 术前1d遵医嘱备皮、皮试,抽血查血型,备血,常规应用抗生素。嘱病人前1d擦浴、更衣、剪指甲。指导病人术前晚22:00禁食,术晨2:00禁饮,直至术后通知进食和饮水。术前当晚患者如果精神紧张,难入睡者,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保证睡眠[2]。
2.2.1 观察病情变化 协助病人过床,术后24h内用心电监护监测,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5min1次,测6次后根据病情或按医嘱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根据病人心功能及体液丢失情况,准确判断输液速度,以及时给予补充,避免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引起急性肺水肿或心衰[3]。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防止尿潴留。如果病人术后6h未解小便,应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同时观察防止切口局部皮肤是否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血象升高、发热等感染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嘱患者活动足趾,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
2.2.2 保持正确的体位 术后病人回病房后,1周内主要采取平卧位。患者穿“丁”字鞋防外旋,并置予外展30°中立位,两下肢之间放置三角形海绵枕,以防内收后髋关节脱位。患者平卧时,膝下放置一海绵垫,保持膝关节屈曲10°~15°。术后1w后可允许向健侧卧位,但两下肢之间夹厚枕头,需保持轻微屈髋和屈膝。使用皮牵引时避免患肢过度外旋、内收,注意及时检查、按摩牵引部位的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患者使用便器时,切忌屈髋,应将骨盆整个托起以防止脱位。
2.2.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准确记录,防止逆流,避免引流管脱落、卷曲,密切观察引流量,若引流量多,颜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术后引流量少于50mL/d,拔除引流管。
2.2.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易出现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褥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应鼓励患者多做扩胸、深呼吸、咳嗽运动,为病人拍背翻身,以增强肺功能,及时排除痰液,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防止肺部感染。对于已行导尿的患者,保持导尿管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增加尿量,到达冲洗膀胱的目的,做好会阴部护理及尿管的护理,便后及时清洗,擦干净。术后3d伤口疼痛减轻,镇痛泵拔除后可考虑拔除导尿管,防止泌尿系感染。减少摄入含钙高的食物,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定期协助病人翻身,每2~3h 1次,骶尾部按摩1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及保持皮肤清洁,骨隆起处垫气圈,每天擦澡2次,预防压疮发生。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腹部按摩,预防便秘。鼓励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屈伸活动,踝关节内外翻及环转活动,股四头肌、腘绳肌舒张收缩功能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栓塞形成。
2.2.5 术后功能锻炼 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尤其时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为了到达手术预期效果,应该鼓励患者早期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当日患肢足后跟放置自制小水垫,防止足跟发生压疮。术后第1d患者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踝关节及脚趾运动,轻微髋关节屈曲及外展运动;第2~3d如X线片示假体位置无变化,可在辅助下进行屈髋、屈膝锻炼。要求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自主完成屈髋屈膝的锻炼,防止过度锻炼,屈髋屈膝的角度逐天递增;第4d可在床上完成以上动作,同时进行抬臀练习;第5d可端坐床上进行以上锻炼;第6~7d头坐起,在无头晕状态下进行屈髋屈膝的锻炼,但角度不能超过90°,并进行主动直腿抬高练习;术后1周左右可由助行器帮助下地进行床边站立行走[1]。
告诉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还要保持腿的外展中立位,指导患者避免久站和坐以及避免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避免髋关节前曲90°,大腿过分交叉及向内转动,避免双膝并拢,不可盘腿,翘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出现不适,如疼痛、感染等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继续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遵医嘱定时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小的扭曲暴力就可能引起股骨颈骨折。[1]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将会不断增多。笔者采用一对一的宣教,对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患者住院适应能力,消除危险因素,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减轻了疼痛,改善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1]韦丽雪.52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J].全科护理,2011,9(8):2005.
[2]宋伟贞,王永红,王静.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J].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54.
[3]宋晓萱.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J].护理学杂志,1999,14(3):153.